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A校辅导员系列职称评审制度制定的集体决策优化方式

2021-11-17 07:09赵纹静郑巧婕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40期

赵纹静 郑巧婕

摘要:随着教育部对于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权力的下放,高校自主决策制定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和操作方案,高校辅导员属于教师队伍中的关键角色,处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前沿,是学生最直接的引导者,因此其职称评审制度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高校需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特点,对其采用科学恰当的决策方式。

关键词:辅导员职称;评审制度;决策优化;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0-248

2020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师〔2020〕10号),提出将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直接下放至高校,由高校自主评审、按岗聘任。

A校设立职称改革办公室,由校长亲自挂帅、党委副书记领导组织人事部长具体执行,全面推进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改革。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关系教师落实全面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素养提升、专业素质能力提升、强化队伍创新活力、引培一流人才、引导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等各个方面内容,系统性、导向性、复杂性、特殊性并存。

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制定过程中,涉及不同类型、不同学科、不同岗位、不同贡献程度,增大了教师职称评审标准制定的难度。本文重点探讨A校辅导员系列职称评审制度制定的集体决策方式选择,存在不足及优化策略。

一、A校辅导员系列职称评审制度制定的集体决策现状

集体决策主要有三大方法:

(一)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其要点主要在于自由畅谈、延迟批判、禁止批評、追求数量。针对解决的问题,相关专家或人员聚在一起,敞开思路,相互启发,以形成自由发言的热潮氛围,每个人都有竞相发言的意识,大家各自表达自己的观点,产生尽可能多的方案设想,不必深思熟虑,对别人的建议不作评论,鼓励独立思考、奇思妙想。

(二)名义小组技术。又称名目团体技术,是随着决策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对决策方法进行改进的一种定性分析方法。群体成员都出席会议,但小组成员各自先不通气,先背对背独立地思考并提出决策建议,而后面对面,陈述各自的方案,在此基础上,小组成员对全部备选方案投票,得出最佳赞同方案,以达成共识,提交管理者供决策参考。

(三)德尔菲技术。又称专家意见法,它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并邀请进行过相关研究或具有相关经验的专家。分别向专家提供与问题相关的信息,请他们各自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形成书面材料。在收集和整合专家意见后,管理者再将综合意见反馈给各位专家,并请他们再次发表意见,如果分歧很大,可以召开会议集中讨论,否则,管理者分头与专家联络。如此反复多次,最终形成代表专家组意见的方案[1]。

2020年,A校专职辅导员有44人,兼职辅导员有30人,兼职辅导员从行政岗和教师岗中择优遴选,行政岗中来自学团办和党总支的10人。是年,A校辅导员系列职称评审对象仅包括专职辅导员和学团办、党总支在岗人员,即共计54人。

在集体决策过程中,采用头脑风暴法,目的是充分激发54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群策群力推进辅导员系列职称评审标准制定。组织人事部长在党委副书记的领导下,召集事先分为10个团队的54人在10个小会议室进行半天集中讨论。讨论结束后,在学历条件、教学业绩、科研成果、带班成绩、自身荣誉获奖、学术交流等方面收集到55个点子,在到校时间、贡献程度、是否答辩、专家推荐、程序公正、公示时间、薪资待遇等方面收集到210个点子。随后,组织人事部长将这些点子进行分类汇总,经过大家确认后,整理出14个类别,汇总成44条建议,上报领导。

结果,学校召开院务会,校领导集体决策辅导员系列职称评审标准制定环节,组织人事部长通过头脑风暴法汇报的14个类别仅有4个类别被纳入标准制定范畴,提交的44条建议仅有12条得到原则性采纳。

二、A校辅导员系列职称评审制度制定的集体决策问题

综上,可以看出,学校组织人事部长具体执行的关于辅导员系列职称评审标准制定所采用的头脑风暴法是有漏洞的。具体来看有以下三个重点问题:

(一)重点子数量,不重质量。初步讨论提供了265个点子,提交44个点子仅有12个被原则性采纳。头脑风暴法鼓励敞开思路,畅所欲言,但此方法缺乏技术性,难以确保整个过程的全面性,参与者可能缺乏必要的技术及知识,无法提出有效的建议,且易受权威、多数人的影响,因此数量上去了,质量却很难跟得上。

(二)缺乏目标性。成员各抒己见,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没有目标靶向。32个点子与评审标准制定要求不符合,部分更是南辕北辙,头脑风暴法让主要的利益相关者和人员参与其中,全面沟通的同时,也可能会使讨论漫无边际,没有紧紧把握主题重点。

(三)讨论方式不合理。分10个团讨论,组织人事部长只有1人,无暇兼顾10个分团的实际情况,导致整个大团体营养不均,讨论的过程得不到全面性引导,头脑风暴实施的效果也会随之受到影响。

三、A校辅导员系列职称评审制度制定的集体决策优化方式

针对以上不足,分团数量和会议时间及相关安排均不变的情况下,建议如下:

(一)是将头脑风暴法调整为名义小组技术法,重视每个人的独立思考、深入思考。名义小组技术法在头脑风暴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结构化,在问题讨论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下,使用这种方法,最开始小组成员之间不会相互沟通,也不会一起讨论协商,小组只是名义上的一个群体,每个人的独立思考仍是自由的,这一名义群体能有效地激发个体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有不受彼此影响的独立创造过程,加上相互影响的讨论,结合了个人决策和群体决策的优点。

(二)是组织人事部长提前与各分团长讨论,给定辅导员系列职称评审标准制定的可能范畴,如学历条件和职称晋升年限等基本条件、教育教学业绩、科研业绩等三个一级指标,由分团长引导成员在一级指标范畴下进行讨论,增强讨论的目标性。

(三)是汇总整理10个分团的建议,再由组织人事部长和10个分团长投票选择最优方案。既结合10个分团的实际情况,又考虑整个讨论决策过程的整体性。除此之外,面对大量的决策优化方案,如何做出科学合理的选择也是一个重中之重。组织人事部长可采用具预知未来能力称号的德尔菲技术,其具有匿名性、多样性、反馈性和统计性四大特点,独立的决策意见结合全面综合的领域范畴、系统的分析整理加上科学的归纳处理使集体决策便于更好的抉择。

四、结语

本文以A校2020年辅导员系列职称评审制度制定的决策出发,以其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集体决策方式的头脑风暴法、名义小组法和德尔菲技术法,指出了A校辅导员系列职称评审制度制定的集体决策方式中存在的重数量而轻质量,缺乏目标性和讨论方式不合理三个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新的优化改良建议。本文的研究主要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也是为了积极的执行教育部对高校教师下放评审权利的通知。权利越大,责任就越大,技术越是发达就更加需要民众的民主参与,A校相关部门在优化职称评审集体决策方式的过程中,应继续重视完善职称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机制[2]。

参考文献

[1]王建军.学习型历史文献在德尔菲技术预测法中的应用初探[J].法制与社会,2009(07):265.

[2]扈文秀,卢妮,樊宏社.高校职称评定的群体决策行为分析及其规范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5(05):91-94+104.作者简介:赵纹静(2000-),女,重庆巴南人,重庆财经学院会计学院2018级学生,思考方向:集体决策优化。

郑巧婕(1998-),女,重庆长寿人,重庆财经学院会计学院2018级学生,思考方向:集体决策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