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岩滨
当前,随着矿井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井下生产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和智慧矿山建设持续加快,煤矿现场安全管理难度和风险逐渐加大,由此带来了诸多新的考验和挑战。兰花科创唐安煤矿分公司以提升矿井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抓手,积极从安全生产指挥中心体系建设入手,构建了三级调度联合值班机制,促进了安全管理向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持续迈进,为新时代夯实矿井安全管理基础,引领地方煤矿安全发展开辟了新路径,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随着井下工作面不断向深处延伸,造成安全场所点多面广,安全管理范围持续增加,需要处理的信息量越来越多,同时现场检查力量不足,安全管理和控制手段单一,难以全面动态覆盖,造成安全管理矛盾日益突出,传统的安全管理、调度模式和监控手段未能适应矿井发展形势,迫切需要在安全管理上进行顶层设计,提高生产调度管理数字化、网络化、规范化和高效化水平。
以往的调度指挥中心采用每班2~3名调度值班员进行值机作业,调度平台16块LED显示屏监控区域仅能覆盖部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且部分井下监控摄像探头间歇式使用,没有实现动态使用和联网功能,无法实现井上下多角度、立体化和全覆盖,无法实时掌握各环节安全状况和信息处理情况。
现场作业进度掌握不全面,对存在的问题不能做到超前组织、实时指挥,而是仅仅停留在事后分析、事后解决。井上井下生产队组监控视频彼此独立,各专业应用系统网络通道和数据接口不统一、信息资源不共享且互不兼容。生产系统各职能科室专业监控数据系统分散管理,造成资源浪费、投入过多,综合利用难,无法实现系统管理、集中处置。
遇到井上下发生突发事件或发生专业性较强的突发情况时,调度值机员因业务知识有限,无法及时下达决策指令,仅能起到上传下达作用。同时在这种模式下遇到突发事件需要进行逐级汇报,层层等待下发指令,很可能在短时间内影响生产,错失宝贵的救援时间,无法有效快捷指导安全生产,从而可能引发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和人身伤亡。
唐安煤矿分公司牢固树立“安全事故可防可控”的理念,积极从观念重塑、组织重组、流程再造三方面进行安全管理顶层设计,提升了矿井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一是外出取经补“短板”。安排生产系统分管领导组织相关职能科室专业技术人员赴原潞安集团常村煤矿、原山煤集团霍尔辛赫煤矿参观学习安全生产指挥中心运行情况,进一步开拓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看到了存在的差距,凝聚了改革创新的共识,初步理清了工作目标、思路、任务和方向,确立了以数字化、系统化、智能化、远程化为方向,以监控融合改造、管理全面升级为路径,率先搭建视频调度监控数据信息平台,着力提升矿井安全预警预控管理水平。
二是管理变革探新路。积极探索专业调度值班、科队领导跟班机制深度融合建设,将原调度指挥中心职能进行优化升级,成立了安全生产指挥中心,通过突出一级调度(调度长)的重要性,明确二级调度(各科室专业调度)的职责和工作流程,规范三级调度(连队调度)的职责、工作流程和要求,持续完善值班工作台账和工作内容,真正摆正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充分体现了“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宗旨,为尽快推动安全生产指挥中心专业调度值班高效运转奠定了基础。
唐安煤矿分公司通过明确工作思路、规范调度职能和健全机构层级,优化了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牢牢把握了安全生产主动权,为矿井安全应急管理体系持续提升提供了保障。
一是明确指导思想。确立了“1234”模式工作法。“1”,即坚持“统一调度、归零为整、风险管控、强化应急处置、打造安全生产‘双内核’的指挥体系现代化,集中精力、联合值班、全程监控、协调上下联动,提升安全生产‘双引擎’指挥能力现代化”的一个原则;“2”,即突出“安全为先、生产为要”两个重点;“3”,即强化“全员、全过程、全天候”“三全”管理;“4”,即落实分析研判到位、应急处置到位、组织协调到位和统一指挥到位“四个到位”,初步奠定了安全生产指挥中心在现场安全确认、环节变化管理、作业过程监管等方面的制度优势。
安全生产指挥中心
二是优化机构设置。逐步构建了以“三级联合调度”为特点,“七科五队三长”为核心的调度指挥机制。“三级联合调度”具体指:一级调度,即正、副调度长;二级调度,即科室专业值机人员;三级调度,即连队专业值机人员。“七科五队三长”具体指:“七科”,即调度室、安全科、生产科、通风科、机电运输科、地测防治水科和监控中心;“五队”,即综放队、综掘一队、综掘二队、综掘三队、开拓队五个一线连队;“三长”,即一名调度长,由副总工程师及以上领导担任,两名副调度长,由副科级中层干部以上担任。构建了层级分明、运行顺畅、令行禁止的管理体系,为保证联合调度值班机制迅速有效地贯彻执行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唐安煤矿分公司围绕“重心下沉、关口前移、精准监管、源头控制、科学预防”的安全管理思路,从安全资金投入、管理体制优化、运行模式完善等方面下功夫,以制度建设筑牢了矿井安全管理基础。
一是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加强生产系统监控视频、信息数据全面融合力度,在采掘头面、转载机头、机电硐室、避难硐室等场所全部安设高清摄像头,扩展原调度指挥中心LED显示屏管理范围,做到井上下视频立体全覆盖、现场监管无盲区、动态监控全天候,实现专业信息系统资源共享,提高了矿井数字化、实时化、可视化和信息化水平。
二是优化管理体制。坚持“让专业人干专业事,把专业事让专业人管”的理念,将以往的综合调度转变为综合调度+专业调度+调度长,把以往的一人解决多专业问题转变为专业人员解决专业问题,提高了安全生产指挥的专业性、技术性、及时性和统一性,提升了人员工作效率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是完善运行模式。从生产系统专业技术科室抽调技术骨干轮流到安全生产指挥中心调度值班台集中办公,做到了即时协调指挥,为井上下生产连队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技术指导和监督服务,起到了第一时间解决安全生产瓶颈和环节协调的效果,促进了矿井安全生产高效运行。
唐安煤矿分公司把双预控建设作为专业调度的主要抓手,围绕安全风险管控和安全隐患治理重点,做到了变“被动应急”为“主动预防”,构建了风险隐患追踪、闭合、整改、落实四位一体管控格局。
一是实行风险巡查汇报机制。建立了井上井下全时段、全范围自上而下的风险巡查机制和报告机制。一方面,由各职能科室辨识井上下各作业场所风险,制定针对性管控措施,形成《风险管控清单手册》;另一方面,井下各连队班组长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要求,制定当班安全生产风险点及管控措施,确定现场监督责任人和监管专业调度科室,经逐层审核签字后在安全生产指挥中心显示屏上滚动显示,切实起到了“把安全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了矿井安全生产掌控能力。
二是实行分色上屏动态管控。风险管控方面,各专业调度充分发挥专业调度优势,对安全风险点进行颜色标注上屏,通过提前预估风险、果断采取措施,及时消除隐患,做到对自身专业的风险进行针对性管控,提升了应对矿井突发应急事件的决策效能。隐患管控方面,由安全科每天将隐患分色标注上屏,采取当日整改闭合的隐患不标注颜色,未整改完成的标注为蓝色,超过三天未整改完成的标注为红色,随后各专业调度根据公示的隐患负责监管本专业隐患整改,并根据隐患所标颜色跟踪督促落实,形成了安全隐患有人检查、有人闭合、有人验收、有人监管的新局面,推动了安全生产管理精细化质量稳步提升。
将各类安全生产信息资源集成到安全生产指挥中心,使采掘面、关键环节和非正常情况现场作业的全过程监管成为可能,做到了实时掌握井下各环节工作状况,起到了安全生产指挥中心“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处置”的关键作用。通过专业调度与工作面上下联动、相互提醒,对各风险点进行专业性、针对性管控,及时将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井上下发生突发异常事件,专业调度能及时做出准确判断,便于集体决策、下发指令,有效解决各类安全生产问题,切实提高了矿井应急处置能力。
标准操作,文明作业(精品示范岗位)
各专业调度根据生产动态与井下现场实时互动,提前预警安全风险,采取规范措施排除隐患。同时对各工作面区域进行变化管理,专业调度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实现安全风险管控无盲区。通过加强统一调度、联合值机、上下联动管理模式,以全面辨识评估风险和严格管控措施筑牢了矿井安全生产防线,既突出发挥了专业调度优势,又切实体现了联合值机的全面性和专业性,进一步提升了矿井突发应急事件的决策效能。
充分发挥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作用,具备了实时监控、动态管理、远程指挥、综合协调等功能,有效解决了新时期安全检查难、检查力度不足等问题,降低了安全管理成本,实现了安全管理更加实时高效、作业检查更加机动灵活。同时能够对日常安全管理、生产组织、地质资料等变化情况进行监控、记录,做到了各类安全信息资源共享,方便各专业快速采取措施、准确高效调度、集中统一指挥,为矿井提高安全管理分析和决策能力提供了现实依据,推动了矿井安全高质量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