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地质研究在HS块井位部署中的应用

2021-11-17 12:13许卉许长斌
油气·石油与天然气科学 2021年11期

许卉 许长斌

摘要:HS块位于西部凹陷西斜坡的南段,水平井体积压裂二次开发阶段,取得较好效果。高峰日产油达130.5吨,但递减快,平均月递减率18.8%,目前日产油仅为43.5吨,急需探索合理的开发方式,进行有效补能,稳定产量。通过井震结合建立等时地层格架,厘清断裂构造特征;层序地层格架控制下,精细沉积与储层研究落实有利储层展布;油水分布规律研究,落实部署区物质基础。根据以上分析与研究,按照整体利旧原则,充分依托老井网设计直平/平平组合井网,底部温和注水开发,设计9注33采,其中低部位利用老井转注4口,部署侧钻井5口,预计提高采收率8%。

关键词:中生界;不整合接触;井震结合;沉积认识;有利储层

1 工区简况

HS块位于西部凹陷西斜坡的南段,欢喜岭油田西南端。本次研究的目的层为中生界油层,油藏埋深1650~1830米,平均油层厚度25~48米,平均孔隙度14%,平均渗透率38.5mD,探明含油面积1.4km2。HS块自2001年投入开发,经历了基础井网建设及试验注水、注水开发、全面停注、水平井二次开发四个阶段。2018年9月至目前为该块水平井体积压裂二次开发阶段,取得较好效果。高峰日产油达130.5吨,但递减快,平均月递减率18.8%,目前日产油仅为43.5吨,急需探索合理的开发方式,进行有效补能,稳定产量。

2 油藏地质特征再认识

2.1井震结合建立等时地层格架,厘清断裂构造特征

HS块工区内完钻井揭露的地层组合自下而上为:太古界花岗岩地层、中生界地层、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东营组和上第三系馆陶组、明化镇组及第四系平原组地层,本次研究的目的层为中生界地层。其顶底存在两个不整合面。一是通过制作人工合成地震记录进行精细的层位标定,建立地质层位与地震反射对应关系,明确两个不整合面特征。二是层组划分,HS块中生界为一套砂泥岩互层沉积,电性特征显示上部为低阻齿状,下部为高阻块状,其底部发育厚度5m左右的低阻泥岩,可作为层组划分标志。结合沉积旋回、电性特征、标志层控制将油层划分孙Ⅰ、孙Ⅱ、孫Ⅲ三个油层组,其中孙Ⅱ组为主力含油层段,又细分3个砂岩组。基于以上研究,编制了孙Ⅱ3组顶界构造图,构造形态为四周被F1、F2、F3、F4四条断层围限由北东向南西倾斜的断鼻,构造幅度300m,高点埋深1720m,倾角8~30度。

2.2层序地层格架控制下,精细沉积与储层研究落实有利储层展布

HS块中生界沉积类型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将沉积微相划分为三种类型: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侧缘、水下分流河道间。在HS块各个砂岩组都发育了多条分叉的河道,相邻河道间常因河道较近而泛溢沉积不发育,在有的地区相邻河道的砂体侧向相连,形成大面积连片分布。这种情况使砂体的侧向连通性变好。从纵向看,Ⅱ油组地层呈正旋回演变,自下而上从3砂组到1砂组,沉积作用逐渐減弱,河道分隔性变强。其西部较少发育河道,以河道间沉积为主。主力油层砂岩厚度变化受沉积物源影响呈现出“东小西大,北低南高”的特点,物源来自南部。

本区岩性混杂,岩性主要为砾状砂岩、不等粒砂岩、粉砂岩。颗粒分选系数为2.62,分选差,该套储层碎屑成份以长石、岩屑为主,含量均为39.5%。填隙物以泥质为主,占4.3%。岩石类型为岩屑长石砂岩。碎屑颗粒磨圆较差,为次棱-次圆状;支撑类型以颗粒支撑为主;接触方式以点接触为主;胶结类型以孔隙型为主;粘土矿物含量中等平均7.9%。矿物成分以蒙皂石为主,平均含量为69.6%,其次为伊利石,平均含量为18.0%。粘土矿物中的蒙脱石、伊蒙混层与水溶液作用易产生晶格膨胀,引起渗透率降低,开发时必须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孔喉类型为特小孔道-中喉,孔隙结构不好,连通较差是限制其注入能力的关键因素。根据HS块岩心分析的物性资料统计,孙Ⅱ组平均孔隙度14%,平均渗透率38.5mD,属低孔、低渗型储层。岩心染色法测定结果说明HS块中生界油层储层岩石润湿性为强亲水型。强亲水有利于油层利用水驱开发。该套储层为强水敏[1],中等盐敏、易伤害的敏感性储层。该块实施注水开发必须解决低孔低渗油藏流体配伍性及油层注入能力的问题,科学合理设计注水相关参数。孙Ⅱ1砂岩组~孙Ⅱ2砂岩组之间隔层钻遇率100%,一般厚度平均3.3m,平面上此隔层普遍较发育。孙Ⅱ2砂岩组~孙Ⅱ3砂岩组之间隔层钻遇率100%,一般厚度平均1.3m。储层整体连通性较好,连通系数达90%以上。孙Ⅱ3砂岩组连通性好于孙Ⅱ1组、孙Ⅱ2组。

2.3油水分布规律研究,落实部署区物质基础

本区油源来自于下第三系生油岩,油气沿不整合面和断层面运移进入中生界储层,油气成藏属于“新生古储”类型。中生界油层分布受构造与砂体双重因素控制,平面主要分布在北东走向断层控制的高垒带上,砂体发育的地方油层较富集。H井区油层顶面埋深1650~1790m,含油井段40~100m;纵向上主力含油层段孙Ⅱ组,单井厚度平均34.9m。从油层产状及油水分布判定孙Ⅱ组为中-厚层状边水油藏,油水界面-1790m。孙Ⅱ组油层合计厚度一般26m~48m,其中孙Ⅱ3油组厚度相对较大,主要发育在北部和中部。该块原油性质好,属稀油。原油密度0.8394~0.8838g/cm3,粘度8.49~35.05mPa·s。地层温度72.4℃,地温梯度为4.17℃/100m,属于正常温度系统。地层压力17.25MPa,压力梯度为0.994MPa/100m,属于正常压力系统。地层水中Na++Ka+离子含量平均为857.9mg/L,HCO3-离子含量平均为610.2mg/L,总矿化度平均为2212mg/L,地层水水型为NaHCO3型。

3 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与研究,按照整体利旧原则,充分依托老井网设计直平/平平组合井网,底部温和注水开发,设计9注33采,其中低部位利用老井转注4口,部署侧钻井5口,预计提高采收率8%。

参考文献:

[1]赵春.低渗敏感性油藏精细注水技术研究及实施效果.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2(10):3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