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乐器有着悠久厚重的历史,往圣先贤给人后世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民族乐器及演奏方式,还有大量的器乐曲。在官方大型庆典、民间婚丧嫁娶、风俗节日的活动中,器乐演奏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受多种音乐元素冲击,我国民族乐器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走入了困境。民乐推广者只有不断向社会大众普及民族乐器,让大众熟悉和了解我国的民族乐器,民族乐器才能得到发展和创新。本文以古筝为例,通过分析目前的趋势来探究未来民族乐器的发展方向。
中国的民族器乐源远流长,其中古筝作为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这门古老的艺术在当代又重新焕发出青春活力,成为当代学习民乐中人数最多的乐器,是大众陶冶情操、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之一。在保留原汁原味的传统曲目的前提下不断创新,是古筝事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近年来,随着我国的文化影响力的不断增强,除了海外的华裔,一些欧美、澳洲、日韩等非华裔的学者也开始学习和喜爱上了古筝艺术。为了民族乐器在当代社会的普及与更好发展,有必要开展深入研究。
一、古筝的源流
“筝”发源于我国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 500多年的历史,所以称之为古筝。它是民族乐器中的瑰宝,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被誉为“中国的钢琴”。它既善于表现优美抒情的曲调,又能抒发气势磅礴的乐章。目前全国学习古筝的“筝童”已达到500万人,古筝已经成为超过钢琴的又一个热门乐器。
“筝”一词最早见于司马迁编写的《史记》,公元前237年,秦皇下令驱除异邦客卿,李斯上书劝秦始皇收回逐客令,在《谏逐客书》中曰:“夫击瓮、扣缶、弹筝、博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意为敲打着陶器,弹奏着筝,跳着舞来为歌者伴舞,使人赏心悦目是地道的秦国音乐。据此,在秦国(今陕西、甘肃)建立和有文献记载之前,古筝已流传在西周的秦地,距今已有约2 800年的历史。因筝最早在秦地流行,故历史上又有“秦筝”之称。
1979年,江西省贵溪县仙岩东周崖墓群中出土了两件筝。其中一件保存完好,长166 cm、宽17.5 cm,尾部宽15.5 cm,两端各有13个弦孔。另一件筝的尾部残缺,残长174 cm,筝首弦孔为置木枘(弦轸)用,一弦一枘,栓弦于枘上,类似潮州筝的系弦法。这两件筝的形制、弦数和系弦法与后世古筝相似,是目前我国已知古筝的最早实物。
二、古筝的发展
近现代以来,古筝经过历代名家的传承和弘扬,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曲目创作和演奏技巧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特点,欣欣向荣,一派繁华景象。
20世纪40年代末期,古筝艺术被引入高等学府,成为音乐学院的专业课程。其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古筝教学更是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曹正、赵玉斋、曹东扶、王巽之、罗九香等一大批经验丰富的古筝艺术名家相继被聘进入各地音乐学院从事古筝教学,使古筝艺术有了第一次的高速发展。
进入21世纪之后,古筝更是迎来了一个跨越式的发展。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古筝艺术社团如雨后春笋纷纷建立,民间的古筝学习热情日益高涨。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100多万青少年在学习古筝,数量几乎可以比肩钢琴和小提琴。海外也掀起了古筝热,有大量人员来中国学习古筝技艺,让筝声响遍全球。
三、古筝的普及与发展
(一)古筝普及流行程度高的原因
就民族器乐而言,古筝的普及程度和流行程度应该是最大的。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王中山先生在评论古筝的优点中就说到,古筝是好学、好看、好听。好学,就是对于初级来说不用很长时间,有的人甚至一节课就能够演奏《笑傲江湖》等简单练习曲。好看,是因为古筝是由点、线、面结合的乐器(琴板、琴码、琴弦),摆在家中厅堂之处,其古朴、雅致平添了许多文化气息,彰显了主人的艺术品味。好听,是因为古筝音箱大,音响、共鸣好,且古筝的箱体自带混響,带来的谐波是所有乐器里最丰富的。简单来说,就是音色响亮、通透明亮、清脆悦耳,很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标准。
影视剧中对古筝的塑造,让大众对古筝有了“优美”“高雅”的印象。很多琴童、成人对其心生向往,继而开始了古筝的学习。流行歌曲在古筝上的移植亦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新媒体兴起的今天,得益于各大视频平台,更多不理解古筝的人可以更加便捷地在手机上欣赏具有才艺的自媒体博主的古筝演奏和专业音乐演奏家的现场直播,进一步扩大了古筝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使得那些没机会走入音乐厅的观众也可以了解中国民族乐器的魅力。
(二)古筝的多元创新
古筝雅俗共赏,不论是网络乐曲的演绎,还是带有中国各地文化传统特色的传统五大流派的传统筝曲,抑或是中西结合,甚至是完全按照西方调式定弦,具有丰富特殊演奏技法的现代筝曲都可以在这件乐器上完美阐释。古筝还可以吸取其他器乐的经典曲目完成高质量的移植。例如,移植经典琵琶曲《彝族舞曲》、笛子曲《春到湘江》、古琴曲《酒狂》、钢琴曲《克罗地亚狂想曲》等,这些充分说明古筝既能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又能够中西结合。
(三)古筝现代创作曲目的发展
古筝发展迅速还在于其本身的优势。一方面,它音域宽广,和声色彩也非常丰富,可以像钢琴一样同时进行双声部的复调演奏,这是很多其他民族乐器无法比拟的。另一方面,它演奏技法非常丰富。在现代筝曲中,通过特殊定弦,人工调式,转调移码,多排加柱,加上传统曲目专用的钢丝筝,还有新型的多声筝、蝶式筝,可以演奏各种各样风格的曲目。
近年来,古筝作品中出现了泛调性曲目,而曲目的创新也在高质量、高速度、高难度的发展中不断改进。现代作曲家方岽清的《冬虫夏草》《墨客》;陈哲的《苍歌引》《晨兴》《大武》;陶一陌的《风之猎》《层层水澜》;日本作曲家三木稔的《华丽》《风雨》;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李萌以多声筝和七声制筝为主,作品《红水河狂想曲》《藤缠树》《八面风》的创作及演奏手法极其大胆前卫;王丹红创作的《如是》在专业圈里掀起一阵不小的热潮。
许多优秀新作品的涌现,给古筝的演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突破了传统曲目的固有音色风格,使得古筝既传承了经典各个流派曲目,又大胆创新。近年来,虽然现代很多作曲家为民族乐器创作了不少优秀的曲目,但是对于越来越多的古筝爱好者及专业演奏者来说,不管是考级曲目还是专业类曲目相较于西方乐器还需丰富完善。
四、结语
从各民族乐器的普遍程度来看,古筝的音色及演奏风格、舞台表现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标准。很多曲目不仅需要复杂的技巧,还兼具优美的旋律,不论是否受过音乐教育,都能够接受并喜爱古筝这件乐器。在诸位古筝学者和演奏家的共同努力下,古筝的传统曲目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保护,现代创作曲目的出现更是极大地丰富了演奏技巧,同时也吸取了多种音乐风格与音乐元素。基于此,就更需要古筝的演奏者和创作者不断研究,做到“师古而不泥古”,为古筝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作者简介:随昕(1990-),女,山东济宁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为民族器乐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