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软式曲棍球教学的现代发展与探索

2021-11-21 16:15赵秀云关晓龙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27期
关键词:曲棍球雪地冰雪

赵秀云 关晓龙

(哈尔滨工业大学体育部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软式曲棍球 (Floorball),又名旱地冰球、福乐球、地板球等,是20世纪50年代源于美国的一项与曲棍球相似的球类运动。2006年,软式曲棍球正式传入我国,其推广初期主要着力拓展高校运动影响力,组建了高校竞技队,并在上海十多所高校开设了正式的软式曲棍球课程,定期举行各校间及与外籍俱乐部间的交流比赛,使之受到群众的广泛喜爱。2018年11月26日,国家体育总局牵头的《青少年软式曲棍球(Floorball)运动技能等级标准与测试办法》在上海理工大学正式发布。Floorball正式定名为“软式曲棍球”,并归入中国曲棍球协会。随着我国民众自主意识的增强,个性化运动需求不断增长,运动兴趣和运动体验要求不断提升。软式曲棍球以其新颖、便捷、趣味性和参与性强的特点,使高仿软式曲棍球的雪地软式曲棍球也获得较高的开展契机,但雪地软式曲棍球的高校发展研究尚属空白。该文大胆结合软式曲棍球的项目特征与北方院校的冰雪地域优势,提出高校雪地软式曲棍球的发展设想,并已于部分院校进行了教学实践,实践结果证明,雪地软式曲棍球具有较高的推广优势与开展前景,主要集中在以下3点:一是重趣味性、游戏化和集体参与性的项目发展特征,与学生当前体育学习需求和运动体验要求高度契合,易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二是项目运动价值与学生体质发展要求相一致,具有显著提升学生运动兴趣与体能水平的优势;三是低场地、道具和运动伤害性小,要求条件低,具有迅速普及化和广泛的开展优势。因此,该文就我省部分院校的雪地软式曲棍球教学实践和开展经验为基础,进行雪地软式曲棍球教学的现代发展与拓展研究。该文依据软式曲棍球的发展特色及冰雪地区特色活动开展优势,从雪地软式曲棍球的高校开展课程理论构建、开展原则、教学实施路径和教育成效监测4大层面进行雪地软式曲棍球的现代发展和教学实施可行性办法探索,以求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多视角、多途径营造冰雪活动氛围和推动群众性雪上运动的开展目的,为冰雪运动的多样化拓展和冰雪运动人群基数的快速增长及浓厚的冰雪运动氛围的创设增砖添瓦,推动我省冰雪运动的协同发展。

1 高校雪地软式曲棍球课程理论构建分析

软式曲棍球传入我国短短十年内,已经在竞赛开展、高校教学、社会俱乐部推广和群众性健身运动等多个层面获得了较好的发展,由此可以推断,雪地软式曲棍球的高校开展也可具有广泛的开展前景与教育拓展应用价值[1]。但根据笔者对知网、万方数据、龙源期刊等几大中文专业论文网站的穷尽式搜索结果发现,目前雪地软式曲棍球在东三省部分院校具有开展试点,但理论研究性论文尚无,目前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研究尚属空白。而课程理论建设是进行课程开展和教学实施的纲领和根据,要想探索北方地区的雪地软式曲棍球的现代教学与高校发展,必须首先从课程理论构建开始,为后续相应课程的开展提供依据。根据笔者所参与的几所高校教育实践结果来看,高校雪地软式曲棍球的课程理论构建可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探索与构建。

首先,从雪地软式曲棍球发展历程、项目特征、文化内涵、开展价值及场地、礼仪等内容进行理论认知体系化构建。通过理论认知构建,使高校雪地软式曲棍球课程具有扎实的文化认知与活动认知根据,为后续实践活动的开展和运动情感的培养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其次,参照软式曲棍球现有运动技能等级标准与技战术内容构建雪地软式曲棍球技战术运动体系。雪地软式曲棍球作为一个全新的教学探索,并且无现成的运动规则和技战术体系,因此可以参照2018年由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青少年软式曲棍球(Floorball)运动技能等级标准与测试办法(中英文版)》,构建基于雪地场地特征的雪地软式曲棍球技战术体系与能力发展要求,以1~3入门级为运动技能等级和技战术发展目标,使高校学生重在以项目运动内容了解为主,去竞技化和成绩考核化,重在拓展学生雪地运动基本技能和长久的运动兴趣。

最后,从管理结构和发展机制上构建高校雪地软式曲棍球的成长机制,保证该项目的发展能力、成长能力与学生运动潜能发展。高校雪地软式曲棍球因为开展场地特殊,因此在管理和发展机制上与其他项目有所不同,为了保证该项目的长远正常发展和自主成长能力,需在管理结构和发展机制上进行构建与探索。笔者认为应建立学校——体育教师——学生代表——学生个体多主体参与的管理结构和课内外一体制与线上线下混合式管理结构和发展机制,使雪地软式曲棍球运动能够全方位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完成在运动潜能、运动兴趣培养、个体身体素质发展与社会适应力发展等多个维度的素养成长。

2 高校雪地软式曲棍球课程开展原则构建分析

雪地软式曲棍球作为一个试点拓展项目,目前在学科建设、教学实践探索等多个方面尚处于空白,并无现成案例。因此,该门课程的开展主要是为了响应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3亿人上冰雪”的发展号召,丰富学校体育教学,而进行的新尝试与新探索。因此,高校雪地软式曲棍球课程开展的原则对活动的开展和课程发展方向具有重要影响。笔者基于此项活动的开展意义和发展可能性,特提出以下开展原则。

首先,以培养冰雪运动兴趣和提升冰雪运动体验为首要目标。当前离2022年北京冬奥会不到1年时间,但我国冰雪运动人群的发展和群众性冰雪运动的实践推动尚与在申办冬奥会之时所承诺的“3亿人上冰雪”的发展愿景存在差距,我国冰雪运动推广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高校雪地软式曲棍球开展设想的提出首先就是以高校学生为媒介,推动更多人群参与冰雪运动,发展冰雪运动兴趣。因此,高校雪地软式曲棍球课程开展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冰雪运动兴趣和提升冰雪运动体验,通过较高的运动体验,奠定冰雪软式曲棍球的发展特色及开展优势,使该项目获得长足的发展根基。

其次,以运动健身与能力素养教育为重要开展内容。根据推广结果和课堂开展结果来看,雪地软式曲棍球在道具、安全性上突破了曲棍球的场地、安全性、专业性限制,加上去竞技化、重结果的教学设计,基本不需要护具和专业场地就能通过持续的团队实战磨练和教师系统多元的活动引导,为学生营造竞争与娱乐同在、重在趣味与运动体验的活动氛围与自主发展环境,大大激发高校学生的运动兴趣和激发学生的运动情商、意志力和自我挑战意识等人格素养的提升,实现广泛、深刻和具有能动性的教育效能,践行“乐趣第一、以增强体质为目的、实现健全人格与运动品格相成长”的四位一体的体育开展目标。

3 高校雪地软式曲棍球教学实施路径

首先,构建高校雪地软式曲棍球的课内外教学机制及混合式教学拓展发展模式。雪地软式曲棍球运动作为一项尝试性冰雪健身推广运动,虽来源于软式曲棍球,无论道具、技术要点还是规则均与软式曲棍球高度相似,但目前仍缺乏体系的发展理论与实践实施模式,只作为一项高校体育拓展性项目存在,因此在开展初期应着重契合该项目活泼、简单易学、参与性、娱乐性、体验性强的鲜明特色,使之成为打通传统体育重竞技考核、轻运动体验的有效途径,成为课内外一体制发展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拓展试验项目。该项目目的在于提升学生对体育运动兴趣,特别是冰雪运动项目的参与兴趣,成为冰雪运动推广的重要媒介。

其次,构建主体团队,创新联赛活动[2]。雪地软式曲棍球虽重视学生参与兴趣与运动体验的提升,但缺乏广泛参与度和开展环境的运动往往随着新颖性的下降而逐渐出现颓势。雪地软式曲棍球的高校发展路径还应构建富有表演性、竞技能力的主体团队,并通过创新联赛活动的形式为广大高校学生提供集运动参与、专业训练、竞争提升为一体的活动空间,以提高该运动的活力和不断成长的吸引力。

最后,构建身体与素养协调发展核心,追求全面教育的教育结果。雪地软式曲棍球的高校发展必须要有发展核心和教育结果追求,才能使雪地软式曲棍球的高校发展找到合适的路径,在教学中得以落实。根据实践结果显示,雪地软式曲棍球的接发球、运球、防御等多个运动技能可使学生上下肢体实现高效协同运动,从而获得身体协调性、灵敏性和多个部位肌群的充分锻炼,是一项促进身心与心智协同发展的运动。因此,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必须以身体与素养协调发展为核心,以追求全面教育的教育结果为教学实施目标。

4 高校雪地软式曲棍球教育成效监测分析

首先,在能力发展上参照青少年软式曲棍球运动技能等级分级测试机制,以此作为运动能力发展监测标准,为后续体育发展目标提供清晰评价[3,4]。

其次,提升运动组织与创造创新力深层素养成长比重,重在以学期性团队比赛活动为主导,丰富学生运动体验与能力成长渠道[5,6]。

最后,注重团队教育与体育文化素养协同提升,扩大雪地软式曲棍球的教育影响度。

5 结语

雪地软式曲棍球高校教学探索的开展,是基于当前我国冰雪运动社会发展需要和冰雪运动群众增长需要而进行的高校体育创造、创新尝试。根据文献检索结果来看,雪地软式曲棍球并未获得较大范围的开展,也无相关理论与教育实践探索,属于研究空白。而雪地软式曲棍球作为冰雪运动的一次大胆尝试,又具有开展的基础和教学实施的可能性,笔者基于该可能性分别从课程理论构建、开展原则、教学实施路径和教育成效监测4个层面进行了教学探索,发现此项目的教学具有一定的独创性与教育研究价值,但仍然存在不足,需在日后的研究中进行持续化改进与深化探究。

猜你喜欢
曲棍球雪地冰雪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雪地上的像
雪地给我拍照啦
高桥:崛起中的“雪地靴之乡”
雪地
冰雪幽默来袭
草原文化高峰期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