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宇巍 车颖
(黑龙江工商学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0)
现代传媒下数字传媒技术及AI新闻的发展,对于新媒体业态的形成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以传播技术、内容编辑技术为平台,媒体之间的信息壁垒逐步消除,媒体内容的纵深感、立体感得到凸显,节目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媒体从业人员可以从更为宽广的角度出发,进行新闻、娱乐等节目内容、播出形式的创新,逐步构建起数字化、互动化、全景化的媒体形态,在满足不同受众群体资讯获取需求的同时,发掘媒体产业的经济价值,以此加速现代媒体的产业化进程。
通过综合评估AI新闻与数字传媒技术对于媒体活动的影响,明确了AI新闻、数字传媒技术应用的实践价值,实现了思路观念的拓展,也为后续相关技术手段的精准化、合理化应用提供了方向性引导。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媒体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其在热点问题的捕捉、报道等方面越来越难以满足公众的资讯获取需求,无形之中影响了新闻媒体的社会影响力。AI新闻在新闻媒体中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这种局面,借助AI新技术、新手段,新媒体从业人员可以获取更为全面的数据,结合公众群体的获取偏好,定向开展新闻内容的编辑、推送等系列工作,逐步促进新闻媒体影响力的提升。
AI新闻作为综合性技术机制,主要借助计算机对人脑的功能进行必要的模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脑机能的延伸[1]。AI新闻技术在应用环节,通过IOT模块、传感器、云计算技术、算法模型,通过相应技术的合理化应用,在捕捉各类相关信息的同时,实现了AI新闻自身学习能力稳步提升,使其在语言的使用、播报方式的选择等方面更加趋近于新闻媒体从业人员[2]。AI新闻在媒体领域中的应用,引发了新闻媒体的新变化,促进了新闻媒体全新业态的形成,扭转了单一性的新闻生产流程,拓宽了新闻媒体内容、编辑方式以及播出形式,消除了传统新闻栏目制作方面存在的不足,实现了新闻热点题材的发掘以及新闻播出形式的创新,促进了新闻节目吸引力、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同时,AI新闻也压缩了已有的新闻节目制作环节,在AI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AI新闻表现出极强的自动化、智能化倾向,在无人操控的情况下,对新闻内容持续进行追踪,并根据获取到的新闻内容,采取组合优化的方式,生成新闻内容,不仅大幅度提升了新闻栏目制作成效,降低了制作成本,还保证了新闻栏目的盈利空间。[3]另外,AI新闻具备的信息筛检能力,可以有效排除垃圾信息、虚假数据的硬性,保证新闻内容的真实性、有效性。AI新闻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更好地辅助新闻从业人员,对新闻内容进行挖掘、梳理、整合以及应用,提升新闻数据资源的利用效能。因此,现代传媒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当正视AI新闻的现实作用与技术价值,通过思路的调整,创设有效条件,确保AI新闻在新闻媒体领域有关实践活动中的有效应用[4]。
数字传媒技术依托数字电路,通过二进制、逻辑计算相关技术手段,结合媒体主要内容、传播路径等基本要求,实现媒体节目制作成效的稳步提升。尤其在计算机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支持下,利用数字摄影、计算机图形学、场景设计与表现,逐步形成了体感互动、全息影像、虚拟现实等全新的媒体播出路径。这种技术特性,使得数字传媒技术更具实用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媒体发展过程中,对于现代技术的使用需求。数字媒体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也加速了媒体的互动化、网络化,为传统媒体的转型、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具体来看,数字传媒技术消除了空间、时间等要素对于用户收听、收看媒体节目的影响,既可以便于用户根据自身的偏好,灵活选择节目收看的时间以及收看的场所,增强用户体验感,同时还创造了更多的互动平台,极大地拓展了媒体活动的自由度、空间度。[5]例如:部分传统媒体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等形式,加强与用户之间的联系,将节目播出效果评估与用户评价结合起来,根据用户的评价,有目标、有方向地开展媒体节目内容、节目传播方式的优化,以持续激发媒体发展潜力,厚植其商业价值与竞争力。
AI新闻内涵、应用概念的明确,引导媒体从业人员形成了正确的观念认知,明白了AI新闻在实践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并逐步实现了相关技术应用经验的总结,从而使得从业人员能够更好地服务新闻编辑工作,促进全新新闻创作形态的形成。
AI技术在新闻媒体中的应用,实现了媒体运转形式的赋能,对于新闻媒体质量的提升、产业形态的转化有着极大的裨益。具体来看,AI新闻依托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以及运算模型,可以动态化地进行新闻内容的合并,对热点新闻事件开展实时追踪与科学核查,确保新闻编辑的整体成效[6]。以目前较为成熟的“新浪新闻APP”为例,该软件在设计过程中,内置了AI模块,相关技术模块将新闻采集、内容编辑、栏目宣发等环节进行了全面覆盖,尤其是充分利用了鹰眼平台的探针功能,对互联网的热点问题展开了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提前预测热点,并提前做好新闻内容的编辑等相关工作。基于“新浪新闻APP”在AI新闻方面的成功经验,技术人员在AI新闻与新闻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可以利用网络传感器以及GPU等硬件,搭建AI新闻硬件平台,使其具备相应的能力,完成对各类信息数据的监测[7]。例如:对微博、微信公众号、视频网站等媒体平台中有关文章的阅读量、视频的播放量、转发量等开展动态化追踪,并利用大数据技术,借助分布式数据挖掘、分布式数据库构建、云存储技术、虚拟化技术等路径,持续筛选庞杂的数据,将规律性的数据快速反馈到AI新闻的相关技术模块内部,然后利用各类算法模型对规律性数据开展分解、评估,从而在此基础上,完成热点新闻事件的预判,提前做好新闻内容的制作,大幅度增强新闻的时效性。同时,AI新闻对于目标用户有着较强的识别能力,在传感器、大数据技术以及云计算技术的框架下,可以对用户的资讯获取偏好、资讯获取路径形成准确的认知,以此为基础,针对性地开展新闻资讯的定期推送。例如,AI新闻在用户识别环节,采用用户画像法,完成目标用户的全方位评估,为达到用户精准分析的目的,画像法形成了数据源、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数据接口与应用四个逻辑层次,且其相互之间的配合完成了对用户数据的深度整合。其中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是整个逻辑层的核心,数据采集是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实现庞大数据的筛选、存储,数据管理则是借助大数据技术,对相关数据开展属性识别、类别识别、数据清洗、信息整合、分析建模等处理,从而构建起用户画像,掌握用户的需求,并以需求为导向,定向开展数据的推送。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AI新闻可以提供更为个性化的媒体服务。AI新闻通过对大数据技术以及各类算法模型的应用,对新闻内容实现了实时更新,以满足用户对于新闻资讯的实时获取需求,形成过程性新闻报道,从而实现对公众吸引力的有效抓取,促进新闻媒体传播能力的稳步提升。同时,AI新闻具备的用户画像获取能力,可以筛选不同层次的用户,结合用户的新闻资讯获取需求,科学划定新闻资讯推送的主题、内容、频次。例如:AI新闻检测用户新闻资讯阅读、播放的时间段等基本数据,利用有关算法计算最佳推送时间,有导向性的完成新闻推送工作。以今日头条为例,相关技术团队在APP平台开发过程中,充分吸收、借鉴了过往新闻类软件平台的相关经验,将新闻搜索、新闻推荐、用户个性化设置等功能融合起来。在APP运行中,系统内置功能模块对用户使用习惯展开分析,分类筛选用户新闻资讯获取偏好,通过数据挖掘、分布式数据计算,在后台完成用户的评估,然后依据评估结果,AI新闻通过个性推荐算法,完成新闻的定向推送。同时,今日头条APP支持用户依据自身偏好,选定各类新闻标签,在AI新闻收集用户新闻标签后,就可以依据用户标签数据,开展时政类、财经类、运动类、娱乐类等相关新闻资讯的推荐。另外,考虑到不同用户使用习惯的不同,AI新闻在应用过程中,可以将体育赛事中的相关片段生成GIF,实现信息的提前预览,辅助用户完成新闻内容的获取,控制用户的新闻选择成本,无形之中提升AI新闻的服务能力。
新闻媒体在利用AI新闻的过程中,除了做好个性化设置等系列应用工作之外,还可以从人机互补的角度出发,设置互补技术模块,实现新闻媒体内容可阅读性的稳步提升。尽管AI新闻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初步模拟了人工编辑的方式,缓解了人工编辑工作的压力。但是现阶段AI新闻的写作模式仍较为单一,应用领域也较为有限。对此,将AI技术与人工编辑结合,就能够加快新闻内容的生产进程,并在智能匹配用户新闻资讯获取需求的基础上,在人工编辑的参与下,对目标信息开展相应的加工,持续提升新闻资讯的可阅读性[8]。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新闻媒体从业人员,需要快速转变工作思路,将AI新闻作为底层技术方案,借助于其强大的信息汇总、整合以及推送能力,对AI新闻提供的雏形性新闻进行深度编辑,逐步形成深度新闻与调研报道,加速新闻传媒的转型,实现新闻媒体影响力、竞争力的有效提升。
可视化新闻作为全新的新闻媒体形态,丰富了新闻媒体形式,拓宽了新闻媒体的传播范围。AI新闻具备的技术能力,加速了可视化新闻体系的实现,促进了现代化新闻媒体形态的形成。从过往经验来看,多数新闻媒体习惯使用各类图表、数据,传达信息数据,这种信息表达方式,固然可以准确描述新闻内容,解释某种社会现象。但是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传统的新闻媒体传播方式,忽视了新闻传播方式的人文属性,无形之中影响了新闻的可视化能力,限制了新闻媒体竞争力。AI新闻在实践中的应用,丰富了内容编辑、形式创新的手段,编辑人员可以灵活利用各类手段,将新闻资讯加以呈现,将数据、文字与图片、视频结合起来,将枯燥的新闻内容趣味化,以激发起用户的阅读兴趣。以某新闻媒体为例,在介绍《一张图告诉你什么是“一带一路”》,考虑到整个“一带一路”作为政治新闻,内容相对而言较为枯燥,甚至部分用户对该类信息有着较强的抵触情绪,新闻栏目制作人员,创造性地利用AI新闻,对“一带一路”的建设原则、合作重点等内容进行分析,明确相关新闻节目编辑制作的主要内容。依托数据发掘等相关技术手段,对微博、微信等平台中用户的留言、评论等做好分类整理,掌握用户的资讯获取偏好。在做好上述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初步确定新闻文案内容,并由人工编辑的方式,优化新闻文案的内容,实现新闻文案内容质量的提升。新闻内容呈现环节,使用火车、轮船等鲜明的符号,表示丝绸之旅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同时,在介绍路线时,火车、轮船符号随着介绍解说运动,并展示不同国家的名称、民族、人口以及产业类型,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文风貌与经济产业全面呈现[9]。从实际效果来看,这种新闻呈现方式,就是将新闻资讯转化为可视化内容,降低了用户的阅读成本,兼顾了新闻内容的趣味性、真实性。
数字传媒技术在现代传媒活动中的应用,是通过技术优势的发挥,加速媒体形态的转变,使得媒体从业人员可以利用更多的技术资源,为媒体发展路径、创新方式提供操作空间。
全景化技术作为数字传媒技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利用计算技术、场景设计技术,搭建起更为广阔的媒体场景,使得用户在收看、收听媒体节目时,可以获得更为强烈的感官刺激。为更好地发挥全景化技术的整体优势,既需要借助文本、图画、音频、视频等传统型的信息表现形式,还需要利用3D视频、虚拟场景技术、全息影像技术,打造出更具冲击力的媒体场景。现阶段,多数体育赛事在制作过程中,都会与专业的科技传媒公司合作,从而将虚拟互动技术、三维成像技术等应用于节目制作之中。通过设计C罗、梅西等球星影像,模拟主持人与球星的互动,增加赛事节目的观赏性,为用户提供沉浸式的观看体验,营造出逼真的现场氛围[10]。例如:中央电视台自2012年之后,在足球世界杯赛事的转播过程中,就会采用全景化技术,搭建起赛事平台,使得用户在收看高清赛事的同时,通过与虚拟球星的互动,感受足球的魅力。在全景化技术应用过程中,除了做好上述工作之外,还需要做好媒体终端的整合,构建起高效、全面的信息传播路径。例如:在全景化技术模块中增设微博、微信、视频网站等不同的信息平台,将不同的媒体内容做好整合,这种技术整合不仅能够降低全景化技术的应用难度,还能够建立起稳定的互动机制。同时,媒体从业人员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做好用户画像的描写,掌握用户基础数据,为后续媒体内容的创造、推送等系列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
考虑到现阶段快节奏的工作生活方式,在媒体节目制作、编辑环节,可以借助数字传媒技术,将节目的情感观念、价值取向做好呈现。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就可以利用系列节目、调查报道、深度报道等不同媒体节目题材,组建起完整的媒体节目平台,从而形成关联性的媒体节目形态。为达到这一目标,媒体从业人员充分利用数字传媒技术手段,融合衍生出各类媒体要素,使得媒体节目的深度得到充分发掘。例如:在数字传媒技术的支持下,新闻节目制作人员,可以完成形式上的创新与题材的调整,将新闻的场景、人物、声音等新闻要素融合起来,使得新闻节目更为立体、更为丰满。同时,将视频、音频、图片以及文字穿插到新闻节目之中,还能够使得新闻内容更为直观,可信度更高。此外,现代传媒在发展的过程中,也要求新闻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语言加工能力,还需要掌握声频、视频等剪辑技术,采取多媒体后期处理、片头制作、创意设计、图像处理,发挥数字传媒技术的优势,将媒体节目纵深感、立体化提升。对此,基于这种实际,还应当做好专业人员的培训,在系统化的培训过程中,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得到提升,可以根据媒体节目主题、媒体受众群体,有针对性地选择数字媒体技术的类型,在数字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媒体节目的形态得到优化。以网络平台为例,在数字传媒技术的框架下,媒体节目播出不再受到时间的限制,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生活习惯,对媒体节目的内容、节目主题、播出时间、播出倍速作出自主选择,这种选择,要求媒体从业人员利用数字传媒技术,调整媒体网络模块,细化模块的主题、内容等,定期做好内容的更新以及平台的维护,持续提升新型媒体的服务能力,打造全新的媒体形式。
对现代媒体行业AI新闻、数字传媒技术发展趋势的探讨与研究,有助于相关从业人员形成准确的观念认知,把握相关技术迭代发展的主要趋向,加速推进现代媒体工作思路的转变与工作方法的创新。
AI新闻与数字传媒技术在现代传媒中的应用,逐步模糊了媒体节目制作人员与受众之间的界限,实现了传媒业态的科学化转变。这种产业形态的转变与过往媒体产业变革有着一定的差异,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媒体传播者更为丰富,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数字算法、全景式技术都参与到了媒体节目内容的制作之中,降低了媒体节目制作的压力,实现了媒体制作时效性的提升。同时,AI新闻、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也简化了媒体节目制作流程,并将媒体节目生产的过程进行逆向处理。媒体行业从业人员可以根据用户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资讯获取方式等参数,对媒体主题、内容以及呈现方式采取逆向处置的方式,并依据用户群体的不同,在媒体制作的初期,确立媒体节目的播出形式、主要内容。例如:对于年轻群体,媒体节目的内容应当增加趣味性,以视频、音频、图像等方式进行节目内容的呈现。对于老年群体,媒体节目则应以图像、文字为主,降低老年群体对于新媒体的适应成本,实现用户体验感的持续提升。
现代传媒下AI新闻、数字化传媒技术将各类节目以更为真实的方式还原出来,使得用户在收看媒体节目时,可以真正感受到节目自身的魅力。在各类媒体技术的加持下,媒体内容也逐步脱离了现有传播媒介的限制,促进媒体传播路径介质的泛化,将更多的传播方式、媒体技术纳入到现代媒体之中。AI新闻、数字化传媒技术在现代传媒中的应用,就在很大程度上完成了预测性媒体节目的制作,以更好地发挥媒体社会作用的发挥。例如:美国谷歌公司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前预测美国流感的爆发时间、爆发规模以及爆发区域,并针对性地制作相关节目。作为预测性媒体节目的成功案例,在媒体形态转变过程中,通过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开展社会事件的规律性总结,实现社会事件的预测,以持续促进媒体形态的创新,促进媒体节目社会价值的有效发挥。
AI新闻与数字传媒技术的应用,对于现代媒体产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文章从产业发展、技术应用等多个角度出发,细致探讨了AI新闻、数字传媒技术的应用方式,以此确保各类新型传媒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现代传媒产业,为传媒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