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华
(河南省儿童医院 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
随着医院信息化管理的不断推进,医院各部门工作人员在进行日常工作中,均需要依托于大量数据信息来作出正确的工作判断,不论是医院管理人员还是基层工作人员其在日常工作中对于信息数据的依赖度都是比较高的。虽然当前医院各部门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均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信息整合情况相对较差,缺乏统一的信息展示系统,因此,有交叉信息需求的工作变得极为复杂,该类型工作需要从不同数据管理系统中抽取相应的数据信息内容并进行整合分析。而从当前医院各部门信息利用情况来看,交叉信息使用非常频繁,各部门在自身信息建设过程中取得较大成就,但由于缺乏综合信息系统导致各部门信息化发展成就无法得以综合体现,信息孤岛的情况比较明显。平台不统一,标准不统一,利用性相对较差,数据增值能力差这些都是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从这一角度上来看,各大医院对于综合信息系统均有较大需求,为进一步满足综合信息管理以及数据处理等相关工作,必须对医院综合信息系统进行设计,并保障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能够突出和整合管理各部门相关数据信息,提升医院整体信息利用度,并强化医院整体数据信息利用能力。从技术角度来看,基于数据仓库的综合信息系统应用情况较好,本文将从数据仓库技术入手对医院综合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情况进行分析。
数据库和数据仓库存在明显差异,传统数据库直接面向应用,而数据仓库则面向主题,二者之间在原始信息数据处理上有本质上的差异。数据仓库在建立过程中必须对原始数据进行综合化处理。在大数据背景下,原始数据不仅生成量巨大,而且信息种类纷繁复杂,这导致原始数据本身就存在诸多矛盾问题,数据仓库在建立相应的数据中心前,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抽取,获取不同系统下的相关数据后,还要对其进行清洗、过滤、转换等一系列数据处理过程[1]。数据仓库相较于传统数据库稳定性强,能够保障稳定输出有效信息,这是因为数据仓库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反映的是已经进行精细化处理的历史数据,数据仓库并不直接利用各个部门儿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日常信息,这也使其具有极强的信息稳定性。很多人并没有正确认识数据仓库建立的真实意义,数据仓库并不能替代传统数据库,而是在传统数据库体系架构之下所形成的一个新的数据节点,其建设目的是完善系统整体信息应用功能,进一步落实有效信息综合管理的目的[2]。
设计思路分析过程中首先要明确信息来源也就是所谓的数据源,当前医院各部门所进行的分支信息化建设使得数据源种类相对较多,这其中包括典型的HIS数据库、LIS数据库、影像数据库、临床业务信息系统数据库等,而在进行数据源数据集成处理时,系统会抽取来自各个不同数据库的相关数据信息,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处理,其目的在于将各不同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统一化调整,使之符合标准化数据分析要求[3]。而后得到的统一化信息数据将被填充至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在输出相关数据时从不同角度进行信息输出,包括图形数据等统计信息,最终相关数据信息将在可视化终端进行详尽展示。
从数据源角度来看,当前医院各部门均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建立了符合自身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的数据库系统,这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临床工作综合信息数据库,当然医院除临床工作外,还有各项行政管理、后勤管理等相关工作,这些不同的部门也具有自身相应的数据管理系统。而从数据类别和数据量角度来看,无论是 HIS数据库、LIS数据库亦或是影像科在临床工作中所建立的影像数据库,其数据信息内容差异很大,而且数据总量也比较庞大,这样的情况下,数据源还包括一系列非结构化的外部数据以及各种在多个信息平台有信息交叉的数据信息文件等[4]。由此可见,综合信息系统的数据源种类相对较多,需要进行相应的信息集成,方可使其满足高效信息应用的目的。
数据集成过程中,大数据ETL是数据处理的核心,从整体角度来看,ETL包括抽取、转换、清洗、加载等步骤,通过这样的数据集成处理,能够使数据从数据源端不同的信息类别形式转化成为统一的数据信息并符合目的端的数据要求。在进行数据抽取的过程中,系统本身根据相关抽取规则,选择千人的数据进入ETI流程,除从各数据源抽取数据外,还要从配置数据库读取数据配置信息,数据抽取完毕,将相关信息结合形成临时文件并进行数据转换,形式类别转换完毕后,数据还要进行进一步的数据清洗纠错,这样的处理流程之下,最后进行信息加载并使其进入综合信息系统的数据中心[5]。
数据中心中包含大量统一标准的来自于各不同数据源的相应数据信息,其作为综合信息系统的数据仓库属于整个系统的大脑,数据中心中包含多个数据集合,在进行数据信息处理时,能够对相关数据集合中的有效参数进行分析,其所进行的数据分析具有较强的逻辑框架结构,包括从高至低的结构层级分析,以及对不同部门相关工作所需数据信息的分析。在进行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其分析目标在于利用统计学相关信息和统计学技术来向数据应用展示平台提供不同类型的可视化信息。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可视化信息以统计学形式来进行利用。数据中心是将各大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进行统一综合利用的核心部分[6]。
医院综合信息系统平台也称之为可视化终端,该部分的功能作用主要在于将数据中心给出的相应数据进行有效展示,这也是相关工作人员利用综合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应用的直接接触部分。可视化终端既包括主动信息提供,也包括被动信息查询。在人机交互方面可视化终端既能够通过权限识别来接受相关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同时也包含对各种不同类型数据信息进行展示的功能。当前对于医院综合信息平台而言,医保数据分析、各项报表分析、决策预警分析、药品分析、病原分析以及各不同部门的专题分析,都属于可视化终端的重要信息输出方向。在整体应用过程中不同数据信息内容在决策管理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应用本系统后在分析门诊患者相关信息时,可通过可视化终端来了解不同时间段内门诊患者的不同信息。包括每日患者流量均值、患者就诊科室分布、患者年龄区间、平均年龄、性别分布、收住院及门诊治疗比等诸多信息,而且在进行相关信息查询时,系统本身还会应用当前查看信息与邻近时间段相同数据情况给出对比情况,让应用相应数据进行管理决策制定的人员能够了解固定时间段内不同时期门诊患者的实际情况,这对于进行临床工作的医务人员是非常重要的参数,对于其后续人员安排、排班情况等均有直接影响,了解上述数据能够更为科学的进行门诊临床工作安排,切实保障门诊工作的稳定运行[7]。
在对相应的临床工作进行分析时,综合信息系统能够以统计信息的形式清晰且完整地展示各科室在某一阶段临床工作中的药物使用情况,包括用药量、用药费用、药物类型分布、不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当然也能够对护理满意率、治愈率、患者治疗依从率等诸多能够判断临床工作水平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分析患者信息时一致,在进行临床工作分析的过程中同样可以针对不同阶段的临床工作信息给出比对信息,包括折线图、柱状图、饼状图等可视化统计信息,这些都能够很好的对临床工作状况进行解读,让参与临床工作的医务人员了解当前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同时也给管理人员制定下一阶段的临床工作调整方案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8]。
临床工作中各科室的成本支出主要在于药物和一系列耗材,而除了各个临床科室以外,医院在整体运行过程中其他组织架构在工作中也会消耗各种耗材,这是医院整体成本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往各部门在这一部分的数据统计上各自为战,管理人员需要在信息孤岛的背景下逐一进行统计上传,这大大增加了人员工作负担,在流程过多的情况下也容易出现种种差错,而综合信息系统应用后则能够从一个可视化端口上直接对所有部门的耗材情况进行分析,不仅能够看到各部门自身的耗材使用情况,而且还能得出总体耗材消耗情况,且在分析过程中能够对异常消耗的部分进行报告,分析异常消耗原因并为后续相应管理工作提供依据[9]。
应用医院综合信息系统的优势不言而喻:
(1)从整体上来看,应用综合信息系统大大提升了整体管理水平,大大降低了管理工作中各项所需信息的获取难度,减少了信息获取流程,保障了整体管理效率。
(2)综合信息系统的应用提升了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由于自动化信息处理减少了中间大量人工处理环节,因此信息精度大幅提升,有效避免了信息误差给精细化管理带来的影响。
(3)综合信息系统的应用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从根源上解决了各种信息交叉难以综合处理显示的问题,这也是综合信息系统的基本优势。
本文针对数据仓库技术下医院综合信息系统的设计及应用进行了分析,以数据仓库技术的论述为起点,分析了系统的设计思路以及功能情况,通过对其在医院相关工作中的应用情况来研究其优势,并最终对其优势进行总结分析。希望本文所述内容能够进一步推动医院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