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珂
(湖南建筑高级技工学校,湖南 长沙 410000)
新时期的造价从业者,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同时还必须熟练操作各类应用软件,才能更好地胜任当前形势下对于工程造价管理的岗位要求。因此,职业院校的课程教学,也应当基于“市场需求”导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推动工程造价管理教学改革。在“互联网+”背景下,使用BIM平台将课程中平面的、抽象的知识,在立体化、具象化的模型上展示出来。对于学习者来说,降低了重难点知识的理解难度,提升了专业复合能力,对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也大有裨益。
参考施工图编制工程造价文件,是课程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对于初学者来说,能否准确地、全面地读取施工图,将会对造价文件的编制质量产生决定性影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在二维平面图上提取建筑工程的相关信息,这种情况下建筑工程的一些隐蔽、重叠等部分(如屋顶坡度)无法直观的展示出来,从而影响了工程造价的准确性。相比之下,基于BIM平台构建工程项目的3D模型,利用可视化的特点让学生360°观察模型,甚至支持建筑结构拆分,从而了解其细部构造。这样一来,可以精准的计算建筑工程每个部分的造价,从而让工程最终造价结果更加精确。在此基础上编制形成的工程造价文件也具有了更高的参考价值。
在工程造价管理这门课程中,掌握建筑图的识读技巧只是入门,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学习建筑工程中各类管线、设备的识读与造价计算。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需要从CAD图上找出相应的构件,然后进行成本计算,经常会出现遗漏、错算等情况。久而久之也会因为学习难度高、正向反馈少而失去动力。运用BIM 平台进行课程教学,则使得建筑中的水、电、暖等管线、设备更加直观的展示出来。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将影响工程造价的各类因素(如进度、预算、质量等)有机关联起来。在降低专业课教学难度的基础上,也有助于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能力得到提升,为将来的就业和职业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决定了造价人员不仅要有熟练的技术、丰富的经验,还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和管理能力。只有具备复合能力,才能更好的胜任当下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在引进BIM平台作为辅助教学工具以后,日常的工程造价管理教学,除了讲授理论外,主流的土建和安装建模软件也必须学会使用,如土建建模软件Revit、机电建模软件MagiCAD,以及广联达BIM算量软件等。例如,在项目开发策划、投标书编制、施工图预算等内容上,利用BIM平台锻炼学生自主完成项目分析、成本计算、风险控制等一系列任务。既可以让他们熟悉BIM软件中丰富的功能,掌握其操作技巧,为工程造价管理提供便利,同时又能够将以往所学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有利于培养复合型的造价人才。
现阶段用人单位对造价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要求在精算量和套价的基础上,会施工,能建模,最关键的是懂管理。职业院校在工程造价管理的课程教学与人才培养上,也需要主动调整思路,转变教学观念,加快推进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教学改革。明确课程目标和人才培养方向,以专业能力为,除了要掌握BIM概论、BIM应用技术外,还应当提供基于BIM平台的顶岗实习或是毕业设计等教学活动。例如,在课程设置上增加关于BIM平台操作训练的专项课程,且每学期不低于20学时,学分不低于1分。利用学校内的BIM实验实训室组织开展教学,循序渐进的帮助本专业的学生掌握利用BIM平台进行工程造价文件编制、分项工程量计算等技能[1]。
依托BIM平台进行工程造价管理教学是专业课程改革上的一次创新尝试,因此应结合BIM教学需要制定专项的课程标准。例如掌握广联达BIM算量软件的基本操作,利用广联达算量软件计算教学图纸的建设工程。考虑到班级内学生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建议在教学实践中采取分组教学策略。根据总人数可以分为4-6个小组,设有1名组长。在工程造价管理课上,首先由教师对BIM平台的功能进行介绍,并且通过示范操作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利用BIM 平台绘制3D建筑模型,编制工程项目预算书和工程造价文件,以及使用BIM软件进行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等技巧。然后在各组组长的协调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操,进一步巩固BIM平台的操作水平。
工程预算是造价管理的关键之一,现以该部分内容为例,介绍利用BIM平台进行工程预算部分的教学实践策略。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将其分为专业知识目标和专业能力目标两部分。前者主要以学生“能够运用地区或行业定额编制出招标标底”,“能够利用企业定额完成投标报价编制”为目标。后者则需要学生实现“进一步深化对BIM平台预算功能的认识”, “熟练操作BIM平台做好工程预算编制”等目标。围绕核心目标设计教学方案,参考教材中内容,找出预算管理的重点和难点知识,然后选择一些实际的工程案例,方便利用BIM平台进行展示教学。
教学实践中选择广联达BIM算量软件,开课之后打开软件,向学生介绍软件中与预算管理相关的功能。将课前准备好的工程实例导入到BIM软件中,可以在界面上展示出该工程的3D模型。参考该模型向学生逐一讲解预算管理的理论知识,包括预算的定义、作用,以及编制预算的方法、依据等等。利用BIM平台可视化的特点,让理论讲解不至于太过枯燥,为下一步的应用操作奠定了基础。完成理论部门的知识讲授后,再利用BIM算量软件进行实训。例如通过BIM平台观察工程案例模型,了解其设计方案和实际构造;整合数据信息,利用BIM平台对各类材料的价格进行对比,通过实时掌握预算数据,让编制形成的预算方案具有更强的参考价值,为后期工程建设中的造价控制提供支持。引入真实的工程案例以后,让预算管理教学创设了良好的情境氛围,使学生的代入感增强,从而更加熟练的运用BIM软件完成预算编制、招标标底编制等内容。
从教学实践来看,基于BIM 平台的预算管理教学,让学生更加积极的投身于课程之中,兴趣更加高涨,学习效率提升。绝大多数学生可以熟练操作BIM平台编制出高质量的预算方案。但是作为一种教学尝试,利用BIM平台进行专业课教学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下一步需要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首先,老师要讲清楚预算的概念和作用,在这一方面应避免一味地进行单向灌输知识,而是要运用好BIM平台可视化的功能特色,将理论性的概念与直观化的模型相结合,才能帮助学生对预算的含义、作用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其次,预算的内容和编制方法的讲解应该是教学的重点,也是进行BIM平台操作训练的关键部分。教师应采取先教学示范、再自主训练的方式,为学生留出更多实操的时间,从而真正掌握BIM平台进行预算编制的技巧[2]。
在工作造价管理课程中运用BIM平台进行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后,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首先,学生能够运用BIM技术、CAD软件绘制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标准层结构布置平面图以及建筑重要结构的大样配筋图。很好的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且考核成绩表明大多数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牢固。其次,在认识和掌握BIM软件基本功能的基础上,能够利用该软件进行建筑计量与计价,以及编制高质量的工程预算。最后,专业复合能力得到提升,通过操作BIM平台实现了对工程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协调管控,工程综合管控水平提升,符合当下用人市场对造价人才的基本要求[3]。
将BIM技术运用到工程造价管理教学中,教师通过挖掘BIM平台自带的一些优势与丰富功能,让课程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之效。从学生角度来看,BIM平台让二维的工程图变成了三维的建筑模型,土建结构、安装工程都能够更加直观的展示出来,为实现精准的造价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持。当然,教师也要结合课程内容与特点,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利用BIM平台让学生提高工程造价管理的综合能力,为将来的求职竞争乃至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