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炯
1
余发娥进村时是一个黄昏,西沉的夕阳红彤彤的,红得像一颗血淋淋的心脏,一跳一跳的。此时的余发娥也像那颗跳动的心脏,很有节奏地跟在宋之兴的身后,一步步缓缓地走在村前的机耕路上。
盛丽英发现了余发娥。盛丽英坐在杨彩萍家门口的石条凳上与杨彩萍拉家常,杨彩萍家坐落在村前的机耕路旁,这条机耕路有点坡度,村口低,村尾地势稍微高一些,坐在杨彩萍家的石条凳上往村口看,机耕路上的蛛丝马迹都能看个一清二楚。盛丽英看到了杨彩萍的公公宋之兴在前面走着,余发娥跟在宋之兴后面,靠得很近,好像交谈着什么。但盛丽英没有往宋之兴与余发娥有什么特殊的关系上去想,这条路上人来人往,男男女女一起走个路,交谈几句话是很正常的事,因此盛丽英很随意地对杨彩萍说,你公公回来了,麻将散场了?杨彩萍也没在意,随口回答说,肯定又是进城去了,他很长时间没打麻将了,三天两头往城里跑,你说有啥跑的呢。杨彩萍一边打毛衣,一边与盛丽英聊天,杨彩萍接着说,三婶,你说我爹会不会黄昏恋了。说完就“咯咯咯”地笑了出来。盛丽英是杨彩萍丈夫的堂婶。盛丽英伸长脖子看一阵越走越近的宋之兴与余发娥,显得有些惊奇地对杨彩萍说,照你的说法,你公公给你带回了一个后婆婆。杨彩萍听了盛丽英的话有些莫名其妙,说,三婶,你瞎讲什么,我爹他多大年纪了,还真的黄昏恋?刚才只是与你开个玩笑,你还当真。盛丽英嘻嘻一笑,呶呶嘴说,你看看,你公公后面不是跟着个女的。杨彩萍倏地站起来,看到宋之兴与余发娥像新媳妇回娘家一般一前一后地走来了,快到家门口了。
杨彩萍没有了声音,脸色也变了,尽管这时的黄昏余晖把大地映得红红的,但杨彩萍的脸色肯定不是红的。宋之兴走到杨彩萍她们跟前,盛丽英与宋之兴打了招呼,说,大哥,你回来了。宋之兴憨厚地笑笑回答着,回来了,在织毛衣?杨彩萍用嘴朝余发娥呶一呶,很轻蔑地问,爹,这个是谁?杨彩萍平常很少关心公公宋之兴的冷暖的,能好好地叫一声爹的时候也很少,现在叫了宋之兴爹,还关心起余发娥,宋之兴心里明白,杨彩萍的关心是出于何种动机。宋之兴是个很倔的老头,他理直气壮地告诉杨彩萍说,这是你阿姨,云奇他后妈,小瑜他奶奶。余发娥见宋之兴的介绍,显得有些羞涩地朝杨彩萍与盛丽英笑笑。杨彩萍嘀咕道,难怪天天不着家,总是往外跑。宋之兴拉了一把余发娥不再理会杨彩萍,顾自往家里走。
宋之兴住在老台门里,老台门是宋之兴的爷爷建造的,宋之兴的爷爷有五个儿子,宋之兴的爷爷看到一个个像树桩一样挺拔英武的儿子,就咬咬牙,向亲朋好友借了些钱,准备建造一座台门。宋之兴的爷爷有远见,一开始把五个儿子送出去学了各种工匠,现在派上用场了,石匠、瓦匠、木匠、泥水匠一起来,上阵全是父子兵,偌大一座房子建起来了,居然没有请人帮忙,台门建成后,兄弟五户人家住在一起,热热闹闹足见宋氏家族的旺盛。现在台门旧了,儿孙多了,一个个建起了新房子,下一代都搬出了老台门。前几年,宋之兴看着儿子宋云奇到結婚的年龄了,咬咬牙也建了幢新楼房,让宋云奇住了进去,待宋云奇结完婚,就与宋云奇分开过,宋之兴自己仍住在老台门。
2
宋之兴的家总共两间房,一间作卧室,一间是厨房,摆设很简洁,厨房间除了一张油漆斑驳的八仙桌,四条长板凳,一条竹制的躺椅,一个已有些年头的碗柜,一个放脸盆的洗脸架,一只五石缸,缸是用来盛水的,水缸空了时,宋之兴就用水桶去村口的水井里挑来一担担水,把水缸倒满,这里的风俗水缸不能空,每天要保持满满的水位,因为有了这口水缸,余发娥知道村里没通自来水。卧室内除了一张旧式木床和几只古旧的木衣柜外也没什么贵重的家什了,电器只有电饭煲、电视机和电风扇三大件。余发娥里里外外转了一圈,明白宋之兴的生活并不富裕。
余发娥脱下外套,开始收拾鸡窝一样的厨房,然后是卧室,余发娥一边收拾房间一边与宋之兴打趣说,看来你是个懒老头,家里乱得像狗窝,还成天往城里跑。宋之兴嘿嘿地笑着说,我不往城里跑能碰到你吗?你来了以后再也不会是狗窝了。余发娥忽然有了顾虑,对宋之兴说,你儿媳妇叫什么名字?宋之兴说,杨彩萍。余发娥说,对,杨彩萍,彩萍好像不欢迎我呢。宋之兴有些愤愤地说,由不得她,欢不欢迎不是她说了算。余发娥听得出宋之兴他们公媳之间关系并不怎么好,但余发娥没说什么,继续整理着。
宋之兴与余发娥两人聊得很投入时,宋小瑜噼噼啪啪地跑进来了,嘴里“爷爷、爷爷”地叫喊着,宋小瑜只有四岁,生得白白嫩嫩,胖墩墩的。宋之兴虽然对杨彩萍有些不满,但对孙子小瑜视为掌上明珠。宋之兴马上抱起小瑜,替小瑜擦着额头上的汗水,然后对宋小瑜说,小孩子不能这么调皮,玩得太累要尿床的。宋小瑜伸伸腿挣扎着从宋之兴的臂弯里滑下来,站到地上,向宋之兴表示他不累。这时,余发娥从卧室走出来,看到宋小瑜,慈祥地微微而笑,说,我们小瑜是个小帅哥。她刚才已听到宋之兴叫他小瑜了,宋小瑜一看是陌生的余发娥,倏然站着不动了,一双小眼珠一动不动地盯着余发娥,一副洁白的小牙齿咬着红嘟嘟的薄薄的嘴唇,显得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
宋之兴拉过宋小瑜,对宋小瑜说,小瑜,这是你奶奶,叫奶奶。宋小瑜站着没动,没有叫奶奶,仍用那双小眼睛存有戒备地盯着余发娥。
宋之兴和蔼地对宋小瑜说,叫奶奶,叫呀。宋小瑜没叫。
余发娥笑着说,我们的小瑜嫌陌生呢。然后蹲下身子,摸摸小瑜的头,说,小瑜乖,小瑜肯定会叫的,对吧。说完从衣袋里掏出一把大白兔奶糖,递给宋小瑜,小瑜看到余发娥手中的大白兔奶糖,小眼睛忽然一亮,伸手来接,宋之兴说,那你得先叫声奶奶。余发娥没听宋之兴的,已把奶糖放在小手上,又爱护地摸着小瑜的头,问小瑜,能叫我一声奶奶吗?
宋小瑜看着这一大把花花绿绿的奶糖,心里喜欢得不得了,他张了张小嘴,刚想叫奶奶,但声音还没出来,杨彩萍已闯了进来。杨彩萍板着个脸,气呼呼地说,谁是奶奶?小瑜他奶奶早死了,小瑜他没有奶奶了。杨彩萍同时看到了宋小瑜手中的糖,她清楚这是余发娥给的,杨彩萍一把夺过大白兔奶糖扔到地上,说,用几个小糖来贿赂小孩,要不要脸,小瑜被杨彩萍的突然出现吓蒙了,又对被杨彩萍强行夺走奶糖十分不愿意,小瑜“哇”地哭了。杨彩萍不管不顾小瑜的哭与挣扎,抱起小瑜就走人,走到门外,故意加重语气骂道:一个孤老太婆,自己没有子孙,居然来做现成的,想做奶奶想疯了?门也没有。
余发娥听了心里很生气,“你——”她想辩驳,但余发娥最终没有,她想现在什么社会了,竟然会有这种儿媳妇,还血口喷人,余发娥转念一想,进门第一天与儿媳妇争吵,以后还怎么相处?于是余发娥舒一口气,走到宋之兴旁边,宋之兴早已气得脸色铁青,喘着粗气,坐在那把躺椅上双眼蓄满泪花。余发娥见状,宽慰起宋之兴道,我都不生气,你何必要气成这样,气坏身子可得自己遭罪。然后拿过一块薄布毯盖在宋之兴身上,说,你先休息下,我做好饭叫你吃。
3
宋之兴在山背面的自留地里种了一块地花生,到了花生成熟的时节,宋之兴与余发娥早早起来,去地里挖花生,两个老人一边挖一边聊着杂七杂八的事。下午二点多,余发娥说,我出来半个月了,我想回城里去看看,宋之兴说,想不到现在日子过得这么快,一晃半个月了,以前我一个人时总嫌时间过得慢呢。余发娥说,是的,我也是这种感觉。宋之兴说,你明天回去看看吧。余发娥说,我想今天下午回去,回城里住两天就回来。宋之兴说,那我们不挖了,早点回去。
宋之兴与余发娥把地面上的花生清理了一下,宋之兴挑着小半担花生,余发娥背着铁齿竹篮小板凳一些工具跟在宋之兴的身后,像一对小夫妻一样悠悠地回家了。
余发娥匆匆收拾着行李,其实也没什么东西,就是来时背来的一只布包,里面是几件换洗的衣服。余发娥收拾行李时,宋之兴已为余发娥装好了刚挖的花生,来不及洗,还带着新鲜的泥土。余发娥见状,说,太重了,麻烦,不要拿了,城里有得买的。宋之兴说城里是有,但这是自家种的,用城里人的话叫什么食品?余发娥嘻嘻一笑说,叫绿色食品。宋之兴说,对,绿色食品。余发娥对宋之兴说,你给彩萍她们送点过去。宋之兴还在为杨彩萍的无理取闹生气,遂说,我辛辛苦苦种出的东西,才懒得去喂白眼狼呢。余发娥说,我们是长辈,何必要跟小辈斤斤计较呢,再说了小瑜总是你亲孙子吧。宋之兴见余发娥提到了小瑜,也不再说什么,闷声不响地盛了一小袋花生,递给余发娥说,要给你去给,我不会去送的。余发娥摇摇头,笑了笑,说,你们公媳啊真是一对活宝。
宋之兴准备把余发娥送上车,村口的停车场上有通往县城的乡村中巴车,一个小时一趟。余发娥说,这点路要你送什么,我自己去。余发娥有点不放心地说,余下的花生等我回来再去挖,你不要把身子骨累坏。宋之兴答应着说,好的,等你回来再挖。说着说着,余发娥背了布包,手里拎着给杨彩萍的花生,宋之兴手里拎着给余发娥的花生,出门了,走了几步,宋之兴想到没带钱,宋之兴想把余发娥乘车的钱付掉。宋之兴对余发娥说,你先走一步,我马上追上来。余发娥就先走了,余发娥想先把花生给杨彩萍送去,那宋之兴刚好会赶上了。
余发娥到杨彩萍门口时,没见杨彩萍的人,但门开着,余发娥“彩萍——彩萍”地叫了几声,杨彩萍在屋内问,谁呀?随后人也走出来了。杨彩萍见是余发娥,本来热情的脸马上冷了下来,说,什么事?余发娥没有在意杨彩萍的表情,反而亲昵地说,你爹挖了花生,让我给你送过来。杨彩萍没说什么,伸手接了过去。返身准备回屋,杨彩萍忽然想到,刚才好像看到余发娥肩膀上背着只布包。杨彩萍转过身子,问余发娥,你回家去?余发娥说,是的,出来半个月了,回趟城里。杨彩萍十分警觉地盯着余发娥的布包,问,你包里装的是什么?余发娥被杨彩萍问得一怔,然后说,换洗的衣服。杨彩萍走近余发娥说,不会装着宝贝吧。余发娥说,我会有什么宝贝好装。杨彩萍说,你没有,我爹有呀。余发娥忽然觉得好笑,说,你爹有宝贝?你爹这人还真看不出有什么值钱的呢。杨彩萍说,那说不准宝贝已装进你的包里呢。
说着说着,杨彩萍来抓余发娥的布包,余发娥本能地一闪说,彩萍,你要干什么?杨彩萍好像是抓到小偷的英雄,很自信地说,我要检查你到底有没有偷我家的宝贝。余发娥说,你私自搜身要犯法的。杨彩萍根本没听余发娥的劝,强行夺过余发娥的布包,拉开拉链,余发娥想去夺回,两人一来一去,把余发娥包内的衣服和牙刷牙膏散了一地,随后而来的宋之兴早看到了杨彩萍的作为,气得发抖,伸手“啪”地狠狠打了杨彩萍一个耳光,把杨彩萍打得愣了很长时间。宋之兴帮余发娥捡着散在地上的衣服,装入包内,拉着余发娥去村口等车。杨彩萍反应过来,“哇”地大哭大叫着,追上去,扑向宋之兴,宋之兴似乎气到了极点,嘴里骂着,没有教养的东西,然后,用尽全身力气把杨彩萍推了出去,杨彩萍重重地倒在地上,大哭,宋之兴理都不理她,拉着余发娥顾自走了。
4
余发娥没有按时回来,她在城里有事,想多待几天,再加上短短的半个月被杨彩萍凌辱了两次,心里有疙瘩。宋之兴本来想去城里看看余发娥的,想想杨彩萍这个毫无教养的儿媳妇,几次为难余发娥,觉得对不起她,因此,也愧于去叫余发娥回到他这个破败的家。最后还是余发娥自己来了,余发娥牵挂着宋之兴,觉得杨彩萍虽然不讲理,没有教养,但宋之兴是真心实意对她好,有感情,她余发娥对宋之兴也一往情深,忘不了了。因此,余发娥收拾一下那个布包,乘坐中巴车回到宋之兴家。
宋之兴不在家,余发娥有一把宋之兴给她的钥匙,余发娥推开门,看到室内又凌凌乱乱的了。余发娥撸起袖子,整理杂物,擦净桌子,清扫地面,洗涮碗筷,忙得余發娥腰腿发酸,气喘吁吁。余发娥想去山畈上找宋之兴,但余发娥没去,余发娥想做好饭等宋之兴回家,给宋之兴一个惊喜。
直到太阳快要落山了,别人家的烟囱里冒出了炊烟。余发娥想宋之兴应该快回家了,就开始做起饭来,把刚从城里带来的排骨洗干净放到高压锅里焖,又把鱼清洗干净,她准备做红烧鱼,宋之兴最喜欢吃红烧鱼了,还有红烧大肠也是宋之兴最喜欢吃的,宋之兴每次到城里去都要吃红烧大肠,红烧大肠过过老酒,嘴里发出“唧唧”的声音,虽然宋之兴的吃相不好,但那股子吃劲有些叫人馋。今天余发娥多买了一副,还从城里带了茴香桂皮,她要好好地烧一碗大肠,让宋之兴吃个够。
余发娥一碗碗地把做好的菜端上桌子,室内已开了灯,但宋之兴还没有回来,余发娥奇怪了,平时宋之兴不可能回来得这么晚的,宋之兴会去干什么呢,走亲戚了。不可能的,余发娥来时在村口碰到过盛丽英的,盛丽英告诉余发娥,宋之兴去地里干农活了,只是去哪里干农活她也不清楚。现在天色暗了,也不见宋之兴回来,余发娥有些担心了,怕宋之兴出什么事。
余发娥知道杨彩萍是不会帮她去找宋之兴的,她只好靠自己了,余发娥去盛丽英家借了一支手电筒,去山地上找宋之兴。余发娥首先去了前几天挖花生的地里,余发娥地边地角都找了,没有看到宋之兴,余发娥想了想,找到了山嘴头的承包地上,宋之兴说起过,要去那里除草的,余发娥打着手电到山嘴头时,用手电照了照宋之兴的地,忽然看到地坎上倒着一个人,虽然在漆黑的夜里,余发娥看得清是宋之兴,余发娥想叫人帮忙,叫了几声,没回应,余发娥想在这荒山野岭,根本不可能有人的,余发娥想把宋之兴背回家,但背不动。余发娥只好颠颠地跑回家,叫了几个男劳力来帮忙。
宋之兴总算救过来了,杨彩萍没有来看宋之兴,她打电话给在省城打工的丈夫宋云奇,说是你爸差点死了,现在在医院呢。宋云奇听到父亲住院了,立马赶了回来。
宋云奇回来时宋之兴已好了,医生说再过三四天可以出院了,宋云奇看看父亲已恢复得差不多了,身边又有余发娥照料着,放心了,只在家里待了二三天,说是那边活计太多,待不了,放下一笔钱就回省城打工去了。
那天,办完出院手续,宋之兴与余发娥手搀着手两人出了医院,买了些营养品,乘坐中巴车回到村里,盛丽英又坐在杨彩萍门前的长石板上,盛丽萍与宋之兴打了招呼,目送他们走向老台门。然后对杨彩萍说,其实你这位后婆婆对你公公真不错呢,这次要如没有她,你公公恐怕早在阎王殿上溜达了,最主要的是住院时还给你省下保姆费呢。杨彩萍听了盛丽英的话没有吱声。盛丽英对杨彩萍说,你对人家态度也要好一点才对,不管怎么说,她是你长辈,至少在年龄上比你长几十岁吧。
杨彩萍听到盛丽英这么对她说话,显得有些情绪了,说,三婶,你怎么帮外人说话呢,别的不说,万一她生老病死赖在我们家,花个十万二十万的,我家可拿不出这么多钱。杨彩萍又说,最怕她把我婆婆留下的宝贝偷走。
盛丽英听了杨彩萍的话哈哈地笑了起来,杨彩萍说,你公公藏有宝贝?别做梦。这时盛丽英的电话响了,盛丽英对杨彩萍说,你三叔叫我回家吃饭,不与你聊了。
5
吃罢晚饭,收拾完毕。两人上了床,熄了灯。余发娥睁着眼,睡不着。宋之兴见余发娥辗转着身子,就问余发娥,今天怎么睡不着了。余发娥转过身,与宋之兴面对面的,虽然没开灯,但也能看得清对方的脸。余发娥看一阵宋之兴,然后说,我一直在想,你们公媳的关系为什么这么僵。彩萍为什么说,怕我把你家的宝贝偷走?接着又问,你家会有什么宝贝,看起来神神秘秘的。
宋之兴听了余发娥的话,长长地叹了口气,又沉默了很长时间。然后对余发娥说,这事要从我老婆说起。
宋之兴的老婆在世时,彩萍还算收敛,一般性的礼节还能过得去,但杨彩萍的势利在村里是尽人皆知,宋之兴老婆比别人更清楚。宋之兴老婆在得知自己患了绝症后,经常唉声叹气,她对宋之兴说,我死倒没什么,怕的是我死了后,你与彩萍合不来,彩萍是个势利的人,你又是个倔脾气,云奇偏偏是个软弱怕事的人,等你老了,儿子的饭估计难吃啊。宋之兴听了老婆的话,竟然老泪纵横。情不自禁,哽咽出声,好像是一场生死离别,气氛十分悲壮。
哭了,悲伤了。宋之兴的老婆对宋之兴说,我要在死前留下杀手锏,让彩萍不敢抛弃你,孝敬你到与我来做伴为止。宋之兴问老婆有什么杀手锏,他老婆只是笑笑,不肯说。宋之兴也不多问了,他想只要老婆在有生之日过得高兴,他就随她去折腾了。时间一久,宋之兴也就不上心了,忘记了。
宋之兴老婆的病越来越严重,知道自己活不了几天了,有些事得做个了结了。那天她把全家人都叫到床前,然后拿出一件古董说,这件古董是她从娘家带来的,去年有一位收古董的估过价,最少值八十万。宋之兴的老婆看看宋云奇说,我把它留给你爹保管,你们如果能好好待你爹,这件古董留给你们,如果你们不能善待你爹,你爹就把它卖掉养老。
几个人都听得一愣一愣的,杨彩萍说,妈,我们怎么会不善待我爹呢,这古董爹也肯定会给我们小瑜的,小瑜毕竟是你们宋家的嫡孙呢,对吧,爹。宋之兴不知道老婆会演这么一出戏,他又不好当场揭穿,只好哎哎答应着。
宋之兴老婆死后的一段时间,杨彩萍对宋之兴还算孝敬,走进走出叫声爹,有时从城里买来水果什么的会给宋之兴送一点去,没多久,杨彩萍惦记起那件古董宝贝了。
宋小瑜生日那天,刚好宋云奇也在家,杨彩萍买了蛋糕,烧了几个菜,叫宋之兴一道去过生日,杨彩萍还为宋之兴和宋云奇倒上了酒。吃到大家在兴头上时,杨彩萍对宋之兴说,爹,你住的那屋太旧,关闭不严,不安全,你把那宝贝放我家里来吧。小瑜是你唯一的孙子,反正迟早要给小瑜的。宋之兴听了杨彩萍的话,食欲顿消,草草吃了点,起身回到老台门。后来杨彩萍又提了几次,宋之兴不答应。杨彩萍马上暴露了本来面目,开始对宋之兴不理不睬,不那么恭敬了。宋之兴的脾气又倔,因此,杨彩萍与宋之兴的关系越来越僵了。
余发娥听了宋之兴的叙述,明白了杨彩萍为什么这么敌视她的原因了。余发娥对宋之兴说,难怪那天彩萍问我,是不是偷走了你家的寶贝,对我进行搜身。估计以后我们有得受了。
6
余发娥是个爱干净的老太婆,他把宋之兴的房屋收拾干净后,又开始收拾箱子与柜子的抽屉,把不要的东西一件件装进塑料袋里,把要的东西一件件摆放整齐,好像军人的队列一样整齐划一,邋遢惯了的宋之兴看着余发娥的认真劲,有些不自在了,宋之兴说,这又不是城里,搞得这么清爽干什么呀。余发娥说,搞得清清爽爽还要分城里乡下?你只管休息好了,管我收拾得干不干净做什么。
正在两人你一句我一言在闲扯时,小瑜跑进来了。小瑜虽然不肯叫余发娥奶奶,但对余发娥已经不陌生,小瑜看到余发娥在翻箱倒柜,有种新鲜感,站到余发娥面前问,你在做什么?余发娥说,帮你爷爷清垃圾。小瑜也蹲下身子帮余发娥捡这捡那。忽然,小瑜发现了一只陶瓷飞马,前蹄离地,后腿着地,似在飞奔一般。小瑜喜欢得不得了,拿起来捏得紧紧地怕它真的飞走一般,然后问余发娥,这个给我玩玩吧。余发娥早已看到小瑜喜欢的表情,想也没想说,好的,小瑜喜欢的话尽管拿去玩。
小瑜得到余发娥的首肯后,高兴地用拇指和食指捏着马,嘴里“呜呜呜”地叫着,作飞驰状,然后走出内间到宋之兴的面前,向宋之兴显摆飞马。宋之兴看到是那只“古董”飞马,连忙阻止小瑜,要小瑜把飞马放回去,小瑜不愿意,宋之兴想强拿,小瑜就哭了。余发娥听到小瑜的哭声,急忙跑出来看情况,一看是为那飞马,余发娥从宋之兴的手中夺过来,塞到小瑜手中,说,小瑜乖,不哭了,你爷爷是个傻老头子。小瑜见心爱的飞马到手,怕爷爷再从他手中抢走,跑了出去。宋之兴埋怨余发娥怎么能把飞马给小瑜呢。余发娥笑了笑说,你老婆用来冒充古董的就是这只飞马?宋之兴老老实实地承认,就是这只飞马,余发娥又笑了,你真成老糊涂了,你以为用一个破陶瓷就能换来孝顺?你不要抱幻想。宋之兴想想余发娥讲的也对,这“古董”不但没有换来孝顺,反而换来许多不敬和烦恼,因此,也不再计较飞马了,何况还是孙子小瑜拿去玩呢。
小瑜拿着飞马离开宋之兴后,回到自己家。杨彩萍与盛丽英坐在石条凳上嗑瓜子,商量着什么时候去趟城里,买件衣服买双皮鞋。小瑜也没进家门,就在杨彩萍面前不远处玩他的飞马,嘴里仍是“呜呜呜”地叫,盛丽英见小瑜玩得太投入,遂问小瑜在玩什么。小瑜说我的小马在飞了,然后是“呜呜呜”地飞向盛丽英,盛丽英被小瑜逗得“咯咯咯”笑了。杨彩萍也跟着笑,笑到后来不笑了,对小瑜叫道,停停,杨彩萍的突然叫喊,吓着了小瑜,也把盛丽英吓了一跳。杨彩萍一把夺过小瑜手中的飞马说,这是从哪里来的?小瑜说,爷爷那里拿来的。杨彩萍又问你自己拿的。小瑜老实地说,死老太婆给我的。死老太婆指的是余发娥,杨彩萍不让小瑜叫余发娥奶奶。现在听小瑜说,是余发娥把“古董”给小瑜玩的,心想是余发娥不知道那是“古董”的原因吧,杨彩萍说,快拿来给妈妈,这可是宝贝呢。小瑜不肯,杨彩萍要夺回来,小瑜就哭。盛丽英看到杨彩萍的反应有些奇怪了,也想看看小瑜玩的到底是什么“古董”宝贝。一看之下,盛丽英“咯咯咯”地笑个不停,问杨彩萍,你一直惦记的就是这件宝贝“古董”?杨彩萍说,是的,这是我婆婆临终前给我们看过的,然后交给我爹保管的。
盛丽英不笑了,然后很认真地说,这飞马不是古董,是我与你婆婆去黄泽镇赶集时买来的,三元钱一个,我也有一个。当初你还在坐月子,你婆婆想到你生下的孩子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属马,因此买了这匹飞马,准备给小瑜玩的。顿了顿又说,你婆婆知道自己的病情到了晚期,又怕你对你公公不孝顺,就模仿人家编了个价值近百万“古董”故事,希望你能对你公公好一点。你婆婆在九泉之下也没想到,因为她编造出来的古董,反而让你对你公公步步相逼。盛丽英为了让杨彩萍信服,回到自己家里把自己与杨彩萍婆婆一起买的另一只飞马拿来给她对比。
杨彩萍知道盛丽英与婆婆两人关系很好,亲得像亲姐妹,什么话都会讲,现在又看了两只一模一样的飞马,杨彩萍确信小瑜手中的不是什么“古董”了,也明白她公公宋之兴手上根本没有什么“古董”,杨彩萍想想也是,宋之兴家不可能会有“古董”。盛丽英见杨彩萍心平静下来了,就开导杨彩萍说,你也应该改改你的性格了,对长辈还是要尊重的,这是作为晚辈最起码的道德伦理啊。不管对你公公还是对你那位后婆婆。
杨彩萍对别人的话不大听得进去的,但对盛丽英的话还是会听的,盛丽英对杨彩萍还是有点威慑力的,至于原因很多人也没有弄明白。
7
宋之兴扛着锄头又去山背后的地里干农活,余发娥要洗衣服,没有与宋之兴一起出去。余发娥把一大堆衣服拿到村前的一口池塘里,村里人洗衣服都在这口池塘里洗,杨彩萍迎面走过来,对余发娥说,小瑜跟其他小孩去玩了,你照顾一下,我与朋友一起玩玩麻将。余发娥说,好的,你去吧,小瑜我会照顾的。自从明白了飞马不是古董后,杨彩萍对余发娥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除了不肯叫婆婆外,有时不冷不热地也会说上几句话。
余发娥在衣服上擦肥皂时,小瑜和一群小孩子叽叽喳喳顽皮地奔跑着。
衣服洗好了,余发娥整理着准备叫小瑜回家,这时,村前的山上传来孩子们的一片嘈杂声和呼叫声,余发娥听到孩子们叫着“蛇”,好像谁被咬了。余发娥的心抽了一下,她想去看看,这时前面一群小一点的孩子惊恐地呼叫着往前冲,后面是几个稍大一点的孩子艰难地背着另一个孩子下山来。然后跑在前面的小孩们告诉余发娥,小瑜被蛇咬了,余发娥抛下手中的衣服跑过去,看到小瑜在拼命地哭,余发娥接过小瑜,察看一下小瑜被蛇咬的傷口,已经开始变黑了,余发娥知道咬小瑜的那条蛇是毒蛇,再不采取措施就来不及了,恐怕小瑜的小命也保不住了。
余发娥让孩子们去叫宋之兴以及村里的大人,她把小瑜放在地坎的草坪上,从地边找来一根野刺,不管小瑜的哭叫,在蛇咬的口上刺了几下,浓黑的血水流了出来,但余发娥知道凭这几针肯定脱不了危险,她的嘴凑到伤口,又停了下,她知道用嘴吮毒的话,自己的命也许会没了。余发娥看了看小瑜,想让小瑜叫她一声奶奶,但想这是什么时候了,还有这种想法。余发娥没时间再想别的什么了,抓起小瑜的腿使劲地吮吸着,然后把吸出的毒液吐到地上,又黑又粘的毒液吐了一地。小瑜止住了哭泣,余发娥却昏昏然了。
杨彩萍被人叫了回来,她哭叫着赶到时,小瑜已安全无恙,心里稍微松了一下,但见余发娥昏昏然坐在地坎上,心急了,连忙扶住她的身子,问,怎么了?余发娥笑笑,答非所问,我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都在城里开着自己的公司,你放心彩萍,我不会赖上你的。杨彩萍连连点头,突然良心发现一般出口说,我知道,阿姨。余发娥慈爱地笑了笑说,你终于肯叫我阿姨了。然后又对杨彩萍说,你要好好地待你爹,他虽倔,但心好。杨彩萍哎哎地应答着,眼泪流出来了。这时急匆匆赶过来的人七手八脚地把余发娥弄到村前的机耕路上。
余发娥抬头看到站在旁边的小瑜,她说,小瑜,能叫我一声奶奶吗?宋之兴着急地对小瑜说,快叫奶奶。小瑜没有叫,杨彩萍觉得不叫奶奶是对不起余发娥,杨彩萍遂对小瑜说,快叫奶奶呀。小瑜说,妈妈你不是要我叫死老太婆吗,你说不能叫奶奶的。小瑜当着这么多人揭了她的短,杨彩萍羞得无地自容,狠狠地掐了一把小瑜,小瑜哭了。
120来了,大家七手八脚地把余发娥往救护车上抬,杨彩萍又催促宋小瑜,快叫奶奶,是奶奶救了你,否则你的小命没有了。
医生却不管小瑜叫不叫奶奶,说是救人要紧,人救活了,以后想怎么叫就怎么叫,想什么时候叫就什么时候叫,开车吧。在车门徐徐拉拢时,宋小瑜带着哭腔叫了声:奶——奶——
救护车挟裹着小瑜的哭叫声呜咽着绝尘而去。
杨彩萍似梦初醒一般,抱起小瑜说,我们进城去,去看看奶奶。
责任编辑:李学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