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历史背景下古建筑的设计风格鉴赏

2021-11-21 06:35:56
建材发展导向 2021年5期
关键词:古建筑屋顶建筑

李 琼

(山西省彩塑壁画保护研究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1)

关键字:历史背景下;古建筑;设计风格;鉴赏

中国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且影响深远,为中华民族造就了辉煌的成就,同时,也是历史文化中最直观有效的特色产物。它形象的展现了在不同历史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及思维方式,见证了历史发展和改革的过程,不仅体现了历史背景下人们的审美认知,还凸显了政治环境下的设计文化。我们要通过古建筑去感受历史,也要通过了解历史来对古建筑的设计风格进行鉴赏,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传承民族文化,发扬民族精神奠定坚实的基础。

1 我国古建筑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历经的重要时期有两个,一个是奴隶社会时期,在这一时期,古人发明了夯土技术,并且一直沿用到今天;另一个则是封建社会时期。

1)奴隶社会时期.帮助人们解决基本的居住问题时建筑的最初目的,在旧石器时代时代,由于工具的缺乏,在加上没有建筑技巧,为了躲避蚊虫及猛兽的侵扰,原始人类都是居住在山洞或树上,生存环境的恶劣,对人类的繁衍生息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人类祖先凭借着智慧和勇气建造了形式简单且适宜人类居住的建筑。据相关资料表明:新石器时代是产生房屋建筑最早的时期,北方的气候寒冷干燥,原始人类从穴居发展到半穴居,逐渐演变为地面房屋;南方气候炎热潮湿,从最早的巢居发展为半巢居,然后发展为地面房屋。以北方建筑代表位于陕西西安的半坡遗址为例来说,穴式房屋的特点普遍呈圆形,地穴有深有浅,为防止降雨浸水,用草垫混合泥土放置在屋顶上;以位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为例来说,建筑模式为干栏式建筑,将木质材料竖立起来构成比地面高的底架,地板用底架上的梁木来承托,再用轻巧的竹木搭配茅草来完成整体建构。与现代建筑相比,虽然极其简陋,没有艺术性可言,但这种结构方式对人类房屋建筑的发展历程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2)封建社会时期.无论是建筑的材质、还是施工工艺,在不同时期都能将民族文化特色体现在古建筑的设计。如:公元5世纪左右,建筑技术得到了长久发展,建筑艺术形态逐渐成熟,到汉代时,中国古代建筑已基本形成一些典型特征,然后历经500多年,到唐宋时代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到顶峰,到封建晚期的明清时期,古建筑的发展更加完美,如典型的皇家园林:圆明园、颐和园、北海、避暑山庄等;同时,一些私家园林拔地而起,数不胜数,最为兴盛的地带以江南的苏州、扬州为主;此外,这一时期,中国少数民族的建筑也得到了不同程度发展,如:西藏的“布达拉宫”、日喀则的“札什伦布寺”、云南傣族的“缅寺”贵州侗族鼓楼等[1]。

2 古建筑的外观和色彩

自古以来,汉民族木构建筑风格优雅、结构灵巧,是中国古典建筑的典型代表,并以此被世人所称颂。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这种建筑风格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和鲜明的特征,它的结构方式以木构架为主,并设计了与这种结构方式相符合的平面形式和外观造型,一般采用的木构架结构是‘抬梁式’体系。

2.1 建筑的外观造型

中国古典建筑基本有三大部分组成;即:台基、屋身、屋顶。台基的主要功能是承托整座房屋,材质是由坚硬的砖石砌成的,不仅能够保护木柱,不让其受雨水和潮气的侵蚀,还能与木柱的侧脚、墙相互配合,使建筑物更加稳固,从而凸显出建筑物的庄严、雄伟。如:故宫太和殿的台基显示了皇宫无与伦比的尊贵,天坛祈年殿的台基表现出了祈天建筑的高耸与气势磅礴。台基之上就是屋身,一般采取的方式以明间略大,两侧面宽递减为主,不仅满足古人的应用需求,还使外观的艺术效果看起来更加主次分明。在一些重要的建筑物上,屋顶和屋身的接洽部分设置了一种构件,人们称之为“斗拱”,是中国历史上古典建筑的显著特征之一。“斗拱”其实就是一种悬挑结构,主要用短木块和木枋组成,其作用不仅能支撑巨大的屋顶出檐,还能减小室内大梁跨度。到明清时期,“斗拱”逐渐蜕化,主要其装饰作用,且变成了在柱网与屋顶之间构架。屋顶的形式一般有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及攒尖顶等形式。屋顶部分是中国古典建筑最关键的特色造型要素,它为建筑的外观增加美感的同时,也为其显示的特色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2.2 建筑色彩的运用

在中国建筑中,色彩的运用也极富特色。运用原色对比大面积的色块来烘托建筑的艺术性。如:故宫太和殿,金黄色的琉璃瓦顶在蓝色的天幕映衬下,烘托出壮美的屋顶轮廓,这其实就是建筑物对比环境所呈现的效果。檐下的彩画运用青绿色调,对比如阳光般的暖色调黄色琉璃瓦顶和红色柱身,为建筑物的色彩呈现出光彩夺目的效果。玉石栏杆和台基的素净又和柱梁的富丽堂皇形成对比,使建筑物看起来更加神圣。由于古建筑多以木结构为主,一般单体建筑的体积不太大,因此,为了凸显宏伟壮丽的艺术效果,除了借助地势的高隆、巨大台基的烘托或向高层发展外,普遍运用建筑群体组合的形式。另一方面,一般采用一系列紧凑的庭院的递进,有层次和按一定的秩序将空间隔开,进而古建筑的艺术感染力得到有效强化。

3 我国古建筑的风格鉴赏

风格就是作者所体现出的创作思想和艺术特点。建筑装饰在不同时代的特征和文化背景下所表现出的风格是不一样的,建筑装饰的独特风格体现在运用不同的材质和加工方式上,甚至于地域环境、气候条件也会对装饰风格产生影响等。

中国建筑体系是以木结构为特色的建筑艺术,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多方面的艺术处理中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如:城市规划、建筑组群、单体建筑等,在古建筑中的各种屋顶的造型、飞檐翼角、斗拱彩画、朱柱金顶、内外装饰及园林景物等,形象的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纯熟的工艺水平[2]。自商周以来大致可分为三种风格,以下进行了详细介绍:

1)秦汉风格,商周时期,中国建筑的某些艺术特征已初步形成,如:方方正正的庭院,纵向布局,立面所占比例较大,木梁架的结构体系为单体造型,由三部分组成,即屋顶、屋身、地基,商周建筑也有地区性、时代性的差异。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由于各国文化的不同,致使建筑风格呈现不统一的现象。大体分为两种风格即:中原北方风格和江淮风格,其中前者以齐、晋为主,后者以楚、吴为主。秦统一六国后,把各国文化集中在关中,汉沿用秦文化,自此,全国范围内建筑风格逐渐走向统一。其中都城、宫室、陵墓、礼制建筑等是秦汉风格的代表建筑,主要特点是:都城规划具有一定的规则性,用高墙封闭居住里坊和市场;宫殿、陵墓呈建筑组群状,主体是高大的台榭式建筑,且呈团块状;单体建筑多为十字轴线对称的纪念型风格,巨大的尺度及鲜明的形象是其主要特点。总体来说,秦汉建筑布局铺陈舒展,结构整齐,表现出的艺术风格不仅质朴、刚健,还特别清晰、浓重,奠定了中国建筑的理性主义基础。

2)隋唐风格,中国建筑风格发生重大改变的阶段就是魏晋南北朝。中原士族南迁,在中原大部分地区,涌现了少量的少数民族,基于民族融合的因素,南方传入了浓厚的中原文化,同时也对北方和西北地区产生了影响。南北朝时期,佛教得到空前的发展,随后,佛教文化影响了传统建筑艺术,改变了原有的建筑风格。与此同时,一些退隐山林的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趣、田园风景诗的出现及开发的江南秀美风景地等,形成了中国园林式的基本风格及具有美学思想的特点,且具有浪漫主义的情怀。

3)明清风格,五代到两宋期间,中国封建社会迎来了商品经济的重大发展,同时发生显著变化的还有城市生活内容及人们的审美倾向,建筑艺术风格也随之改变;五代十国和宋辽金元时期,国内各个民族地区再一次交流融汇了文化艺术;西藏、蒙古地区被元代开发,并且吸收了阿拉伯文化。清代最后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建筑最终在清朝盛期形成的风格具有一定的成熟性,其主要体现的特点是:城市依然规格方正,但封闭的里项和市场被开敞的街巷取而代之[3]。各种商店临街,体现出了生动活泼的街市面貌;风景胜地也在城市中或近郊逐渐涌现,增加了许多公共游览场所;定性和规格了重要的建筑,但群体序列形式多种多样,表现手法也非常丰富;同时涌现了大量的私家园林及皇家园林,造园艺术得到空前的发展,且呈繁荣之势。总而言之,清朝盛期继承了前代的理性精神和浪漫的情调,遵循建筑艺术独特的规律,终于走上了中国建筑艺术的成熟之路,其塑造了雍容大气、严谨典雅、机理清晰的典型风格。

4 结语

作为一名现代人,在探索、发展建筑设计的机会有很多,同时也要对历史进行回顾,历史不仅赋予了建筑情感,还给予身体和心灵栖息的港湾,这些建筑的布局、结构、色彩、施工是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智慧理念。它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为后人传承下伟大的民族文化。但是,由于材质的原因,这些古建筑极易受到自然与人为的侵蚀与破坏,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古建筑的保护力度,让历史遗产体现更大的研究价值。

猜你喜欢
古建筑屋顶建筑
借“光”生财的屋顶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北方建筑(2021年6期)2021-12-31 03:03:54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 03:15:36
屋顶屋
现代装饰(2020年6期)2020-06-22 08:44:12
建筑的“芯”
现代装饰(2020年6期)2020-06-22 08:43:12
古建筑取名有什么讲究
学生天地(2020年31期)2020-06-01 02:32:16
屋顶上的马
中国古建筑
视野(2018年18期)2018-09-26 02:47:52
屋顶的雪(外四首)
天津诗人(2017年2期)2017-11-29 01:24:14
山西古建筑修葺与保护
文物季刊(2017年1期)2017-02-10 13: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