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业科技的发展因金融排斥而受到抑制,缓解农业科技企业融资约束势在必行。本文主要从加大政策性金融支持、完善商业银行金融服务链、发展农业科技保险、发展互联网金融入手,对农业科技金融支持开展探究,旨在促进我国农业科技金融体系的完善化构建。
关键词:农业科技;金融支持
就农业科技金融的现实情况来看,政策性支持不到位,金融产品供给存在局限,农业科技企业难以通过金融机构信贷审查,商业金融服务的获得难度较大。与此同时,缺乏完善的风险分担机制,农民风险意识薄弱,而信息共享平台尚未构建,信息对称性不足,诸多问题的存在,导致农业科技金融支持体系的构建受到严重影响。
农业科技的“准公共产品”社会价值较强,但微观效益有限,无法转变为技术商品,企业与个人资金投入的积极性不高,农业科技财政投入的增长主要依靠财政经常性收入来实现。中央在农业科技基础研究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对地方财政跟进支持的引导主要通过资金配套等方式来实现。因此,政府需要在企业金融机构方面加强财政支持,采取金融化运作方式,重视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的发挥,对农业科技企业投资风险进行分担,确保农业科技企业更具获利与融资能力。在金融机构服务农业科技贷款方面,可给予适当财政、利率、税收等补贴和优惠,使金融机构服务更具经济性,降低服务成本,有效防范風险损失,金融机构贷款意愿得到显著增强,财政资金得以大范围辐射。此外政府可以经营参股、创业投资引导、财政贴息、税收优惠、利率优惠等为依托,引导社会资本注入农业科技金融。
在明确农业科技金融风险特点的基础上,商业银行金融机构应当重视农业科技金融项目质量评估,分析企业财务状况,保证金融机构信贷决策水平能够得到显著提升,在贷款信用风险方面的容忍度也得以放宽。农业科技有着较长的投资周期,抵押品不足,对业务链抵押、订单抵押、知识产权抵押等加以推行。不同农业科技的生命周期不同,盈利能力存在差别,对于资金的需求也有所不同,针对此种情况可采取浮动利率金融服务方式。针对农业科技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可实行低利率贷款,以减轻融资与还款压力,促进农业科技企业经营能力的提升。农业科技部门应当以互联网为支持,将贷款审批流程精简化,培育创新型专业化人才,与信用评级及担保机构开展密切合作,真正落实服务。
农业科技企业风险管理过程中,通过农业科技保险能够对科技创新研发及市场化失败方面的风险加以防范,以政策性保险和商业保险较为常见。为降低保险公司运营成本,政府给予一定补贴,以促进保险服务质量的提升。农业科技保险属于风险管理手段,以市场机制为依托,能够对保险公司、农业科技企业等实施引导,共同承担风险,进而共享收益。农业科技保险的发展,需要就保险公司服务能力加以优化,建立健全快速反馈机制,对试点成功经验加以推广,发挥互联网技术支持,将理赔环节精简化,对保险费率进行准确测算,鉴定风险损失,对系统风险加以防范。
互联网金融有着多元化投资主体,覆盖范围广,有效降低了信用风险。互联网金融能够对投融资者产生吸引,基于这一平台社会公众可评价交易主体信用,保证信息对等化与均等化,市场信息透明化、高速化流动。互联网金融可分类整理大数据,保证市场定价的高效性,信息识别及加工的成本得以控制。通过互联网技术应用,便于客户评价、授信、增信及决策,信用风险与坏账损失得以降低,进而促进金融服务的可持续。
作者简介:王润峰(2000-),男。研究方向:金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