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评价下的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探讨

2021-11-21 13:17:40姚升钢宁波财经学院
财会学习 2021年33期
关键词:财务预算绩效评价设置

姚升钢 宁波财经学院

引言

财务预算管理属于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如何能够提升其管理水平和效果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这一背景下,基于绩效评价视角开展财务预算管理备受社会关注,因此,应加强相关方面的研究投入,有效制定绩效评价下的预算管理策略,为这一工作优质高效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绩效评价与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关系

绩效评价与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之间关系密切,经过总结,二者之间的关系表现如下。

其一,绩效评价可以为财务预算管理提供策略制定依据。在实践过程中,高校可以通过绩效评价进行预算管理工作开展现状分析,并根据分析得出结论,针对性进行预算管理工作改进和完善。例如,通过绩效评价,得出某一部门财务预算管理目标未实现的原因为工作人员缺乏预算管理意识,因此,应提升其意识,避免同类问题再次发生[1]。其二,通过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可以提升相关部门乃至工作人员的绩效。在高校绩效评价过程中,财务预算管理目标是否实现也属于其重要内容之一,因此,通过加强财务预算管理,促进财务预算管理目标实现,可以提升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的绩效[2]。由此可见,高校绩效评价与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之间关系密切,可以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因此,在绩效评价在开展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具有可行性,应在有关方面加强研究投入。

二、绩效评价下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要点

绩效评价下的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要点,增强其实际效果。

(一)绩效评价指标与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目标相协调

在绩效评价下开展预算管理工作,应注重其指标与预算管理目标设计的协调性,从而增强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具体实施建议如下:其一,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目标纳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之中[3]。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相关部门可以将高校财务预算目标是否达成、是否存在超预算现象、预算合理性、资金使用率等作为绩效评价指标之一,基于此开展绩效评价,从而通过绩效评价了解预算管理现状,针对性改进,做到事半功倍。例如,通过绩效评价,高校某一部门资金使用率较低,则存在超预算的风险,应加强管理,防患于未然。其二,设置专项的绩效评价体系。相关部门在有关方面工作开展过程中,为了增强绩效评价与财务预算管理之间的协调性,可以基于财务预算管理目标设置针对性绩效评价体系,加强财务预算管理。例如,在财务预算管理相关人员方面,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设置绩效考核指标,并基于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奖惩,增强激励效应,为预算管理工作优质高效开展提供有力支持。除此以外,本文认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目标设置应注重绩效的提升。例如,高校某一方面的设备采购成本原有预算为30万元,但是在绩效评价背景下,为了提升财务绩效,可以在目标设置时低于30万元来增加绩效。

(二)绩效评价贯穿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全过程

高校在绩效评价下实施财务预算管理,应注重绩效评价与财务预算管理之间的紧密结合,保证二者具有“同步性”。相关工作开展建议如下:其一,建立动态化的服务体系[4]。高校可以在这一过程中使用“智能化+信息化的实时评价系统”,只要相关部门将财务预算管理相关信息输入到这一系统,系统便会自动对其进行绩效评价,并给出评价结果、结论、建议,从而保证绩效评价贯穿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全过程,是了解其现状。其二,及时进行财务预算管理改进和调整,体现服务意识。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展开研究,高校在绩效评价下开展财务预算管理,应做到及时改进,从而保证财务预算管理的实效性和服务意识。例如,当前高校财务绩效较低,分析其原因,某一部门超预算问题突出。作为预算管理相关人员,应根据这一情况进行预算管理策略制定,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由此可见,绩效评价下的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和财务预算管理应实现“相互服务,同步提升”。

三、绩效评价下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实施策略

绩效评价下,高校开展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应结合相关方面的要求和特点,设置针对性的策略,以保证这一工作达到预期目标,具体策略制定如下。

(一)组建“三专”的实施团队

绩效评价下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开展,应注重相关实施队伍的建设,实现专人、专业、专职。首先,在具体的工作人员选择方面,应选择一些在有关方面具有实践经验,专业能力较强的工作人员。如果现有人员难以达到这一标准,应聘请专业人士对其进行培训,提升其专业能力。其次,为了推动绩效评价下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开展,应在每个部门设置实施“专员”,配合这一工作的开展,提升工作效率。对于实施“专员”工作职责设置方面,应包括管理信息上传、问题沟通、策略落实等。除此以外,为了推动高校绩效评价下财务预算管理顺利开展,增强相关人员工作积极性,应在有关方面设置相应的绩效考核机制,并基于考核结果进行针对性奖惩,从而产生一定的压力和动力。

(二)设置良好的沟通交流机制

为了强化绩效评价下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效果,应建立针对性的沟通交流机制,及时通过沟通交流进行问题解决,调整相应的预算管理策略。具体实施策略制定如下:其一,建立实时化的沟通系统。高校在有关方面开展工作时,可以借助微信平台、QQ平台等建立实施沟通系统,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及时进行问题沟通,避免其影响扩大化。例如,高校设备损坏,需要购置新的设备,从而导致预算增加。为了体现绩效评价的合理性和公平性,相关人员应及时将这一问题上报,客观分析原因,合理评价。其二,定期举办财务预算管理座谈会。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定期举办财务预算管理座谈会,了解各部门在有关方面的工作困难、问题、现状等,协商进行相关问题解决,从而提升其绩效。除此以外,本文认为,绩效评价下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开展,还应注重相关信息披露和反馈机制建立,通过披露和反馈强化监督效果,具体可以通过高校网站进行披露,从而有利于财务预算管理的开展。与此同时,对于有关方面表现较为积极的人员应给予奖励,增强其积极性。对于一些重大问题,还应跟踪解决,及时反馈。例如,一些员工提出预算管理的合理化建议来增加绩效,则应进行奖励。

(三)建立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

高校在绩效评价下开展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过程中,应建立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做到群策群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提出如下建议:其一,通过相应的制度明确每个员工均在有关方面具有责任和义务,从而使每个员工意识到这一工作开展势在必行,并不仅仅属于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职责。其二,通过宣传提升全员在有关方面的意识。具体操作时,可以组织相应的宣讲会,由专业人员通过实例讲解财务预算管理与个人绩效、部门绩效、高校发展等方面的关系,使其增强对这一工作的认可度和支持度。除此以外,高校可以在个人绩效评价方面融入预算管理相关内容,强化每个员工在有关方面的积极性。例如,将部门预算管理目标细分到每个员工的预算管理目标,并基于目标完成情况分析其绩效。

(四)采取“分层实施”策略

为了促进高校在绩效评价下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优质高效开展,本文大胆提出“分层实施”策略。即在有关方面工作开展时,将高校全年的预算管理目标细分为不同月份的预算管理目标、不同部门的预算管理部门、不同项目的预算管理目标,通过小目标实现与管理进而完成大目标的实现与管理。分析这一模式的优势,便于预算管理绩效的考核,提升每个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并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实现这一工作的精细化实施。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要与各部门进行沟通,体现目标设置的合理性、方案设置的合理性。

结语

综上所述,绩效评价下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应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有效将绩效评价与财务预算管理结合在一起,做到协同开展,相互促进。在具体操作时,可以组建“三专”的实施团队,设置良好的沟通交流机制,建立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采取“分层实施”策略,为高校有关方面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财务预算绩效评价设置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少先队活动(2021年4期)2021-07-23 01:46:22
大型公司财务预算与控制措施探讨
医药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
加强中职学校财务预算管理的探讨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7:04
试论国有林场财务预算绩效管理
中国市场(2016年44期)2016-05-17 05:15:07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中国商论(2016年33期)2016-03-01 01:59:53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