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 琼
科学元认知是指学生对科学探究认知活动的认识和控制,科学认知能力的养成,也是学生学习效果、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观察的稳定性特征。元认知能力在智力活动中处于支配地位,对整个智力活动有调节作用,所以对学生的智力以及综合能力的养成都有一定的帮辅作用。本文主要就小学科学探究学科中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养成进行研究,希望可以帮助到更多教育工作者。
一般情况下,如果学生可以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建立其对科学科目的喜爱,那么他就能自觉地约束自身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时间。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他努力地过程中也能不断上进,失败的时候也能自己主动找原因,来解决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改善自身的学习机制,产生自觉性的科学学习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养成元认知能力的第一步。
学习上有成功的体验,不管是对差生还是成绩好的学生的个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心理学也对此有研究,只要能体验成功的喜悦,那么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就有更大的热情。所以,在科学教学中,也要多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多一些实践活动机会,多一些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这样也才能被成功推动前进。
有关研究显示:学生的学习目标越明确,那么他自己正在进行的科学学习活动就将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督促学习前进。那么,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如何建立明确化的学习目标:第一,让学生养成主动预习新知识的习惯,并且自觉地完成预习作用,比如资料以及教学工具准备,资料收集等等,并指导学生了解教材中的重难知识,这样对于预习中不明白的知识也能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解。第二,教师的教学要求与学生的学习目标要相辅相成,这样师生之间也能达成统一化的目标,有更多的交流和互动,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元认识能力的养成。
从人的意识层面来看,人的认知过程是建立在有意识与无意识高度统一的基础上的,单纯的有意识心理活动不可能完成认知。自主学习作为一种教学认知过程,其最终目的是要在科学学习过程中引起学生积极的、愉悦的心理体验,通过意识的统一,创造高度的动机,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主动学习数学的愿望,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充实与快乐。老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融合实际的生活体验,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以知识为载体,本着教学的科学性、启发性、实效性,从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三维目标,为学生提供参与科学活动的机会,并且细化落实到每节课上,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
科学学习认知结构是对科学知识体系的整体反应,由于人思维形式的存在,才使得科学知识探究过程不在固化和刻板,思维方法在科学学习的认知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由于年龄以及数学能力的受限,学生探索科学的过程中常常遇到难题,遇到没有见过的问题就措手不及。渗透思想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解决方法。不管哪一门学科的学习,学生最主要的还是掌握学习方法,这样也才能用自己所学解决不同的问题。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素质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对此,在培养小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时,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下意识地注重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养成;第二,培养自身的元认知水平,通过不断地培训和业务提升,提高理论化知识及实践能力;第三,将教学任务落到实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信心和耐心,不能只凭三分钟热度,要坚持不懈。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展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调控和决策能力,并且向学生展示教学全过程,学生也能快速地了解教师的教学目的、教学价值,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学习的目的,在具体实践中自己也能快速地找到解决方法,这种反向教学的方法对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另外,教学反思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学习结果是对学习过程的一个反应,如果在测试和考核中,有很多学生都错在同一个问题上,那么教师也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思路是否有问题,并且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找到问题所在,及时解决教学问题。
总而言之,在培养小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时,首先要根据学生特征找准教学方法,并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对教学方案进行优化和调整,这样才能逐步提升教学效率。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都各不相同,所以要因材施教,实现有效性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