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域下职业院校协同育人研究与实践

2021-11-21 16:30叶敏
大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产教协同校企

叶敏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广东 惠州516001)

快速发展的时代对高职院校有着新的要求,产教融合就是当前高职院校的教育成果之一,实际就是一个互利双赢的机制。企业通过和学校进行相应的合作,利用学校的教育和科研资源,进行企业的发展和经营;学校同样可以利用企业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这样的模式可以更好地发挥产教融合在协同育人中的作用。

一、产教融合和协同育人的内涵

产教融合实际就是当地的高职院校根据学校本身设立的专业,对学校的学生进行人才培养,同时在学校开办一些和所学专业对口的产业,将“产”和“教”紧密相连,实践和理论紧密结合,建立一种研究和服务紧密结合的产业经营实体。

协同教育主要包括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系统,这三种教育系统其实是独立的状态,然而三者之间也会产生联系,当其中的一个教育系统的教育要素和信息道路融入另外一种教育系统当中,并且这两种教育系统互相促进、相互作用,对教育系统起着积极作用,这就是协同教育[1]。高职院校的协同教育主要是企业和院校的联合,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优质人才的需求,对优化现在的职业教育体系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产教融合视域下职业院校协同育人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多理论教学,学生兴趣缺失

当前的高职院校教育过程中,大多是以课本教学为主,教师提供一些简单的课上模拟,没有更多的实践教学。例如在工科类专业的教学当中,由于机器的数量有限,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以多媒体的网络教学为主,使用电脑进行模拟,让学生观看相应过程。这不仅会对学生上课的兴趣产生消极影响,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很难透彻地理解课程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丧失,课堂气氛沉闷。这种情况下,学校很难为企业和市场输送有用的人才,学生自身也没有学到太多的专业技能,得不到实质性的提升和发展。

(二)职业院校的教学目标和当地人才市场不匹配

高职院校的教学设计应该多关注当地企业和人才市场的需求,了解市场的变化和就业市场的需求以及国家政策的变化,不能只按照原有的培养方案,一味地要求学生机械化学习。这对院校的未来发展和学生的技能知识学习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和在实际工作中所需的技能知识是不匹配的,很多时候,学生不得不重新开始学习,这不仅浪费了学校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自身的发展也是不利的。一些院校固守原有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就业率和学生与市场的契合度产生了的影响。

(三)协同育人缺少相关的法律保障

现在职业院校的协同育人项目更多的是表现在校企合作上,然而存在合作项目周期较短,合作水平低下,效果不明显等问题[2]。尽管现在协同育人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法律法规却没有相应的保障和约束,现在协同育人主要偏向于人们的情感连接和人脉连接,这让双方的利益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导致学校对人才的输出培养没有积极性,合作缺乏稳定性,风险增大。

三、产教融合视域下职业院校协同育人实践策略

(一)建设双师制度,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在产教融合视域之下,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这有助于高职院校育人机制的构建和发展,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时,也能更方便有效地指导。教师在应对一些实际操作问题时,要有很强的随机应变能力。在假期,教师可以自主进行一些相关的技能知识培训,学校也可以给教师提供学习平台,让教师在企业中进行学习和进修,只有在实践中学习,才能对专业知识有更深的了解,促进相关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学校可以找一些优秀的企业家到学校进行宣讲,或者邀请一些技术专员为学生进行有关方面的讲解,这有利于学生清楚以后的就业环境和前途,在学习过程中知道自己的侧重点,同时可以安抚学生的心理,使其关注专业技能知识的学习,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把握侧重点,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双师制”的建立和完善,在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中起到了协同育人的作用,发挥了企业和院校的双重作用。

(二)时刻关注市场需求,调整培养方案的设计

由于市场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在产教融合视域之下,社会对学校的要求更加动态化。高职院校对市场要有敏锐的观察力,积极地调整自己学校的培养方案,专业目标的设立和建设,也要随着市场而变,积极转变思路,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协同教育机制的作用[3]。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学校要积极加强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合创院校,建设一些定向的班级,主要用来为企业输送和培养人才,使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和企业发展的需求相吻合。这样对于学生确定就业方向有较大的帮助,大大缩短了学生进入企业的培训期,节省了培养时间,让学生能很好地适应工作的岗位,解决了学生在毕业时面临的就业难题,提高了学校的就业率,对于高职院校的名誉建设和提升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除了上述内容,学校还应加强和企业的沟通合作,准确把握市场的需求和风向,做好市场调研和观察,便于在今后的培养方案设计中及时调整应对策略,让学生可以掌握先进的技能培训和有关的实践操作。这样的调整培养了学生工作中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在面对一些突发情况时,学生可以学会随机应变[4]。

(三)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校企合作建设

政策的不完善和法规的缺失,导致学校和企业之间有一定矛盾和隔阂,政府应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做到统筹结合,可统一规划,设立一些教委会,帮助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这样对校企合作的开展有一定的保障作用。此外,还应该加强财政扶持,实施一些相对应的激励政策,让成绩优秀的学生,每年可以进入企业中进行带薪实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对有关机器的操作[5]。相关部门还应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国家培训基地,让教师在其中进行学习:给予校企合作基地相关的补偿,保障校企双方合作基础,让校企的主体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

除了政府发挥作用外,在产教融合时,高职院校还要多多注意企业的发展,让企业在融合的过程中,愿意投出更多的资源进行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在一些企业开展项目时,教师可多带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这些项目的建设当中,允许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进行检验,使他们在项目的实际运营当中,获得与之相关的经验,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融合[6]。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提高企业和学校融合的积极性,这种模式的创新,对学校培养学生方面会有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可允许学生提前到岗位实习,让学生提前进行身份转换,在协同育人的机制下,快速适应工作环境,不仅可以增加他们自身的专业知识,还可以帮助他们提升综合技能。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的培养更多地偏向技术型人才,企业对职工的知识技能要求和实际动手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是产教融合、协同教育的模式越来越普及的原因。这种模式有助于为企业输送更多的高质量人才,输送更多和岗位搭配的高端技术人才,对我国工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提升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应做到对学生严格培养,让学生实现全方位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产教协同校企
创造力的“阴暗面”与“创新—保新”的协同论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新模式探索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