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当下我国影视产业的迅速发展,如何呈现一部好电影备受学者关注,“角色”塑造是影视剧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声音”作为影视艺术的传播手段,对塑造人物角色意义颇深。本文分析影视剧中声音对角色的塑造影响,阐述声音在角色塑造中的技巧,为影视艺术的创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影视剧 声音 角色 塑造
基于影视作品中人物角色塑造的重要性,将声音作为一种塑造方式和优化手段,便于丰富角色、诠释剧情,然而现阶段有关影视剧中声音对角色塑造等相关研究较少,因此,要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如声音的主要承载核心——语言,声音的意境及精神传达——音乐,根据人物内心变化选择语言和音乐,从剧情需要和内容表达以及精神层面入手运用声音等。
一、电影“从无声到有声”的发展历史
电影是一种独特的视觉艺术表现形式,最早的电影出现在工业发达的西方,电影艺术作为工业时代背景下的创新形式,对世界发展及文化传播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意义。早期电影多为“无声”,主要以画面变化及人物动作表达故事内容,无声电影内容表达侧重于演员素质与场景交代,如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大独裁者》等,通过夸张的肢体语言及场景内容的快速变化,让观众了解及掌握电影表达手法及内容。随着电影艺术及相关设备的创新与突破,电影逐渐进入“有声期”,声音成为电影重要的组成部分。声音的植入让电影在内容表达与人物刻画上更为生动立体,让电影艺术形式表达更为深刻与灵活。表演及角色刻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鲜活”,角色塑造不是单一的流程,而是剧本、道具、现场及演员能力的综合打磨。有声期的电影在创作上更加注重角色的个性,通过声音对人物性格、特点及心理进行刻画,一种区别于画面的独特效果对电影进行创新升级,因此“从无声到有声”是电影发展的重要标志。
二、影视剧中的声音种类
(一)聲音的主要承载核心——语言
“语言”是影视剧声音的主要承载核心。声音的本质就是“语言”,影视剧作为一种立体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声音、画面、人物等已经被纳入影视创作的三大核心及标准。语言是指在影视剧拍摄及演员表演中根据剧情需要、导演指示后,经自身研究反思的台词或口语表达形式,是对自身扮演角色及人物特征、心理的有声塑造,对刻画角色、带入角色及诠释角色至关重要。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不同地区及不同文化孕育出不同的语言,语言是反映民族及地域文化属性的外在主体,如地方方言中的上海话、四川话、河南话、湖南话、广东粤语及东北方言等,在影视剧角色刻画中运用不同地域方言会起到较好的效果,能深刻全面地对角色特点及人物心理进行描述。如影视剧中反映知识分子、小资角色时多用上海话、四川化,将知识分子及小资角色的精明、干练进行体现;在刻画英雄人物或创业进取型角色时,多为采用北方话或地方方言,将角色的豪迈及粗犷性格给予呈现。
语言不是简单的方言口语,而是对所说的话进行有效控制和科学诠释,主要包括语速、力度、停顿、语调等。在角色塑造时要根据剧情及特定人物需要,对语言表现形式进行设计,如在诠释正面人物时应加大语速,减少停顿,语调多为上扬,且加重力度,让声音变得铿锵有力;在反映市井百姓角色时要根据人物特点,采用语调适中、停顿较多且力度较轻的形式,体现市井小人物的停顿思考及心理变化等。
在语言方面要注重角色塑造的多元化,人物角色会根据剧情或内容要求进行不断变化,从小人物到大人物、从胆小鬼到大英雄、从大老粗到高富帅等,在变化中语言表现及方法设计也要随之发生变化。如电视剧《渗透》中沙溢扮演的谍报特工,从刚开始的胆小怕事、唯唯诺诺,到后期树立坚定革命信仰、不惧艰险及牺牲,在其变化中语言形式也随着发生变化,前期语调低沉、时常停顿,后期力度提升、语调上扬等。所以,从角色塑造及剧情变化层面分析语言同样具有变化性。
(二)声音的意境及精神传达——音乐
声音中的“音乐”对影视剧创作及剧情角色塑造也是十分关键的,音乐的发展远早于影视剧形式,音乐是人类心灵安抚及诠释的主要艺术形式。因此,影视剧要选择及设计合理的音乐,将角色及剧情的意境、精神等很好地体现出来。一部好的影视剧要塑造鲜活的角色,而角色的塑造不只是简单的人物表演,还是环境、画面及心理的综合体现,音乐可将环境、画面、心理等进行有效渲染,并起到融为一体、诠释精神、营造意境的作用。
首先,音乐是人物内心及精神状态的表达,在人物受伤或造成挫折后通常以悲情、凄凉的音乐加以渲染,体现人物遭受打击后的落寞感,而观众在观看画面时随着入耳的音乐,会全身心地沉浸在剧情中;在角色成功及高兴状态下可选择欢快、喜庆的音乐,营造高兴的氛围,将角色内心的张力加以体现,而观众会同角色一起高兴,一起欢庆,音乐将角色、画面传达得更为立体、鲜活;在表现角色内心细腻情感及悲伤情绪时可选择委婉、凄凉的音乐,如电影《半生缘》中,选择同名歌曲《半生缘》作为音乐伴奏,体现男女主角生离死别、来生再会的凄凉感。
其次,音乐是对影视剧整体方向及内容的诠释,音乐不单针对某个角色,也会对剧情及角色方向进行定位,通过音乐将影视剧内容及表达核心予以体现,让观众快速进入内容及人物设定中去,具有代表性的如1986版《西游记》,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将西天取经的艰险与磨难融入歌曲中,体现师徒四人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坚定信仰的精神境界,歌曲中对师徒四人进行深入的角色刻画及定位,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如电视剧《康熙王朝》的主题曲《向天再借五百年》,将一代帝王岁月沧桑、征服四方的豪迈及纵横天下后的寂落予以体现,塑造了康熙这一人物形象,通过歌曲观众会对康熙皇帝有一个全面了解,对康熙一生及后期的迷茫产生强烈的共鸣,感悟人生的大起大落。
最后,音乐在影视剧中起到怀旧及追忆的作用,当下很多影视剧都将经典歌曲植入其中,如在《唐人街探案》中就将《粉红的回忆》《往事已成回忆》等歌曲设置其中,将人物角色进行生动刻画,将“唐仁”的胆小、自大、夸张、放纵、搞笑的性格特点予以体现,让小人物“唐仁”的表现力更为生动,提升整部电影的观赏性及娱乐效果。在电影《夏洛特烦恼》中也融入了大量经典的歌曲,如《人在旅途》,将夏洛这一角色在高度物质金钱满足下的空虚、无奈进行体现,将穿越回过去改变未来的梦幻旅途进行深刻阐述,将人物与剧情植入观众的内心深处。
(三)声音对角色塑造的应用技巧
声音的本质在于塑造与诠释,将故事内容通过声音传递到观众思想及心灵深处。影视剧艺术创作模式不同于其他形式,从当下我国影视产业及创作发展层面分析,在对影视剧角色进行塑造时,声音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声音对角色塑造技巧如下。
第一,掌握人物内心变化,选择合适的音乐。塑造角色的重点在于抓住人物的内心变化,只有知道人物内心在想什么,才能对其进行外在的刻画,因此,需要以人物内心变化为主。如电影《风声》中不同人物角色内心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对谁是卧底的知晓性,对自身可能遭到残害的紧迫性,环境变化中或采用激昂的音响效果或选择净场无声;人物对话也较為鲜明独特,“老枪”的前期放纵、嚣张,语调及力度都很大,后期的坚韧、冷静,对革命同志“老鬼”的关怀与保护,语调及力度等都发生明显变化,将老谍报人员的无畏生死、坚定的信仰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二,从剧情需要及内容表达入手。声音对角色塑造是基于故事内容及剧情需要的。因此,在角色塑造方面应从剧情入手,对不同剧情的音乐表达形式进行设计,采用燃爆节点的方式将剧情推向高潮,如老电影《上甘岭》的高潮部分选择《我的祖国》为音乐插曲,将志愿军战士在上甘岭战役中负伤及恶劣环境以音乐伴奏的方式予以体现,将祖国对战士的期望及盼早归的真挚情感进行传递,将志愿军战士不怕牺牲、不怕艰险,誓死保卫祖国、保卫和平的坚定决心与不屈信念进行传达。《我的祖国》通过歌唱祖国的形式,结合画面深入地刻画出全体志愿军在艰苦环境下对抗强敌的信念与决心。
第三,从精神及文化层面植入音乐。好的影视剧在于对内在精神及思想的渲染诠释,音乐可将影视剧的精髓及思想进行传达,让观众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震撼。电影《荒野大镖客》就采用多种音效、音响伴奏,将西部侠客的不屈意识进行展现。音乐中多为口哨和打击乐,营造出西部自由不羁的环境。
三、结语
本文从语言、音乐等方面对影视剧中声音对角色塑造的方法及途径进行了分析,从人物内心变化、剧情需要等方面入手分析声音在影视剧中的运用,说明声音是角色塑造的重要补充,推动了影视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倩.声音的塑造力——影视剧人物配音创作初探[J].传播力研究,2019(25):81.
[2]徐珅元.后期剪辑在影视作品人物塑造上的表现分析——以《亚特兰大》为例[J].科技传播,2020(02):91-92.
[3]崔永锋,王勇.大众审美文化心理对东北历史题材电视剧人物形象塑造的影响[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20(4):17-22.
[4]王冠淏.浅析军旅电视剧中的人物形象塑造[J].大众文艺,2019(001):165-166.
[5]刘子涵.主旋律影视剧的主流化传播——以青少年价值观塑造为视角[J].新闻前哨,2020(11):118-119.
(作者简介:朱晓彤,女,硕士研究生,长春光华学院,研究方向:影像艺术)
(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