李成才:用镜头拼命求证的人

2021-11-21 17:41
中国科技财富 2021年4期
关键词:李成纪录片植物

文/本刊记者 史 诗

“拍纪录片有时会让人惶恐,因为我怕误导别人。这是一个拼命求证的过程。”在第48期“科学咖啡馆”的活动上,纪录片导演李成才这样形容自己拍摄纪录片的初衷。

在这个咖啡飘香的科学之夜,李成才分享了他一直坚守的“初心”。多年来,李成才用镜头记录着中国的山川大河、一草一木,让科学在纪录片中生动地流淌。《创新之路》《货币》《华尔街》《大国崛起》《百年金融》等优秀纪录片都是他执导的作品。

当年那个抱着498元的海鸥牌相机爱不释手,喜欢金属味道的少年,已是赫赫有名的纪录片导演。李成才说,他对科学纪录片有一种不可抑制的情感。去年,他指导的《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荣获中国电视界最高奖项——第26届电视文艺“星光奖”电视纪录片奖。李成才形容它是“一部关于生命与爱、关于科学与审美、关于万物一体的影片。”

第一次把植物作为拍摄的主角、第一次使用4K影像,细微生动地展现植物生命的奥秘,重点记录了30多种富有传奇色彩的中国植物。从喜马拉雅山脉到太平洋,从北方的山川河流到南方的岛屿,走遍中国的27省的93个地区,海外7个国家的30多个地区,在两年的日夜奔忙之后,李成才和他的摄制团队以一部《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让更多人通过植物了解了中国文化,诠释了中国植物影响世界的力量。

每一部作品都饱含科学之味,这得益于李成才的另一个身份——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科学不代表正确,科学是代表认识真理、发现真理的工具,是中性的。我们要用这个工具去描绘客观世界、认识客观世界。中国的‘疼痛’告诉我,中国需要这样的工具。”李成才坦言,他曾经反复问自己,该用什么方式才能参与中国的变革,答案就是“拍科学纪录片”。

说服了自己的李成才开始为中国的科学纪录片奔忙。他坚持“433”的创作流程,即:40%调研、30%拍摄、30%后期。“我们在调研上下的功夫最大,每部纪录片都云集很多该领域的专家学者,很多从O到1的过程都是他们的研究成果。”李成才说,这是他所有科学纪录片的基础。他拍摄的纪录片从具体的科学到更广义的科学,透过他的镜头我们看到科学的态度、科学的价值和科学的精神。让科学能够得到诗意的表达,是李成才的坚持。

例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李成才想要解决科学纪录片中说明性和故事性的关系。在做《景迈山》的纪录片时,李成才就联系了相关植物学家、微生物学家和土壤学家,运用他们的大量研究成果撑起这部纪录片的核心内容,在尊重原理的前提下,再通过故事性的表达来解构相对枯燥的科学知识。“一部成功的纪录片应该是感动自己也感动观众。在与观众产生很好互动的过程中,我也在一直在探索。”李成才说。

“每一帧都美到可以当壁纸”是豆瓣上一位观众在看过《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后留下的文字。用一部部优秀的纪录片为大众来呈现晦涩枯燥的科学知识,是李成才未来还将继续坚持的事。

“希望科学成为一种最大的势力引领中国。”

在第26届电视文艺“星光奖”电视纪录片奖的颁奖现场,李成才曾悄悄写下了这句话。

猜你喜欢
李成纪录片植物
李成强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A New Historical Analysis of Punishment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庄玉庭先负李成蹊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