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茶旅融合精准扶贫运行机制及困境破解路径分析

2021-11-21 03:33史亚兰李娇娇
当代旅游 2021年3期
关键词:陕南生态旅游茶文化

史亚兰 李娇娇

安康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安康 725000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已成为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任务和硬性指标。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的脱贫攻坚战在全国范围打响了。随着一系列扶贫措施的实施,我国的贫困发生率从10.2%降到了4%以下,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脱贫攻坚工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广度、深度和精准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后脱贫时代仍然需要巩固脱贫成果,解决可持续性发展问题。

一 陕南茶旅融合及精准扶贫的关联性

陕南包括汉中、安康、商洛三地,位于秦岭以南倚靠巴山,山地地形占总面积的80%以上,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雨量充沛且气候湿润,土质疏松,土地硒含量较高,基本无污染,为茶树的种植提供了有利条件。早在汉朝时期,就属于我国的七大茶区之一。《新唐书·地理志》载:贡茶有“山南道,剑南道,淮南道”,“山南道”就是指陕西的巴山,可见陕南茶叶作为宫廷饮料的历史已很悠久了。陕南良好的自然环境及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是茶旅产业融合的基础和条件。但同时,汉中、安康、商洛三市也是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茶旅融合是陕南脱贫攻坚的必经之路。

随着国家将陕南三市的大部分区域列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茶旅融合产业不仅能发挥陕南的优势,实现茶产业与生态旅游产业的优势互补,有效促进茶旅产业可持续发展,而且为贫困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当地居民的脱贫致富带来新的契机,推动了陕南乡村振兴。然而,陕南秦巴山区属于连片特困地区,以山地深沟地形为主,人口居住分散,基础设施落后,生产条件较差。陕南扶贫实践存在一系列问题:深度贫困的人口,返贫率高、低水平、规模小且同质化的扶贫产业无法应对市场风险以及贫困地区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等[1]。如何在发展茶旅融合产业的基础上,构建一套茶旅融合精准扶贫治理体系,既实现茶旅产业稳定发展,又实现贫困地区稳步脱贫,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动力,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成为陕南精准扶贫需要破解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二 陕南茶旅融合及精准扶贫运行机制

茶旅融合模式的开发与应用首先要充分考虑到当地资源开发与利用,其次要考虑到目标大众的旅游需求。有着悠久历史的陕南茶文化,茶旅融合肯定是要以茶叶为依托,充分开发其丰富的茶产资源,让来陕南的游者可以参与到一系列的诸如观茶园、做茶、品茶等活动中;其次以开发旅游生态产品为切入点,加工改造陕南的生态茶产品,将生态旅游观念注入旅游建设中,进而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茶文化;从陕南独特的茶文化出发, 开展具有陕南特色的茶旅项目,开发特色茶旅产品,促使茶旅融合得到更好的发展[2]。

在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 通过茶旅融合实现精准扶贫,首先要重视乡村茶产业的发展以及生态茶园的建设。这就需要在政府的引导下, 企业有效参与,农民入股创业,从而实现茶旅结合的基础设施建设。其次着力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理念,使茶业——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 全面推进茶和茶文化体制增新发展,构建生产——生态——生活耦合发展的新运营体系。从而有效提高茶农的个人收入,带动贫困人口脱贫, 更有效地做到精准扶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3]。

三 陕南茶旅融合及精准扶贫现实困境

陕南地区介于“成渝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以及“江汉经济圈”三者之间。周边都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不仅有成都、西安、重庆、武汉这样的大城市,还包括宝鸡、广元、十堰这样的中型城市群。“随着经济圈和城市群的聚集能力的不断增强,使得区域内的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会把周边区域的资源和有效生产要素吸附走,造成这些地方实力大为削弱”[4]。面临此种境况,使得发展陕南地区的经济更为艰难,也更具有挑战性。由于经济发展困难使得陕南地区的精准扶贫活动在具体实施的时候无法得到有效的开展。

陕南地区以茶旅融合实现精准扶贫时,中间存在很多的问题,尤其是对于陕南这样一个以山地地形为主要的地区而言,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发展旅游业面临诸多困难和压力。同时,陕南地区的生态相对较脆弱,如果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不能对其进行很好的保护,就会对这里的资源发展的具体利用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从客观角度来讲,就陕南地区的茶文化资源现状可以看出,其大多规模较小,无论是在管理或者是在经营上看,都会发现其能力是比较欠缺的,加上资金链的欠缺,就会使得陕南茶旅文化发展比较困难;另一方面,从陕南地区大众群体的受教育程度可以看出,人们对茶旅融合模式的认识度是不够的,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虽然有土地,但是由于没有接受具体的技术培养,如何构建茶旅融合模式的思路并不清晰.因此,从茶旅融合的有效发展和推动上来看,急需大量的具有专业知识和精力的专业人才。

四 陕南茶旅融合及精准扶贫破解路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改变,茶叶以其健康、环保、绿色、无公害的优势正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有专家预言,“21世纪将是茶饮料的时代,茶饮料将会超越碳酸类饮料,成为世界饮料之王”[5]。陕南茶叶富含丰富的天然硒,深受大众人民的喜爱而远近闻名。陕南茶园和茶基地具有非常庞大的占地面积。在建设这些茶叶种植区域的同时,也可以将这些区域发展成为特色旅游基地,拓展其他发展渠道。如茶舍、茶文化、茶摄影、茶活动等等。打造复合性、综合性茶叶旅游基地,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自然,走进茶园,体验不一样的旅游,带动旅游文化发展。旅游人数的增多就能带动当地的发展,助力脱贫致富,从而使政府有更多时间精力金钱,更加有力的精准扶贫到每一个贫困户。

要使茶旅融合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为产业扶贫注入了无限力量。不仅要打造龙头茶旅品牌,吸引外来优秀的专业茶叶人才,从事发展茶旅融合研究,而且要充分认识到挖掘其陕南茶文化底蕴并塑造茶文化品牌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深度挖掘、整理有关从古到今的茶故事,茶文化,形成文化思想和传统,更好的促进茶业的价值的整合并向多个领域逐步发展。在融媒体时代,创新传播路径,促使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进行深度融合,发展更具影响力的陕南特色茶旅文化产业,建构独属陕南的茶旅产业名片,推行有效的品牌传播策略。

茶旅融合是陕南脱贫攻坚的必经之路,以旅促茶、以茶带旅,延长茶旅产业链,就要立足陕南茶旅融合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分析陕南茶旅产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研究陕南茶旅融合精准扶贫运行机制,以茶旅融合促进陕南经济发展,助力陕南脱贫攻坚[6]。

五 结语

陕南的茶产业和生态旅游产业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而茶旅融合精准扶贫适合发挥陕南优势,适合其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随着国家将汉中、安康、商洛3市的大多数区域列为秦巴生物多样性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将陕南的茶产业和生态旅游融合发展,不仅可以实现茶产业和生态旅游产业的优势互补,而且会有效地促进陕南茶旅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从而为贫困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当地居民的脱贫致富带来新的契机。

充分结合茶叶种植历史优势、生态旅游资源禀赋、区域传统特色及农户意愿,整合相关利益主体链接,就能实现发展陕南茶旅融合核心竞争力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通过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布局,将茶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有机的融入到陕南当地区域经济发展中,不仅能提供发展区域经济的内生动力,而且能促进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共同发展,从而取得生态、旅游、经济三重效益,使扶贫产业具有可持续发展,实现精准扶贫。

猜你喜欢
陕南生态旅游茶文化
探究融合茶文化的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实践
茶文化的“办案经”
林岚微 把红边茶文化传播得更远
尴尬的陕南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党建地图·陕南
文化生态视角下的陕南民歌保护与创新研究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研究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从德昂族茶文化的现状看少小民族茶文化的发展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