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80年代初开始,在美国小企业局为主的政府机构推动下,美国的孵化器产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2019年美国孵化器协会(National Business Incubation Association,简称NBIA)已经有超过2000名会员,会员包括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大学创新中心等。研究美国创新企业孵化器的典型模式和特征,对于完善中国的创新孵化器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创新企业;创业;孵化器;
一. 美国创新企业孵化器的主要模式
美国创新企业的孵化器,主要包括: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大学孵化器。
1. 企业孵化器
企业孵化器是帮助创新企业成长的组织。它除了为创新企业提供办公空间之外,还提供诸如创新导师、企业管理经营培训、商业网络拓展、融资渠道等资源和服务。“创新导师+商业资源”的孵化模式,很好的把创新企业发展所需的软硬件资源有机结合,提高了创新的成功率。
2. 加速器
为了进一步加速对高成长创新企业的培育,2005年美国诞生了以Y Combinator为代表的新型孵化模型——“加速器”。加速器同企业孵化器既有相同点,也有明显区别。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都是帮助创新企业成长的服务组织,通常他们会提供包括办公场所、业务指导、融资辅导、培训等服务。但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的目标有明显的不同。企业孵化器专注于将还未成熟的创新企业培育成一个可以独立生存和发展的企业,培育的对象通常是处于概念期或研发期的创新企业;培育时间较长,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加速器专注于高速培育具备高成长潜力的创新企业,培育对象通常处于成长期;培育时间短,一般持续几个月。通常加速器对入驻企业的筛选标准远远高于企业孵化器。目前美国排名靠前的孵化机构大部分都采用加速器模式。
3. 大学孵化器
美国大学是美国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的研究发现,仅在2012年至2013年间美国公立大学就产出了13322件专利申请,3094件知识产权许可证和522家创业公司。[1]
依托美国大学优质的教研资源和软硬件设施建立起孵化器,可以更好的孵化创新的概念和科技。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大学的人才资源和研究成果,鼓励学校师生创新创业,促进大学研究成果向市场的转化。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大学的软硬件设施、教研资源为来自于校外的创业企业提供支持,帮助它们降低成本和风险,加强研发能力,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根据湾区经济研究所(Bay Area Council Economic Institute)的数据,自1968年以来仅加州大学的研究成果已经产生了约1300家创新公司,其中四分之三是自2000年以来产生的。2015年加州大学的研究产生了85家创新企业和1756项新发明,一天将近5项新发明。[2]。其它美国大学著名的孵化器还包括:斯坦福大学的StartX、麻省理工大学的Delta V、哈佛大学的Launch Lab X、宾夕法尼亚大学的VIP-C等。
二. 美国创新孵化器的主要特征
1. 加速器模式逐步成為主流的孵化模式
由于加速器模式专注于高速培育具备高成长性的创新企业,通常培育周期仅持续几个月,投资额度仅有几万美金,因此这种投资模式具备较高风报比,逐步成为了主流的孵化模式。例如美国排名前十的孵化机构都采用加速器模式。
2. 孵化器向专业细分方向发展
美国的孵化器逐步向专业细分领域发展,每个孵化器都有其专注的孵化领域。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为创新企业提供有竞争力的孵化服务。例如洛杉矶的孵化器Idealab,它孵化的项目集中在软件、机器人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这三个方面。这些产业方向在加州地区具备良好的学术及产业基础,可以帮助创新企业快速整合相关商业资源,提高了创新企业的成功率。这家孵化器孵化的120多个项目,其中超过40个被大公司收购或者上市,有着相对高的孵化成功比例。[3]
3. 高效率的外部合作网络
为了满足创新企业成长多方面的需求,高效率的整合商业资源,孵化机构积极拓展外部合作网络。例如积极同大企业合作,让大企业成为被孵化企业的客户甚至直接对创新企业投资;积极同专业的风险投资公司合作,为创新企业解决后续融资问题;与猎头公司合作,帮助创新企业完善创业团队等。
三. 对中国的启示
1. 提升孵化机构的专业服务能力。
中国国内孵化器普遍采用“办公场地+投资+创业导师”的服务模式,靠股权投资获得收益,服务同质化程度比较高,专业性有待进一步提升。美国孵化机构专业化程度较高,通过构建有竞争力的商业资源网络,能帮助初创企业快速整合资源,提升创业成功率。
2. 推动成立全国和区域性的创新服务网络
由孵化器、加速器、大学创新中心等创业孵化机构联合组成的创新服务网络,能够共享彼此资源,降低创新企业成本,提升对创新企业的服务能力。建议中国建立和完善全国及区域性的创新服务网络,以完善现有的创新创业生态。
3. 推动大企业创建加速器
以美国微软公司加速器为代表的大企业加速器模型,可以帮助大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捕捉创新成果,丰富产业生态,推动产业升级,是一种已验证的高效率的加速器模型。中国的加速器产业发展相对缓慢,建议政府引导大企业成立加速器,推动中国产业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Public Research Universities: Serving the Public Good. https://www.amacad.org/multimedia/pdfs/publications/researchpapersmonographs/PublicResearchUniv_PublicGood.pdf,2021-3.
[2] Brian Back, UC Newsroom.The rise of UC's startup culture. https://www.universityofcalifornia.edu/news/rise-ucs-startup-culture,2021-7.
[3] 必看!6种美国著名创业孵化器商业模式.https://www.sohu.com/a/124959115_466951,2021-3.
作者简介:
张力(1976-),男,汉族,四川乐山人,硕士,四川省委党校副教授,主要从事创新创业、数字经济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