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办法研究

2021-11-18 17:12成顺军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0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

成顺军

摘要:文章以质量控制工作的必要性入手,针对环境监测过程中出现的实验室管理制度缺陷、质量管理缺陷等问题进行探讨,并基于实际应用角度从质量控制体系、人员、仪器设备以及实验室管理等方面提出对应控制方案。以期為相关人员提供对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

环境监测取得的相关数据通常具有典型区域性特征,可准确地反映出某一地区的环境质量情况并可判断未来某一时间段内的具体环境发展情况,而影响监测数据精度的主要因素通常出自于质量控制方面。因此,针对监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方案进行研究对采集的相关数据精度控制、数据模型预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环境监测进行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主要指代在各类实际监测活动中开展的用于提高整体精度的监测手段,并保证各项监测数据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就是实际而言,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是各类环保方案开展与设计的主体依据,主体的质量控制工作可划分为人员控制与工作流程控制两类;在实际控制方面主要是针对各类样品采样、数据整理、信息归类、工作流程等方面的自我控制。整体控制效果则直接影响各项监测数据以及结果的而数据精度与可信度,积极应用各类技术控制方案可维护实验过程井然有序,最大限度消除内外部的负面因素干扰,确保整体水质监测报告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也有利于实验室优化各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内容。在开展监测任务时,技术员应需结合多个监测点位的水质环境数据对待测目标区域的环境质量及进行判断,将可预见的各类型突发因素以及意外情况尽心综合考虑,科学优化环保解决方案。由此可见,环境监测控制的工作目标是通过控制优化方案尽可能避免各个工作环节的误差概率,在标准范围内对误差数值进行优化调整,从而提高整个水质监测报告的可信度。实验室各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是实现水质监测的根基,也是推动水质检测程序优化与质量提升的重要助力。环境检测实验室水质的监测工作能为环境保护工程提供科学的数据,工作人员要重视完善数据结果的完整性,提高准确程度。

在实验室阶段开展的相关控制工作的核心意义在于辅助各项监测数据监测正常的基础上,尽可能保证监测数据精度符合实验项目的实际需求。但就实际而言,多数实验室在对应环境监测控制工作中受到各类外界因素的限制,导致实际操作过程与相关标准规定相差甚远,因而获取的相关监测数据难以满足对应试验的数据标准。在环境监测运行体系中,开展样品分析至关重要,结合对各监测流程的修正与调整,可将随机误差降低至规定数量级,有利于实验室的各类人员对数据进行精确判断与分析。因此在实验室中引入必要的质量管理控制方案是提高数据监测精度简化分析流程的必要措施[1]。

2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现状

2.1尚未施行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

目前,多数环境监测站内的管理机制已呈现体系化发展趋势,但受整体工作复杂度影响,在部分细分领域内的管理工作暴露出机制不足的问题。例如,在进行环境监测任务时,通常要求一人肩负多项工作内容,例如基层技术员需连续进行样本采集、样本出其鉴定与保存、样本运输、样本的实验室分析比对等工作内容,但在有限的人员配置方案下难以实现各项工作内容的完美调配,进而导致实验室的各项管理工作出现问题;此外,部分实验室缺少完备的内部安全管理条例。监督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也正确认识到安全管理责任意识对于日常监测管理的重要意义。同时,部分监测部门在实验室人员管理培训方面尚未建立完整的培训机制,进而导致各类试验数据的质量监控工作失去应用的作用。

2.2环境监测机构质量管理现状

由于部分监测机构在内部人员管培方面投入十分有限,因此导致基层技术人员对应应具备的基本质量管理知识了解不深,对质量监测管理规定的相关标准认识不全。受少量基层技术员薄弱的质量控制意识影响,对日常工作中的时常遗漏各项必要的监管制度工作流程,使得整体环境监测数据的采集、分析精度存在缺陷,各项监管工作流程效率较低。现阶段,多数实验室的在质量管理方面对基层人员的整体要求逐渐提高,不仅要求基层管理人员具有科学完善的管理方法,还需保证数据分析流程具备高精度特性[2]。

3增强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对应方案

3.1开展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系优化工作

要合理开展环境监测体系的优化工作,必需首先有限调整内部监测标准落实相关规定,以此在实验数据的质量控制方面实现高精度性,在各项工作流程方面实现管理的高效性,进而提高环境数据的可信度。就现阶段我国环境监测站的基本运作机制可知,我国的环境监测站在评审标准方面普遍满足相关要求,且整体监管体系日趋完善化,但就实际工作而言,多数监测站在各项工作流程中仍然存在少量问题,少数单位在实际检测任务中常以监测量为具体指标,导致在执行过程中忽视数据监测规定的前后关系,进而影响整体检测数据的稳定性。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实验室要提高整体质量控制精度的数量级,应积极落实人员管理工作规划内容,积极引入符合本地环境监测要求的技术指导文件,以此提高监测环节的数据质量控制精度。在日常工作中,为确保整体监测流程符合相关质量标准的要求,管理部门应对工作人员的操作标准进行统一化管理,另外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从而更好地满足质量体系的发展需求。

3.2积极提高监测人员的培养力度

高素质的监测人员是提高整体质量控制精度的重要条件之一。人员的素质水平将直接影响数据的可信度与整体价值。以此在环境数据质量控制优化阶段中,环境监测机构应重点加大人员培养的经费投入力度,清掉素质与技能双向培养,使得基层人员的综合技术水平迈上新台阶;另外,在设立人才准入门槛时,应按照人才的个人素质水平详细规划人才薪酬制度,以此保证各类人才在其各自领域发挥应有作用。除此之外,对应的质量管理单位人员还需制定抽查监管制度,通过随机性考核实现对基层技术员的监管与考核管理,从而切实有效地落实各项人才培养工作。必要时,检测部门也可组织专业人才与同行之间开展技术交流会,结合实际工作内容深入探讨各项工作流程的合理性问题,从而不断优化自身技能水平。新时期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应着重技能素质的双向发展,相关管理单位也需在基础工作内容上加大对人员意识的培养工作,从而帮助其树立良好的责任心[3]。

3.3强化实验仪器和设备的管理工作

做好各类实验设备的保管工作是提高实验室数据监测质量的另一重要方式。具体而言,相关人员需针对本地区的实际工作环境调整对应的设备保管方案,同时制定对应维护人员,参与设备的维护工作的日常抽查与管理,使设备始终维持在良好的运作状态,避免设备因恶劣储存环境而出现失灵、失效等多种问题。另外,分析工作人员应加大自身对各类设备保管知识的丰富度,优化各类设备的保管工作流程,避免各类误操作对设备整体监测精度的造成的负面影响。最后,分析工作人员需结合实际工作过程建立周期性的设备维护与保障记录信息,以此为后续设备的维护准备工作提供数据参考。若在使用阶段中遭遇各类突发性事故,有关负责人员需要立即和生产厂家联系并进行维修。

3.4积极提高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强度

借助周密详细的实验室质量管理制度可显著降低各类监测数据的误差数值,并有利于对监测数据中潜藏的监测问题进行系统性分析,从而简化实验室数据监测质量管理的各项流程,以此提高采样数据的精度。就强化质量管理而言,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单位必需以实际为出发点,科学合理地开展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必要时也可采用样品空白样和平行双样分析手段进行分析。在实际工作阶段中,单位人员可针对同一区域的相似性数据开展跨单位校对工作,在优化各项质量管理流程的基础上,也可提高数据监测整体已经堵。

3.5实验室水质监测质量工序优化

在质量优化工作的准备阶段,相关人员需做好预先控制工作,对数据采集的源头进行质量管理,提高采集数据的整体精度,这是优化水质监测质量工序的基础。唯有针对数据采集阶段进行定向优化,方可保证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实现水质监测质量工序优化。在数据采集控制中,其具体方案需结合质量控制理念,对相关数据采集的方案进行早期规划与研究。通过对采集人员的工作培训、采集设备的与其工作校准、以及各项采集工序的反复优化即可实现数据采集初期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从而确保各项采集的数据符合实验数据的基本精度要求,满足整个实验工序的实际需求[4]。

质量控制的重点是监测过程的中期阶段,由于中期阶段各项工作全面展开,各类工序相互交错极易导致出现质量控制问题,因此在检测期间开展质量控制优化工作对于提高整个检测结果的数据精度意义重大,合理优化监测工序也是对监测中期及质量控制的主要手段之一。通常来说,整个水质监测大致分為两部分工序:第一部分为是现场取样,第二部分为实验室化验分析样品。因此中期阶段的主要质量控制工作主要针对实验室化验质量控制。在样品送入实验室后,盛放样品的对应器皿必须进行清洗处理,以此消除容器内残留污染物对监测精度的影响。具体需采用低残留的清洗剂,对器皿内部进行反复多次冲洗。随后需将清洗后的器皿放入10%浓度的硝酸溶液中浸泡超过24h,然后进行器皿清理。在次过程中需要借助离子水清理器皿,并利用定容器具对整个容器进行监测,确保使用功能正常。在具体器皿选择方面,应结合待测样品的具体性质进行挑选,必要时可选择特殊容器对其进行检测乘放,避免待测样品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3.6 加强水质监测数据的保存及管理

在水质检测后对各类数据的保存与归档工作也需进行对应优化,规范化数据处理记录,避免出现数据保存问题。在检测的中期阶段,实验室应对各类检测样本的备案记录、交接批评正、运输记录、样品采集记录、数据检测记录等管进行信息进行妥善保管,并对其建立相关技术档案,以备后期查证。另外,管理人员应对上述关键技术档案信息进行严格管理,避免出现档案丢失问题。在水质检测过程中,整个污染样品的数据检测应遵循国家环保局规定的标准,操作规章制度应符合相关文件要求,各项工序流程应满足实验室下发的实验检测要求,并结合工作实际对整个检测工序进行优化,以此提高整个检测工作的准确性、有效性,实现在规定范围内对数据的整体控制,以此获取满足监测项目需求的数据模型。另外,针对监测数据的审核工作应引入多级模式,通过集合多部门专家负责人的综合性意见对数据进行审核,以此保证整体样品监测数据符合技术与项目指标要求。具体如下,第一层级审核要求对数据采样阶段的相关工作以及采样结果进行审核校对;第二阶段层级审核是邀请专业团队或专业人士对监测数据进行复合工作;第三层级,将样品数据交由实验室质管人员进行审核,从而实现多方位数据的比对与校核,通过此类多级审核制度,可最大限度地保证数据精度与可信度。另外,审核团队除专家外也可挑选部分技术负责人以及质量负责人参与数据的综合评价,从而根据数据反应的对应情况进行问题分析。就实际而言,早期阶段的水质监测工序普遍存在较大的误差问题,进而导致数据分析的整体精度不尽如人意,进而影响整个后续环保方案的制定与优化工作。正因如此,必须做好实验室监测数据分析工作,认真分析,保障数据可靠与科学,体现代表性价值。数据处理分析内容包括记录整理监测数据,检查数据有效性[5]。

4结语

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对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现阶段,实验分析内容工序较为复杂,且整体测试数据的关联性影响因素较多,而积极开展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则可显著提高实验室监测数据的质量,因此必须结合实际问题调整整体环境监测质量监控体系,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邵延华,罗燕杨,楚红雨,等. 基于STM32的便携式环境质量监测仪设计[J]. 自动化仪表,2020,41(7):7-10,14.

[2] 倪永,冯文静,周强,等. 基于关键链的环境监测数据联网项目进度管理方法研究[J]. 中国环境监测,2019,35(5):18-25.

[3] 杨金翠. 基于允许差值法的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策略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20,45(7):33-37.

[4] 陈建香. 如何控制和保证环境监测实验室分析工作的质量[J]. 低碳世界,2021,11(3):46-47.

[5] 张玲玲. 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法的重要性及途径[J]. 化工设计通讯,2021,47(6):184-185.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
土壤环境监测方法探讨
分析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严惩环境监测数据造假 谁签字谁负责
浅谈机车总风缸的制作质量控制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
浅谈石灰土基层施工及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