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2021-11-17 06:54刘亚嫦王昕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40期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刘亚嫦 王昕

摘要:在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个别教师还是习惯于将“题海战术”“灌输式教学”模式运用到课堂中,这些教学模式很容易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抵触、排斥心理,导致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比较低下。对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中把信息技术和数学知识深度融合在一起,让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数学问题的讲解更为趣味化、生活化,能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与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0-320

引言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信息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潮流。信息技术又叫IT技术,通常指的是人们利用电子设备的一些功能来完成对信息的获取、存储和加工的过程。目前,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被越来越多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对网络上的教学资源进行获取和存储,再使用各种软件对这些资源(如图片、声音、视频等)进行改进和加工,使这些资源能够更好地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

一、信息化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學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一)冲淡教学主题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育活动中,教师过度重视教学情境的渲染,而忽视了教学主题。这种形式重于实质的教学问题,会让学生产生学习视觉疲劳感,进一步影响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多媒体课件和多媒体教学视频的设计过度花哨,完全分散了小学生的注意力,导致他们无法明确对应的数学学习任务。这种为了运用信息技术而开展教学的问题,完全干扰了学生的学习视听能力,是根本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

(二)学生被动接受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将学生看作数学课堂主体对象,讲究师生平等,但是在当前的信息化数学课堂中存在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导致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教师只是机械地引入数学课件,导致信息技术完全成为数学课堂的点缀,这样一来,会让小学生对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与厌学心理。而且,由于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与思维性非常强的学科,很多数学知识需要学生在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中才能够深刻理解,但是很多教师只意识到信息技术教学的便利性,运用数学课件与数学视频代替学生动手操作,却忽略了学生的体验感,导致学生处于被动接受数学知识的状态,无法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

二、信息化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转变教师的数学教学理念

信息化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要想全面展现出信息技术的教育优势,需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只有教师全面接受信息化教学模式,才能够让信息化数学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地开展下去。首先,教师需要积极接受来自外界的新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思想,同时结合数学学科特征以及工作特征,对现代化的数学教育模式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与认知,要做到客观理解信息化数学教学的优势与特征,保障信息化数学工作的系统性与阶段性,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其次,学校需要不断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促使广大数学教师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工作。很多拥有多年教育经验的教师,习惯于结合教学经验来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的运用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基于此,学校需要多多给予教师参与信息化教学的培训机会,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自我学习意识,提升综合素养,使其能够高效、科学、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这样才能够真正帮助学生拓宽数学知识层面以及深入理解数学学科知识。

(二)知识讲授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单方面的授课往往收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可以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新型的探究式教学方法,改善课堂的教学质量。探究式教学指的是在课堂开始时以提出问题作为起点,在整个教学中过程围绕这个问题开展,鼓励学生分层次逐步解决问题。在课堂的提出问题阶段,如果运用信息技术,就可以更直观地展现问题,并在课堂的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快进入学习的状态。例如,执教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节约用水”这一课时,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如果水龙头没关紧,那么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会流失多少体积的水?”这个问题无法用观察实验来表现,因为一个小时对一节课来说太久了,但是教师可以事先将这个实验录制好,然后再在课堂上通过电子屏幕播放视频,先播放实验的开始步骤,用漏的纸杯代表没关紧的水龙头,然后将量筒放在滴水的纸杯下,开始计时,同时暂停视频,让学生讨论该如何计算体积,接下来可以结合运用视频的快进功能,让学生观察滴水一分钟、半小时以及一个小时之内的流失的水的体积。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把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更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结合信息技术,实现数学资源共享

当前我们处于大数据时代,数学教师更要做好数学课堂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工作,要结合信息技术实现数学资源的共享,对现有的数学课本知识展开拓展与延伸,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拓宽数学知识面。同时,要能够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协作,构建“自主探索、自主发现”的数学学习模式,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自己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在数学学科资源网络共享过程中,教师需要把生活中的知识、现象融入进去,可以是游戏、故事,也可以是场景,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创新性思维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善于结合信息技术,构建家校共同教育网络平台。学生除了在学校中学习的时间比较长,其余时间都是在家中度过的,所以只有实现有效、便捷、及时的家校互动,才能够让学生拥有较强的数学学习自律性。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科学化与合理化地运用信息技术,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个性化学习需求,设计完整的数学信息化教学方案,以此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而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除此之外,教师要善于借助于信息技术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与思路,为之后的数学学习奠定稳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晶.信息化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创设的实践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1).

[2]孔祥苑.智慧教育和大数据应用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20(5)

猜你喜欢
信息化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