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欣 江苏雷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医疗器械行业作为和百姓健康息息相关的行业,在实现“健康中国2035”,促进全民健康的目标中发挥重要作用。伴随着全民对健康的重视,医疗器械行业因其特有的优势逐步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在国家不断加大医疗政策改革,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日益繁多的背景下,探讨民营医疗器械企业生产内部控制的问题十分必要。
民营医疗企业内部控制是其能否预期实现战略目标,减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关键[1]。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对民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具有如下意义。
强化民营医疗器械生产内部控制管理,首先,会增加企业对相关法律法规的认知与了解。民营医疗器械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需要加强相关与民营企业会计和内部控制相关法律的学习,根据法律法规制定相关会计信息管理制度,从而使器械生产过程中符合国家各项经济行为的监管要求。其次,内部统一控制制度的有效的执行,能够是民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股东和高层管理人员,更加有效管理企业所有的业务,增强企业文化的形成,并帮助新进员工尽快融入企业,适应自身岗位,了解岗位职责。再次,在民营医疗器械企业实际运行期间,内部控制水平的提升意味着包括预算控制、绩效考核控制、运营分析控制、授权审批控制等一系列控制活动的加强,这有助于民营医疗器械企业各项财务管理工作,在运行过程中更加合规、高效。最后,民营医疗器械企业的各项财务数据与信息将更加健全,其对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将得以更加真实反映。上述要点必然能够帮助民营医疗器械企业减少经营风险,逐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加强民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内部控制,其一,能够帮助企业加强对流动资产的管理和控制。在民营医疗器械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流动资产运转不合理的问题。借助内部控制既可以对生产中的资产运行进行更安全合理的控制,还能够对既有的会计控制制度进行查漏补缺,进而及时加以补充,以防发生资产危险。其二,有助于防范企业决策风险。民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面临的风险要远远高于规范性的国有企业,其管理者在决策过程中要做好业务发展决策、管理授权决策、战略决策等多个层次、多个维度的决策,面临的内外压力也十分巨大,在这种条件下,经营管理过程中一旦发生决策风险,其所引发的影响将是全局性的,甚至是毁灭性的后果。而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加强内部控制,可以对各项决策风险加大防范及控制力度。其三,有助于控制企业经营风险。加强民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内部控制,能够全面分析民营医疗器械生产过程中其所存在以及潜在的各项经营风险。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规范、科学的风险控制体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能够进一步控制并规范经营活动,针对性地制定相关应急预案,控制企业经营风险。
首先,实现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借助民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内部控制,能有效保障企业基础的效益,通过严格的会计准则控制,能够有助于减少企业经济损失,提高企业效益。其次,能够密切联系企业各个环节控制。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控制,有助于帮助民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营管理环节的理顺,借助各大环节的管控,有助于确保各项经营活动顺畅、高效、合理开展,同时在高效率的运作中赢取更好经济效益。最后,企业发展利润空间的扩大需要在有效的内部控制下对各种存在或潜在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才能真正保障和维护民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效益。
从行业发展的实际运行情况看,民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内部控制中还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
从行业发展现实情况看,部分民营医疗器械企业发展规模不大,运行制度不健全,部分高级管理人员来源于业务人员或是兼任,上述人员对内控制度管理业务不重视。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比如医疗器械生产会议制度的缺失,会导致公司会议成本的直线增长,同时也无法充分发挥会议集中讨论、科学决策和预测的功能。如对于产业生产额、销售额的确立需要各个部门之间多加讨论,但是会议制度的不健全,极容易导致入不敷出。换言之,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导致民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管理过程中难以实现管理效率的最大化。
民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制定预算——统筹规划——具体执行中,往往存在一定的偏差。民营医疗器械生产管理者也会采取“仅此一次、下不为例”的方式进行变通。然而,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企业年初的预算保障执行的[2]。因此,预算执行的不到位,或是对预算执行的重要性与严肃性关注不足,必然会使得企业相关的预算制度难以在后续的过程中得以有效执行,长此以往会导致原本制定的正确制度缺乏制度刚性,预算超标等现象时常出现。等到年度后期就会发现内部控制执行不到位,企业成本急剧增长,进而影响企业的整体经营效益。
民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需要进行严密而有效的制度考核,及时对制度执行前后的差异进行跟踪、考评、分析和总结。如果在上述过程中出现偏差,需要对其进行及时调整,确保制度执行过程中的不合理得到修正。一旦出现与制度制定初衷相违背的现象,要予以及时调整或制止。内部控制是事前–事中–事后不断调整与修正的动态过程,如若缺乏对其运行过程的考核与评价,会导致相关人员忽视制度执行的必要性,进而对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敬畏之心。更有甚者,会觉得违反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或超预算,都对自身没有影响。一旦出现这种苗头,民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经营发展就会遭遇重大危机和困难。
推动民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不断发展,大力提升其内部控制的管理水平,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从内部控制的阶段过程看,民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这一过程包含制度制定与执行两大阶段。具体说来,一是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管理层要树立内部控制的理念。管理层要明确规章制度和生产流程的重要性,将其与和企业的实际业务相匹配,建立健全民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制度规则。二是要提升员工参与内部管理制度制定的积极性。内部控制制度在执行时要让员工更容易接受、更容易落实,对与员工息息相关的内部管理制度要发挥其民主积极性,提高其对制度执行的认可度与自觉性。
制度的有效执行是企业内控管理成功的关键。确保企业制度执行刚性,一是需要领导者身先士卒,率先执行,带头支持、维护和确保制度有序、有效执行,不让领导者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特殊待遇。二是要以制度制衡权力。内部管理控制的执行离不开权力的制约与监督,要明确内部控制过程中的权责利分配,规范好权力的执行使用边界。对制度的有效执行,需要以权力的合理规范运用为基础,务必确保权力的使用在一定的边界范围内,避免在内部控制过程中出现权力滥用、以权谋私等问题。
内部控制离不开考核评价与有效监督。具体说来,一是要建立阶段考核监督体系。确保企业在事前、事中和事后都有相应的分析考核评价体系,并在每一个阶段都能给予奖励和处罚措施。二是要适时调整内部控制目标。既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刚性的一面,又要保持其柔性,在特殊需要时能够灵活应变;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做到奖惩分明;在有效监督中实现良好管理;在具体实践中,可以通过建立起信息化管理控制监督系统,实现重大风险的实时管控,以确保民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健康发展。
伴随着越来越多的民营资本参与到医疗器械生产中来,加强对其进行外部管控的同时,提高民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确保这一类企业能够做到及时诊断、及时修正、及时化解风险,是行业发展共同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