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下小学数学课堂中劳动教育实践的渗透研究

2021-11-21 12:01沈碧莹
小学生 2021年6期
关键词:栅栏劳动意识

沈碧莹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对小学生劳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新媒体也逐渐走入教学领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抓住小学数学学科特点,适时运用劳动教育机会,通过巧设教学方案,将劳动教育逐渐融入新媒体技术中,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还能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新媒体与劳动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创新意识

新课标下劳动教育和新媒体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新媒体可以带给学生全新的课堂体验,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勤劳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通过新媒体逐渐渗透劳动教育,将改变传统观念中“学习为大”的教育理念,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教育有助于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引导学生通过劳动教育进行思维创新,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一课中,教师通过PPT为学生展示了一块结满了苹果、梨等水果的果园,主人准备在周围围上栅栏,果园长100米,宽60米,留出5米出入口,你准备买多少米栅栏?为了方便学生理解,在PPT为学生展示了果园平面示意图,学生给出不同计算方法,学生1:将果园四条边分别相加后减去5米;学生2:按照长方形周长公式计算,再减去5米;还有其他计算方法吗?学生3提出:先算出不带出入口的三面长度,再量出出入扣两边栅栏长度,即可得出栅栏周长。

上述案例,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在围栅栏过程中的数学智慧,引导学生在劳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和劳动是息息相关的,鼓励学生发挥自己想象,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新媒体与劳动教育相结合,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课堂教育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渠道,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劳动教育。通过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劳动光荣的思想,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中“只要掌握文化知识,考上好大学就行”的教育理念,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借助新媒体进行劳动教育,拓宽了劳动教育的渠道,让数学课堂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凝结着人们劳动的结晶,培养学生劳动意识,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例如,在教学《植树问题》一课中,教师首先为学生播放了一段茂密的树林,一群正在忙碌的农民,教师提出:植树节马上到了,学校组织我们班去操场植树,操场长50米,每隔5米栽一棵榕树,两边都要栽,需要栽多少棵?很多学生直接用50÷5=10棵,教师在多媒体上为学生展示了栽树的过程,从0米开始,每隔5米栽一棵,学生随着老师的视频计数,发现一共栽了11棵。教师又提出,如果两端都不栽,一共栽多少棵?随着多媒体的演示,学生发现一共是9棵,那么一端栽另一端不栽呢?学生通过老师不断演示找到了植树问题的规律。

上述案例,教师通过新媒体展示,让学生将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具体,学生也意识到在劳动教育中包含着很多的数学知识,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新媒体与劳动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应用意识

当今的教育提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劳动教育已经被提上日程,但劳动教育始终是教育中的薄弱环节,这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教学措施有很大关系,单纯的劳动学生难以接受,纯理论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将劳动教育和新媒体相融合,通过新媒体展示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学习数学可以应用到生活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应用意识。

例如,在教学《比的意义和性质》一课后,教师在大屏幕上为学生展示了一片农场,农民正在辛勤耕种,农场一共10公顷,其中玉米7公顷,大豆3公顷,玉米和大豆分别占几分之几?学生根据分数基本性质得出玉米占7/10,大豆占3/10,那么玉米和大豆播种之比是多少呢?教师再次利用大屏幕为学生直观地展示了平面图,并且将10公顷土地平均分为10份,其中玉米和大豆分别用不同的图案来表示,学生清晰地发现两种农作物之比为7:3,教师让学生换一种思路,如果总共10公顷,玉米和大豆之比为7:3,它们分别是多少公顷?在教师不断演示中,学生巩固了比的知识。

上述案例,学生通过教师演示直观感受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且认识到数学知识可以应用到劳动中,激发了学生尊重劳动人民,热爱劳动的情感,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总之,在数学课堂中通过多媒体进行劳动教育,能够弥补传统“说教式教学”的缺点,让学生既能深切地体会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也能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

猜你喜欢
栅栏劳动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热爱劳动
我的世界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无我》:一具身体,两种意识
经过栅栏外的目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