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玲
摘要:现阶段小学语文教材里面,大部分的课文当中都会配上一幅或者几幅插图。这些插图都是编者在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进行绘制的,其中的作用就是为了能够突出课文的中心思想以及对自然现象的表现等等。把插图和课文有机的结合到一起,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针对文中插图的重视以及运用,对于学生来讲在学习上有着很大的帮助。但是,很大一部分的教师对于这些插图都不是特别的重视,尤其是因为现阶段多媒体技术的出现,课件不断的复杂化,导致插图越发的受到忽视。在教学的整个过程当中,教师们一定要对于这些插图进行有效利用,使“小插图”发挥“大作用”,这样一来语文课堂的氛围才会越来越好。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0-269
一、运用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里面的插图色彩鲜艳、生动活泼,有着非常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和课文相比较起来更加的容易让学生产生兴趣,让学生能够对课文本身进行更加专注的学习。在对课文进行学习之前,教师能够通过运用插图的方式引导学生提升对于阅读的兴趣。比如说,在对《桂林山水》这样一篇文章进行学习的时候,一开始可以让学生仔细的观察文中的插图,都说说图画美不美,并且试着表达一下美在什么地方,接下来就可以让学生简单运用一些优美的词语对插图进行描述,在学生都说完了以后,再提出“那么作者会用什么样的成语、什么样的句子来描绘这样的美景呢?”从而引起学生对于文章的兴趣,再把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整篇文章的内容当中,这样一来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对新课有着一定的期待。
二、利用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当中所提到的事物,绝大多数都是学生并没有见过的,仅仅只是靠着文字上面的叙述,学生根本没有办法进行深入的理解。但是插图却有着非常直觀的特点,通过绘画的方式对文字当中内容表达上面的内容进行补充,使得学生和课本之间的距离不断靠近,让教师们能够在教学课程中更容易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师还能够对插图进行运用,突出课文当中的难点和重点,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记忆课文中的内容。比如说《小壁虎结尾巴》这篇课文当中一共有六幅插图,第一幅图所描绘的就是小壁虎的尾巴被蛇咬掉了。第二、三、四幅图分别描绘的是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第五幅图画的是小壁虎没借到尾巴难过地回家找妈妈,第六幅图是小壁虎发现自己的尾巴又长出来了。这个故事通过连环画的方式对课文进行呈现,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能够运用这里的插画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更好的学习。教师只要能够让学生看明白这几幅插图,学生基本上就可以对文章大体上的意思进行理解了,教师再结合讲解,学学生就能够轻易地掌握课文。这样利用插图,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程度,还可以对学生的世界观进行丰富。
三、借用插图突破教学难点
在某一些课文的内容当中,因为学生自身所掌握的知识有所局限,或者是课文自身就相对比较的抽象,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就会困难起来。相较“读文”来讲,“读图”所获取到的信息就会相对的比较直观以及具体,课文当中的插图能够化难为易,在最大程度上面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在用插图对课文中的难点进行解决的时候,可以有效的实现图文结合、以图解文、读文赏图,相互之间进行促进,让教学当中的困难不断减小。比如说《詹天佑》这篇课文当中,詹天佑所主持修建京张铁路,为了对陡坡行走是的困难得到解决,让火车可以非常顺利的到达目的地八达岭,詹天佑独具匠心,创造性地利用了“折返线”原理,从而减缓坡度,克服陡坡行车的困难。课文当中所体现的就是詹天佑所具备的不怕苦不怕累以及大胆创新的思想,学生在理解的时候也相对比较困难。学生如果仅仅只是依靠文字理解就会相对的困难,这种情况下教师一定要教会学生看图,再结合文章的文字,最后稍稍的给予一点点提示,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顺利掌握。这种形式的图文结合,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样就算是教师不用长篇大论也可以顺利解决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四、使用插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叶圣陶以前讲过:“图画不单单只是对文字进行说明,并且还可以提升小孩的想象能力。”课文当中的插图虽然仅仅只是一些静态的图片,只是对事物的某一些片段进行了侧面的反映,但这里面所蕴含这的内涵却是异常丰富的,能够更加有效的引起想象。教师在指导学生们对插图进行观察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知道插图当中所带有的内涵进行想象,然后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这样的一些静态的插图活过来。这样一来不但能够使得学生对课文有着更加深层次的理解,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比如说《雪地里的小画家》这首短诗里面,插图当中各种动物都在雪地里看着观察这自己的脚印。在整个授课的过程当中,教师让学生对插图进行观察并且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这是什么季节?他们在一起会说些什么?会看到什么等等一些相关的问题,这样就能够从插图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不断的培养。
五、应用插图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的整个流程当中,教师可以把文章中的插图当成是媒介,让学生通过说、写的方式让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对于插图的不断应用,不单单能够对学生的想象力以及观察力进行不断的培养,还能够使其创新思维以及表达能力都有着一定程度的提升。比如说《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当中的插图,所描绘的就是在抗美援朝时期,中国最后的一些志愿军战士将要离开朝鲜回国的时候和当地的人们告别的场景。这种形式的插图就是一种情境再现的重要依据,可以让学生对插图当中的所有人物都进行详细的观察,并且对插画当中所有人物的神情进行有效的捕捉,假设自己是插图里面的其中一个人,那么自己会怎么样去进行告别,尝试着讲一讲。这样一来不单单能够使得学生对课文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最重要的是能够使得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六、结论
总而言之,课本当中的插图也是属于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也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最简单直观的“教具”。插图虽然说比较小,但是发挥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只要能够对课文当中的插图进行一定程度的重视,让其作用充分得到发挥,利用其作用打好多样的语文基础训练,就一定会有着很好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陈燕萍. 统编本小学低段语文古诗插图教学使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9.
[2]李寒. 人教版小学英语教科书插图及其使用的实证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9.
[3]谢娜.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插图的运用策略研究[D].天水师范学院,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