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5月,志愿军第27军第81师穿插部队的尖刀团,已经插入敌人的心脏地带,切断了县里地区韩军四个师的退路,被包围的敌人狼狈地四处溃逃。
242团3营在完成了打开空插大门、掩护主力突入敌人防线的任务以后,立即尾随穿插部队前进。5月17日下午4点,在可马峰下,三营与溃逃的800多名敌人相遇。激烈的战斗在一座小山下展开了。
营长孙正峰率领一群战士向小山上冲去,想抢先占领这个制高点,可是对面敌人拼命地用火力阻击着,也在企图抢占这个制高点。
当班长李云汉看到营长亲自指挥冲锋,有的战友伤亡了之后,李云汉的内心既悲愤又焦急。
可是急有什么用呢?他们60炮班本来有三门炮,昨晚在突过照阳江的时候被打坏了两门,剩下的这一门也只有炮筒,没有炮架和瞄准具了。严格来说,这只算是半门炮。
炮架就像人的脚一样不可或缺,没有脚,人根本站不起来;而炮架上的瞄准具,就如同人的眼睛,没有它,炮就成了瞎子。
敌人仗着兵力和火力上的优势,越来越凶,一股股地向山头上进攻,不顾一切要夺取制高点。形势万分危急,再没有比在这时候加强火力更加重要的事情了!
李云汉急得一屁股坐在地上,用两膝夹住炮筒,左手代替起落杆,瞄了瞄,接着喊了一句:“快送炮弹来!”
新战士高风林见这事新奇,犹疑不定地问道:“班长,这……这能行吗?”
李云汉只说了两个字:“行!快!”接着就从高风林手中抢到炮弹,把第一发打了出去。
李云汉的双眼死死地盯着炮弹飞去的方向,真是估摸着干的,没个准头,弹着点离敌人还有好远。不行,非接近射击不可!李云汉带着高风林迅速向前推进了一百多米,在山下一条田坎前重新架起了炮,朝着那冲到山腰的敌人又打了一炮。
出膛的炮弹嗖嗖地划过鼻尖,倾斜地飞向了敌人。这回打中了!
眼看着有的敌人在炮弹爆炸后就地趴倒,还有的狼狈不堪地朝下坡滚,李云汉高兴得不得了,一口气连打出十多发。爬上去的敌人全乱了,顾不得抢占山头,一窝蜂地向山沟里乱滚乱跑。
这时,一个险恶的情况出现了,敌人发觉了李云汉开辟的这个炮阵地,便集中火力疯狂地向他射击。子弹在李云汉身边乱飞,他的上衣被打了好几个窟窿。
隐伏在稍后土坎下的弹药手高风林着急地喊:“班长,快到这儿隐蔽一下!”
李云汉头也没回,只顾催着:“炮弹,快点!”他心里想:我还不知道危险?可这会儿正是消灭敌人的好时机,哪有工夫隐蔽!
经过连续发射,炮身很快就变得滚烫,李云汉的左手被烫伤了,震得麻木了。炮身也跟着摆动起来了。
李云汉的左手本来就有残疾,那根食指在第二次战役期间被敌人打断了一节。这次又被烫伤,新仇旧恨一起算吧!
李云汉把全部力量都集中左手上,赶快从夹衣上撕下一块布包来包炮筒,又繼续射击。
可这样也支撑不了多久,过了一会儿,衣角也被烤焦了,他便解下毛巾递给战士刘全,让他在水里浸湿,用湿毛巾包着炮筒打。
志愿军步兵战队在炮火掩护下,劲头更大了,个个奋勇争先,趁着敌人混乱,一鼓作气地猛冲,占领了小高地,把敌人压制在山沟里,敌人开始溃退了。
这回,刚才曾经惊讶地发问“这能行吗”的高风林,看到敌人要跑,把他急得直喊:“班长,快点打呀!”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李云汉又碰到了新的困难——没有炮弹了。80多发炮弹已经打光,只剩下6发燃烧弹了。
燃烧弹比普通炮弹重些,要延伸射击,就要加药包,这样压力更大,热度更高。李云汉的手在这种情况下,实在难以操作。
可是这时候他一心想着胜利,下定决心:即使手打掉、炮打烂,也不能让敌人白白跑掉!
想到这里,李云汉一咬牙,大喊道:“快!快加药包!”
透过薄薄的烟幕,李云汉向逃窜的敌人瞄好了,集中全身的力量,紧紧地夹住炮筒,“咚!咚!咚……”6发燃烧弹又接连地发出去了,随即在敌人逃窜的草地上腾起一片火,挡住了去路。
这时候,营长指挥部队发起了冲锋,走投无路的敌人只好举手投降,光活捉的美军官兵就有194名。
战斗结束了,孙营长指着长长的俘虏队,笑着对炮班众人说道:“李云汉打得好啊!真亏了你这半门60炮,扭转了整个战局,为全营取得这场胜利立下了头功。等着,我一定向上级给你请功!”
战后,在部队万分危急时,竟用半门炮一举扭转战局、打垮敌人的李云汉果然被评为一等功,并获得“炮兵勇士”的光荣称号,成为抗美援朝战场上一位新的传奇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