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承红
2019年4月2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同意龙胜各族自治县脱贫摘帽。2020年11月30日,龙胜各族自治县荣获全国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荣誉称号。龙胜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建设,走出了一条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崛起之路。
龙胜各族自治县成立于1951年,位于广西东北部,辖6镇4乡,119个行政村,9个社区,总面积2538平方公里,人口约14万,居住着壮、汉、瑶、苗、侗等5个世居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80%,是红军长征最早成功实践少数民族政策的地方,是中南地区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各族自治县之一,是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典范。
龙胜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不抓民族工作的领导干部不称职,抓不好民族工作的领导干部也不称职”的观念,坚定不移贯彻党的民族工作的方针,完善各项政策措施,不断推动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出台《龙胜各族自治县深入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活动实施方案》,调整充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协调解决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建立健全民族團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组织协调机制等7个长效机制,并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列入绩效考核,构建“县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广泛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
龙胜坚持把民族团结作为生命线来守护,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继承和发扬各民族团结向党的光荣传统,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民族团结之花在龙胜大地上到处开放。在进机关活动中,把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贯穿于机关单位日常工作全过程。在进企业活动中,引导企业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总体发展规划,提升企业扶贫带贫能力。在进社区活动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拉近邻里关系。在进乡镇活动中,把创建活动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与改善民生相结合,与民族文化相结合。在进学校活动中,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陶冶师生情操,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树立民族自信心。在进寺庙活动中,扎实开展“五进”宗教场所活动及宗教政策法规学习,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进村屯活动中,广泛开展民族政策宣传、全民素质提升、争先创优、友好睦邻等活动,自下而上推动全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在进家庭活动中,深入挖掘群众身边民族团结进步的感人故事,大力宣扬夫妻和睦、尊老爱幼、勤俭持家、邻里互助的家庭美德,推进家风建设。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龙胜连续多年位居广西社会公众安全感调查的榜首,是民族团结、社会团结的楷模。
龙胜新修订了《龙胜各族自治县自治条例》,制定《龙胜各族自治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新修订的《龙胜各族自治县自治条例》于2018年5月31日起实施,对龙胜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民族文化建设等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定内容进行了补充和调整。《龙胜各族自治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于2020年11月1日起实施,拓宽了民族文化的保护范围,明确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管理体制问题,强化了民族建筑、民族村寨、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立法保护,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规划、保护资金、城乡建设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强化民族语言、服饰文化的保护问题,就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利用问题作出规定。这两部条例顺应了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标志着龙胜各族自治县民主法治、民族区域自治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而今的苗岭侗寨,和睦如亲,五彩民族,物阜民勤;壮乡瑶村,笑颜欢声,各族同胞,光荣脱贫。山城小镇,花格飞檐,繁荣兴盛;山乡田园,瓜果飘香,产业振兴。
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是龙胜一年一度的“龙脊梯田文化节”,来自全县各民族村寨的近万名各族群众身着民族盛装,聚集到县城,开展民族服饰巡游、民族体育竞技和名优特产展销等交流活动,成为龙胜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龙胜充分利用龙胜“百节之县”这一平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群众喜闻乐见的系列民族文化体育活动,以增进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如“欢乐三月三?民族体育炫”活动、“民族团结一家亲,唱支山歌给党听”山歌赛等系列活动,“龙脊梯田跑山赛”成为广西精品体育赛事。同时,龙胜通过宣教、培训、集中学习、知识测试、微信公众号等各类传播渠道,使各族干部群众对民族理论、民族团结进步知识的知晓率达到100%。积极做好对外宣传工作,5年来,在市级新闻媒体刊播新闻5200余条(篇),在自治区级新闻媒体刊播新闻1250余条(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新闻121条,在中央级党报党刊上稿250多篇。如中央电视台纪录片《一村一寨总关情》专题报道了大寨村的瑶族群众脱贫的成功做法,播出《中国力量》龙胜扶贫专题纪录片。龙胜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地营造全面、立体的宣传氛围,推动了党的民族政策宣传贯彻,全县上下形成了人人都是龙胜代言人的良好氛围,有效促进全县经济持续趋稳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2020年1月18日,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大寨村275户1246名瑶族群众依托当地的农耕文化和民族文化,共获得旅游分红720万元,70多岁的潘应芳老人是获得分红最多的一户,达6.5万元。近年来,龙胜提出“民族文化是龙胜人民的根,民族文化是龙胜旅游的魂”的指导思想,依托多彩的民族文化大力开发乡村旅游,高标准打造以民宿集群为主导产业的金竹壮寨,以发展梯田观光为主导产业的平安壮寨,以开展红瑶特色长发演绎为主导产业的黄洛瑶寨,以农耕文化体验为主导产业的张家塘苗寨等大批乡村旅游示范点,积极打造“世界梯田原乡、多民族生态博物馆、中国红玉之乡、康寿养生胜地、有机食品大园区”特色名片。龙脊梯田景区入选“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龙胜成为世界各地游客探访民族文化、民族团结的开放式“多民族生态博物馆”。
龙胜通过收集整理民族文化古籍,挖掘民族文化素材,一大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音乐舞蹈、传统技艺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目前,申报获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国家级1项,自治区级12项,市级17项,县级58项。获得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6个,中国传统村落30个。
自2015年开始,龙胜采取了全面禁止砍伐阔叶林、全面禁止河道采砂等系列强有力措施,切实保护好龙胜的“绿水青山”。龙胜通过保护好生态环境、利用好民族文化、发展好生态旅游项目,少数民族群众通过民族歌舞表演、民族餐饮服务、开办农家民宿、销售土特产等方式获得收益。全县共发展农家乐达850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2.5万人,间接从业人员达5万人。2016年至2020年接待游客总人数3969.4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消费476.45亿元。
2020年11月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脱贫感党恩 奋进新起点”主题活动现场会在龙胜召开。当天上午,与会代表来到龙胜实验中学、龙脊镇金竹壮寨,分别考察了“脱贫感党恩 奋进新起点”思政大课堂、乡村讲堂。各考察点从讲变化、树典型、精算账切入,找准方法,创新形式,全方位展现龙胜脱贫攻坚成就,让贫困群众深切感受到党的政策好、群众受益多,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肯定。
龙胜始终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把发展和脱贫攻坚作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最大政治责任、最大民生工程、最大发展机遇,打出产业扶贫、旅游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党建扶贫等“组合拳”。共选派59名贫困村第一书记、257名脱贫攻坚工作队员、3687名结对帮扶干部对贫困户进行全方位帮扶,实现了帮扶“全覆盖”。整合各类涉农资金20多亿元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发展、易地扶贫搬迁、村级集体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等脱贫攻坚项目。扶持10457户贫困户通过自主发展产业实现脱贫致富,全县90%以上的贫困户均有1项以上产业覆盖。共发放学生资助资金约1.4亿元,累计受助学生21.12万人次,实现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子“零辍学”。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报销比例达90%,切实解决了贫困人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实施危房改造和不稳固住房维修4663座,确保所有农户住房安全有保障、饮水安全有保障。低保兜底保障政策覆盖5308户14232人。全县所有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均达5万元以上。2018年,全县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5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1479户45213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16—2019年连续四年在全区扶贫成效考核中荣获“综合评价好”的等次。创新开展“脱贫感党恩 奋进新起点”主题活动,“龙胜经验”得到国务院扶贫办和自治区领导肯定。龙胜扶贫经验还走出国门,多次参加国际扶贫论坛和交流活动,为老挝、缅甸等国际同类地区减贫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近年来,龙胜两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3个单位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4名同志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1所中学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5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从2015年到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56.59亿元增加到62.58亿元,年均增长5.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由27642元增加到36021元,年均增长6.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637元增加到13841元,年均增长9.8%。龙胜先后被授予 “中国文化旅游大县”“中国生态旅游县”“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全国文明县城”“全区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奖”“广西科普示范县”“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广西科学发展先进县”“中国品牌节庆示范基地”。
2021年,是龙胜各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的大庆之年,全县将实施重點项目64项,总投资170.8亿元,全面实施“工业振兴、农业振兴、文旅振兴”战略,以高度的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和使命担当,书写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宗教和顺、生活幸福的时代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