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容
(陕西广电网络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神木市支公司,陕西榆林 719000)
目前,我国的5G技术在华为等科技公司的引领下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而这份科技的果实也不断面向市场进行运用。通过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端技术,在信息采集、获取、分发、反馈等环节应用广泛。在这个背景下,智能网络新媒体的发展也应运而生。必须加快推进媒体的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基于大数据提升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构建出新时代的网络媒体传播体系。聚焦科技媒体的主题主线,把广电网络的融合提升一个层次,不断推进广电事业的发展。
2019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对我国广电网络的定位作出了明确的阐述,就是需要打造一个既满足政用,又满足民用和商用的层次的新型国家信息化网络以此满足多层次的需求。
在政用层次上,广电网络服务主要扮演着党和政府政策的宣传载体,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基于服务党和政府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在舆论导向、先进事迹传播以及正确价值观引领方面的作用,团结群众,促进党和政府相关政策和价值导向的传播和落地。目前在政用层面上,主要有应急广播、智慧社区、惠民工程、城镇一体化等服务。
传播令人民群众满意的多媒体信息是广电网络发展的根本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和层次化。传统的广电网络面向群众的传播方式主要为视频和音频服务,在信息化的时代,还需要融合创新,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更多样的娱乐文化服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民服务专家。民用的服务类型扩展到高速宽带、智慧家居、视频通讯和云游戏等。
基于5G技术的模式创新,广电网络得到的长足的发展,突破了传统媒体的边界,推出更多符合现代化社会的业务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更多数字化、定制化的服务。在这一过程中,既提升了自身的技术水平,也能为客户带来品牌传播效应,进行市场延伸。目前,在商用层面上,主要的服务类型就包括视频会议、企业互联、数据保护等。
在民用层面,用户一般以家庭为单位,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用户更倾向于随时随地获取多媒体信息,因此多媒体的传播载体从传统的电视转向了移动终端设备,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随机切换。而5G技术的发发展,带动带宽的增加,VR、AR、在线游戏等模式也步入普适化应用,这不仅对对称性的传输渠道提出挑战,也为“无感知”的延时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然而,对于一些广电服务运营商,固守传统的商业模式,坚守大屏技术,整个体系亟须智能化、IP化的改造。
作为数字化智慧型城市的基础,未来的网络世界将由物联网连接而成。在大数据的支撑下,城市内部甚至城市间管理场景均可进行联结,尤其是针对地铁、高速、高铁等跨区域、人流量大的应用场景,此时的网络必须满足超大连接容量、超高连接速度、超强连接移动性等要求。而对于目前炙手可热的环境检测领域,需要将大量的设备进行连接,对于数据覆盖容量具有极高的要求。
在低延时的基础上保持高稳定的通信传输是世界各国科学家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若这一目标能够达成,将使社会和人民的生活更加的便捷化和高效化。同时,对于高精端的机器人、车载互联网、工业系统等垂直应用领域,则对低延时和高稳定性的需求更加强烈,要求实现毫秒级别的延时水平。
5G技术不仅大幅度提升了通信的速度,而且在空中接口上,较4G网络具有更大的带宽,这一优势能够为用户的良好体验奠定基础,充分满足用户对网速的需求,除此以外,还能够衍生出诸多应用,推动“万物互联”的变迁,构建起真正的物联网。5G技术具有五个广电网络融合创新发展的必须条件,也是其基本特征。
(1)高速度。通信技术的迭代,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网络速度的提升,而5G技术的提升尤为明显。一般情况下,5G的速度在1Gbps,最高速度则可达10Gnps,已经超越了以Mb作为速度单位的范畴。对于这个速度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只需要几秒钟就可以下载一部蓝光清晰度的电影,甚至连一秒都不需要,这在4G时代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高速度能为信息采集、信息传播、信息导流带来便利。
(2)全覆盖。全覆盖包含这两层含义,既需要广泛的覆盖,有需要纵深的覆盖。前者主要是指区域性,对于有人类生存的地方均需要覆盖,对于偏远山区,主要会部署以传感器为主的地质环境监测,包含了空气质量、气候变化、山川河流等的地质地貌变化,对于环地震带上的地区,必须部署地震信息监测和救援信息的接收与发送的设备。而后者是至在已有设备的基础上进行的品质的升级,实现更广的深度覆盖,最终目的是实现所有的移动终端设备随时随地都能够连接,实现上网自由。而对于媒体信息而言,全覆盖就是使人们能够及时有效的接收到咨询。
(3)低功耗。网络速度的提升带来设备的功耗的增加,在资源节约的背景下,降低功耗也成了一大关键要点,在提速的同时还能稳定功耗是目前的主攻方向,这是5G技术不断推广的不然要求,也是媒体信息高效传播的必然要求。
(4)低延时。目前,5G技术最低延时为一毫秒,而科学家们正朝着更低的延时不断奋斗。只有拥有更低的延时,才能够更有效的促进广电网络的融合创新,更好的进行实时转播,同步现场的情况。
(5)万物互联。物联网是信息化时代的最终发展方向。5G时代接入网络的终端设备不再局限于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生活中的日常用品也会纳入考虑范围,甚至简单的衣服、眼镜、鞋子等均会接入,成为物联网络中的一部分。目前,以小米生态为例,以智能手机为接入点,加湿器、空调、热水器、大门、洗衣机、冰箱等家用电器都接入到一个系统中,以手机为桥梁进行控制。未来将是可以通过多个节点进行调节,真正建立一个网络智能化的现代化智慧家庭[1]。
作为新闻媒体的一种表现形式,广电传媒也需要满足新闻及时性和有效性的要求。在信息采集和发布速度上,5G技术具有重大优势。最高20Gbps的网络传播速度,无论是稿件还是视频抑或直播,都完全能够满足媒体对高效信息传播的需求,尤其是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几乎可以实时同步更新事态的发展并将变化传递给用户,实现正确的舆论导向,防止一些不法人员恶意抹黑,颠倒黑白,让人民群众接收到最官方、最准确的新闻形象。
高效的远程互动系统对于广电传媒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对于静态下的超高清视频的采集和传输的主要传输方式主要是通过有线传输,而动态的则选择微波传输,前者的传输速度慢,后者则容易受到其他电磁波的影响,视频信息容易掉帧导致图像质量下降甚至信息的丢失,同时在进行远距离的直播时,还必须通过卫星系统,这大大增加了延时。而5G技术可以实现超高清视频录制和同步回传,通过与视频直播平台进行对接,通过远程系统穿插一些受众的互动反馈,能够有效的提高收视效果。中央电视台已经将这种模式进行尝试,提出了“5G+4K+AI”的新型战略布局,并推动了“央视频”的建立,它是我国首个具有国家级水平的5G网络媒体平台[2]。
在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的共享变得愈发重要[3],广电传媒也不例外。以中央广播电视台为主的广电传媒,借助着5G发展的快车,不断进行深入合作,引入各台的经典节目,同时合作共创新节目,使各个传媒之间实现良性竞争和合作,促进广电传媒的高质量发展。5G网络就是实现这种合作的桥梁,各媒体之间可以高效的进行联系,实现资源的共享[4]。同时,资源的共享带来信息收集工作量的减少,通过汇总共享,能实现信息的完整性。
作为我国基本工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广播需要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便于应急处置时的协调统一、分级管控、上下汇通和安全可靠等目标。“5G+应急广播”是在5G网络广覆盖的前提下,通过有线和无线卫星的协同,与城乡网络进行连接的应急广播体系,代表系统有“雪亮工程”和“应急社区”等。这些系统能够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实现应急通知、应急处置、应急收尾等一一系列工作的联动,为整个应急工作疏通一座桥梁[5]。
以5G技术为基础构建起来的线上线下协同教育的教育生态为5G+智慧教育,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就能够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会服务,可以实现虚拟课堂、电子图书馆以及电子公告等应用,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甚至可以形成互动课堂,实现泛在课堂的目标。基于AR和VR技术,能够实现沉浸式的远程教育,结合基础的电视电脑大屏和移动终端的小屏,实现大小屏协调,增强学习的随时性,提高用户的交互体验。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医疗资源不足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尤其低于偏远地区,医疗资源更是匮乏。在这个背景下,远程医疗就具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远程医疗可以为医疗机构和患者构建起一个桥梁,依托5G技术,实现远距离的咨询和诊疗服务,打破地域的隔绝,实现线上的异地就医。5G技术的低延时性则对于这项惠民工程的推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可以实现无线监控,对患者的信息进行采集并传输至医院的医疗系统,系统通过集成分析,形成系统的影像和资料,医师通过分析这些资料为患者提供远程的医疗服务。
随着5G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已经开始应用5G技术的融合发展。对于广电传媒来说,必须抓住这个机遇,不断的融合创新,探索出更多维度的商业模式,从而推出更多具有现实价值的应用,满足政用、民用和商用三个领域的多层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