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小学生深度学习的数学教学策略

2021-11-18 07:57谢素兰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0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数学

谢素兰

摘要:随着义务教育新课改的深入,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与深度学习受到越来越多数学教师的重视,教师必须熟练把握深度学习的理念,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的策略。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数学

引言:

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和知识,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的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景中,作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也就是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还需要学生的配合,学生要具备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意识,能够做到闻一知十。但是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仍然存在囫囵吞枣的学习态度与问题,不能深入理解学习内容,不注重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联系。因此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游刃有余,像呼吸一样自然。

一、剖析核心内涵

数学教科书不仅仅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开展数学活动之前,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核心知识和内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例如教师在教授人教版小学数学中有关因数与倍数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通过“问题引导”教学法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比如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一些数学算式:12÷2=6、

8÷3=2……2、30÷6=5、19÷7=2……5、9÷5=1.8、26÷8=3.25、20÷10=2、

21÷21=1、63÷9=7,并提问“我们之前已经学过了有关除法的知识,那么你们能不能将这几个式子进行正确的分类呢?”这时候学生会将“12÷2=6、30÷6=5、20÷10=2、21÷21=1、63÷9=7”分为一类,将“8÷3=2……2、19÷7=2……5、9÷5=1.8、26÷8=3.25”分为一类,然后教师就可以顺势向学生讲解因数与倍数的知识,接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说一说第一类的每个算式中,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而对于有关因数与倍数用字母形式进行表达的知识来说,可能班级中会有少数的学生知道,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说出用字母表示分类的标准:a÷b=c(a、b、c是大于0的自然数),这样学生可以深度了解因数与倍数有关的知识。在“问题引导”教学的引导下,学生可以自主发现因数与倍数中的规律,先为学生讲解因数与倍数的定义和特点,然后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散,最后鼓励学生用字母的形式将其表示出来,教师的教学质量可以得到大大的提升。

二、构建知识体系

小学数学各个知识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如果学生可以形成闻一知十的思维,由单一的数学思维发展为发散的数学思维,那么学生一定可以自主发现数学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例如教师在教授人教版小学数学中复习几何图形的知识时,学生之前已经接触过各种几何图形,但是之前接触的知识较为分散。因此教师在教授这一部分的内容时,要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转变以往单一教学、巩固练习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构建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几何图形中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而三角形和长方形等都属于平面图形,三角形又包括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等,因此教师可以将这一类的知识以树状图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一眼就能明白各种图形的包含与属于关系,这样学生零散、分散的知识点也可以凝聚成有规律的树状結构。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会变得更加直观,也会发展地更加完善。在复习时,教师要转变复习的形式,整合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深度优化,只有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才能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认知与理解,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扩大问题范围

教师要分析教材与学生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身心规律,提高数学教材中知识点的趣味性,整合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以不同的角度思考数学问题,打破固有思维模式的限制,将数学课堂变得更有趣味,尽可能地呈现数学学习的深度。例如在长方体的认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长方体的模式,使学生对其有初步的认知,然后向学生介绍长方体的概念,接着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给你相关的材料让你构建长方体的框架,12条棱可以分成几个组?”然后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使学生在小组中集思广益。有些小组说可以用3、4、5厘米的木条构建长方体框架,12条棱可以分成3组,有些学生会说可以用3、3、4厘米的木条构建长方体框架,12条棱可以分成2组等等。这样学生在根据长方体的定义进行问题探究的过程中,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的思维会有充分发散的空间,学生的思维会得到有效的锻炼,在与同学共同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正确的答案,可以进行高效地深度学习和思考。教师通过扩大问题的范围,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学生才能进行深度的学习。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进行高效的深度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的学习效果,提高自身的数学成绩。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数学教材,熟练把握教材中的核心内容与知识点,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思考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可以主动探索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成效,实现新课标中对学生的要求,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丁晓琪.小学生数学深度学习教学策略探讨[J].读写算,2020(01):137.

[2]张露露.引导小学生深度学习的数学教学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19(08):22.

[3]裴惠琴.深度化学习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18(02):132.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小学数学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