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智慧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构建

2021-11-21 01:43:50于纪阳
建材发展导向 2021年3期
关键词:专业人才居民智慧

于纪阳

(浙江绿城利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0)

在信息时代下,我国政府大力提倡和推进建设“智慧社区”,当前在学术界,对智慧社区的定义尚未统一,在推进中关注的重心也存在差异,但是普遍认为智慧社区是缩小版的智慧城市,是其构成模块和基本单元,因此,建设智慧社区关系到智慧城市的发展。智慧社区具有见效快、范围小等特点,可以提升居民对智慧城市的认同感和感知度,对促进智慧城市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但是当前,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建设智慧社区存在一定的不足,只有解决现实困境,才能更好的发挥智慧社区的价值和作用。

1 智慧社区建设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1.1 社区缺乏合理规划

智慧社区在我国尚属于起步阶段,对于广大群众而言,其属于陌生概念和新鲜事物,居民、社区、学术界、企业和党政部门,对智慧社区的理解也存在差异,正是由于这一差异,在建设推进中出发点和侧重点也不同,导致社区规划缺乏合理性和统一性,尚未形成统一而成熟的标准架构,而由于缺乏组织协调,为智慧社区的推进带来难度和阻碍。

1.2 基建设施较为滞后

我国在信息技术方面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尤其随着5G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基本实现了全国覆盖,但是由于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物联网、电视网络、无线网络以及宽带网络等基建设施较为滞后,难以为智慧社区的运行提供支撑。同时,在建设智慧社区中,由于缺少统一的评估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建设标准,难以为建设提供指导和规范,各个系统接口复杂,无法实现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互通互联,社区服务信息零散、集成化不足,难以提出其智能化作用,不能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中发挥价值。

1.3 信息孤岛依然存在

信息孤岛主要是指业务与信息流程脱节、信息无法实现互换共享、功能无法互助关联。当前在行政管理领域,不同行政部门之间普遍存在管理分治、行政分割的现象,想要实现职能部门的横向协作难度较大。建设智慧社区需要相关企业和不同部门的共同协作,信息孤单的存在,也导致社区信息化平台条块分割、独立建设,信息资源不能得到高度共享,智慧社区无法建立数据库,对其正常运行和公共服务带来巨大影响。

1.4 建设运营模式单一

智慧社区在我国起步尚晚,并且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尚未探索到最为合适的运营和建设模式,当前较为常用的模式为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居民、企业和政府合作程度依然不高。同时,在建设智慧社区中,政府投资占据较大比重,社会资金的参与程度较低,不仅不利于社区后期的正常运营,还会为地方政府增加财政负担,不利于智慧社区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

1.5 专业人才数量不足

建设智慧社区需要大量专业人才作为支撑,在我国经济发展较为发达的地区,例如广东、上海、北京等地区,都成立了智慧城市研究机构,吸引了大量人才加入其中。但是从我国人才储备情况分析,专业人才数量严重不足,现有的专业人才对智慧城市缺乏理解,决策能力、专业技术和建设经验都需要不断提升,而专业人才不足也是导致智慧社区难以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1.6 社区居民缺乏信任

智慧社区属于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其可以为社区内的所有居民提供服务便捷,但是由于服务主体和服务对象以虚拟空间作为沟通途径,在长期的社区服务中,容易导致居民出现生活私人化、行为自主化以及思维自利化等弊端,当出现这一情况后,智慧社区所强调的公共责任和公共精神则会逐渐淡化,降低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度,进而诱发各个主体的信任危机。因此,在建设智慧社区中,如何将社会组织、居民、街道办事处和基层党组织充分动员起来,共同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则是智慧社区面临的关键问题。

2 智慧社区建设优化对策分析

2.1 合理规划智慧社区

在建设智慧社区中,要保证建设理念的一致性,在指导思想统一的基础上,对社区进行合理规划,实现建设的统一协调、部署和规划。首先,当地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制定权责明晰、分工明确的工作方案,基于建设任务和目标下,各个部门都要承担明确的责任和业务,突破以往分头管理的局面,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构建协调优化、互动有无的合作机制;其次,落实顶层建设,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在具体操作层面,相关部门要基于制定的大框架下个行其责;最后,在建设社区信息平台中,要充分考虑平台的可扩展性、复合性以及重塑性,为智慧社区的后期改造升级预留空间。

2.2 加大基建设施投入

在建设智慧社区中,基建设施属于关键的硬件支撑,如果基建设施落后,则无法实现真正“智慧”,智慧社区也无从谈起,因此,当地政府要极大基建设施投入。首先,对物联网、电视网络、无线网络和宽带网络等资源进行高度整合,构建全面覆盖全社区的信息网络,为智慧社区运行提供网络支撑,采用条码识别、无线定位以及信息主动识别采集等技术,对社区的民生服务、地理信息、物、车、人等信息进行自动获取和感知,为养老服务、家居调节、远程医疗和安全监控等功能提供数据保障;其次,充分利用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技术,对社区运行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构建民生服务、社区养老、社区志愿者、生活服务以及健康服务等智慧平台,发挥智慧合区的窗口作用,为居民生活提供便捷;最后,在居民商业服务中,要积极扩宽服务范围,包括求职招聘、维修保养、房屋租赁、餐饮配送、绿色出行、家政服务以及充值缴费等。

2.3 突破信息孤岛局面

为了避免发生信息孤岛的问题,在建设智慧社区中需要做好以下方面:首先,在建设社区信息服务平台中,要充分考虑各个系统接口的一致性,对社区资源和行政资源进行高度整合,实现信息共享,避免出现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的情况;其次,行业协会、企业以及政府要较强交流合作,加速推进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建筑环境、基础设施以及小区管理等方面的建设进程,在便民服务中实现标准体系和应用规范建设,促使社区建设趋于规范化以及标准化发展;最后,以服务职能和服务民生为核心,综合考虑智慧服务、智能水平以及智慧设施等内容,按照国家标准体系深化智能化建设,建立信息共享体系,突破以往信息孤岛的局面.

2.4 创新社区运营模式

以政府为主导的智慧社区运行模式已经逐渐被时代淘汰,想要推动智慧社区的发展,则需要依靠民间资本的支持,因此,需要积极创新智慧社区的运营模式。首先,各个地区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政策、资本、智力以及技术等资源,构建多元化的运行模式,从以往的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向综合性参与模式转变;其次,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特点,在保证服务水平和智慧化程度的基础上,对智慧社区运营需求开展分析,做好统筹规划工作,保证运营模式和系统架构的合理性;最后,政府可利用服务购买的方式,与科研机构、当地高校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或者委托相关机构承担智慧社区的技术服务工作,并且利用贷款、税收优惠以及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当地具有实力的中小企业参与到智慧社区建设中。

2.5 大力培养专业人才

智慧社区在我国尚属于起步阶段,在专业人才储备方面与西方国家相比较存在较大缺口,而想要确保智慧社区的稳步推进,人才支撑必不可少,因此,要注重培养专业化人才。首先,要积极从社会和高校中吸纳具有专业背景的人才,构建一支能力强、懂技术、肯钻研的专业化队伍;其次,立足于智慧社区的特点,挖掘人才的创新能力,鼓励工作人员在实际操作中积极创新;最后,鼓励专业人才利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时间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

2.6 打造智慧人文环境

智慧社区的运营与发展,需要全体居民的认可和接受,并且改变以往的行为习惯,注重打造智慧人文环境,拉近居民之间的心灵距离。首先,要注重引入人文性产品,加大智慧社区宣传,在产品设计和理念宣传中,要以居民需求为核心,界面内容丰富、功能人性化、操作简单、界面清新,符合现代居民的审美诉求和使用需求;其次,在居民群体中开展深度宣传,吸引居民关注智慧社区的运营理念,注重智慧社区的人文精神表达,体现社区的价值观建构;最后,以虚拟空间作为依托,扩展居民的互动交往空间,在智慧模式下形成民主协商、平等交流、守望相助、相互关爱的社区文化。

3 结语

总而言之,建设智慧社区属于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当地政府要认识到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和困境,采取科学的措施不断改进,发挥智慧社区的价值,为建设智慧城市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专业人才居民智慧
石器时代的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高校应用型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中国商论(2016年34期)2017-01-15 14:24:26
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新闻传播(2016年19期)2016-07-19 10:12:07
新时期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新闻传播(2015年7期)2015-07-18 11:09:57
有智慧的羊
你睡得香吗?
民生周刊(2014年7期)2014-03-28 01:30:54
智慧派
智慧与创想(2013年7期)2013-11-18 08:06:04
1/4居民睡眠“不及格”
如何打造工程咨询业需要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