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婷 周金秀 徐敏雪 刘文井 张维星
(兰州财经大学 统计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教育是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的千秋基业,老年教育是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的必然选择,老年大学是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阵地。中国老龄化人口保持每年3%—5%的增长率,到2020年60岁及以上人口已经高达2.64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8.7%。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要求大力发展老年教育。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十四五”期间将教育事业重点放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的发展目标。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对老年教育产业发展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发展老年教育事业,是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精神需求,增强老年人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会、激活老年文化消费、促进生活性服务业提档升级、推动投资增长和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最早研究老年教育的是美国的桑代克,他在其著作《成人的学习》中提出“许多年长者的智力并非是我们所认为的那般低下”,在此之后,关于老年教育与老年学习需求的研究不断完善,具体有以下研究角度:
老年教育政策角度。江颖和欧阳婷等(2020)[1]提出老年教育政策的属性转向以人为本,且面向全体城乡老年群体,由政策评价监督的方式实施,反映了老年教育政策的路径依赖。赵蓓(2017)[2]和张红兵(2020)[3]在剖析老年教育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了加大资金投入、支持社会办学、健全养教结合管理体制和建设支撑体系、发展老年开放教育以及加大研究力度等推进老年教育的策略。谭绍华(2018)[4]根据老年人性别、年龄、收入等基本特征,提出了完善老年教育制度的建议。
老年教育社会角度。刘孟(2014)[5]、王治芳(2017)[6]、国卉男和秦一鸣(2021)[7]通过分析不同地区的微观数据,发现当前老年大学和老年教育机构等覆盖面不足,无法满足老年人学习需求,在多个方面仍有发展空间,并据此提出了相关建议。积极鼓励老年人社会参与,他们是潜在的人力资本(舒倩,2016)[8]。如果有效地配置这些人力资本,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
老年教育的互联网角度。以互联网为切入点,提出积极应对老龄化的诸多措施,加快老年教育转型升级,促进教育创新发展(雷思睿,2018[9];陶薇、李国昊,2019[10]),推进社区老年教育数字化,大力发展在线教育(张立驰、张彦彦等,2020[11])。
其他角度。安旺国和蔡淑梅(2018)[12]通过梳理相关文献,证明了老年教育在我国备受关注,并且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提出了应对积极老龄化的建议。韩伟和李靖等(2019)[13]基于城乡老年教育不平衡发展,提出分工合作,教育公平等建议。
本文在厘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进行实地调研,了解老年教育的现状,发现老年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多视角、深层次挖掘老年大学的潜在目标客户,激活老年群体的消费潜力。结合结构方程模型从老年教育的需求端进行分析,结合积极老龄化理论,分安全、健康、参与3个维度展开探究,提出老年大学课程设置方面的建议。
本文采用兰州市调查数据,调查问卷以纸质问卷和网络在线两种形式发放。首先,对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结果显示安全需求度、健康需求度、参与需求度的Cronbach系数均大于0.7,信度较好,即问卷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其次,对各因子和总量表得分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最后,对数据进行逻辑性检查和完整性检查,将不符合逻辑的问卷数据剔除,并对缺失数据采用插值法进行填充。
为了研究影响参加老年大学的各种因素,本文利用Logistic回归进行建模分析。以是否参加老年大学作为被解释变量,其中“参加老年大学”赋值为1,“没有参加老年大学”赋值为0;以受访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安全需求、健康需求、参与需求作为解释变量。其中在文化程度项将未受过教育(文盲)、未读完小学但能够读写、小学毕业、初中毕业、高中毕业、中专(包括中等师范、职高)毕业、大专毕业、本科毕业、硕士毕业、博士毕业依次赋值为 1、2、3、4、5、6、7、8、9、10,数值越大说明文化程度越高;安全需求、健康需求、参与需求均指对应维度的需求总得分,得分越高说明受访者对该维度的需求量越大。本文分性别探讨影响参加老年大学的因素,运用Stata软件进行的男性受访者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男性受访者参加老年大学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男性受访者参加老年大学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中,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回归方程是显著的;在0.1的显著性水平下,回归系数是显著的。结果显示:年龄对男性受访者参加老年大学有显著正的影响,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倾向于参加老年大学。结合实际调查,部分老年人是因为还没有到退休年龄,虽然有很强的参加意愿,但是没有空余时间来参加老年大学。文化程度对参加老年大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文化程度越高,越倾向于参加老年大学。安全需求对男性受访者参与老年大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参与需求对男性受访者参加老年大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结合调查实际,参与需求涉及照顾其他老年人、养育孙辈、做志愿者、旅游、摄影等,参与需求越高,说明老年人参加的活动越多,使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参加老年大学。
女性受访者的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女性受访者参加老年大学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女性受访者参加老年大学的logistic回归模型中,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回归方程是显著的,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回归系数是显著的。年龄对女性受访者参加老年大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对女性的影响程度大于男性;文化程度对女性参加老年大学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文化程度越高,越倾向于参加老年大学,并且文化程度对男性的影响程度大于女性;健康需求对女性参加老年大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为了深入挖掘老年大学的潜在目标人群,分析参加老年大学群体具有的共性和未参加老年大学群体具有的共性,以及未参加老年大学的原因,本文首先进行系统聚类,初步确定可以将受访者分为4类,然后进行K-means聚类,将K设置为4,迭代19次终止,迭代历史如表3所示。
表3 K-means聚类迭代记录
迭代终止后,将所有受访者分成4类,第1类中有133个受访者,第2类中有53个受访者,第3类中有258个受访者,第4类中有148个受访者。第4类属于参加老年大学的群体,此类群体安全需求和健康需求较高,受教育程度较高,对目前生活的满意度较高,休闲娱乐的时间较多,大多还在闲暇时间看书、看新闻,是一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积极的生活状态。第1类属于未参加老年大学的群体,男性年龄普遍在60周岁以下,女性年龄普遍在55周岁以下,这类群体需求度较高,受教育程度较高,属于还没有退休的上班族,虽然他们目前没有参加老年大学,但是有非常强烈的需求意愿,同时在经济上能够保障其退休后参加老年大学的费用,因此这类群体是未来老年大学的潜在目标人群。第2类属于未参加老年大学的群体,年龄普遍在70周岁以上,对生活满意度较高,需求意愿相对较低,因为此类群体大多精力有限,所以不是老年大学的潜在目标人群。第3类属于未参加老年大学的群体,受教育程度较低,职业大多为农民,对各类需求度也高,未能参加老年大学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认为学费较高,二是现有的老年大学规模较小,有名额限制,这类群体也是老年大学的潜在目标人群,但是同时也说明老年大学的收费设置需要改革,需要降低学费门槛,扩大老年大学的规模。
当给定一个受访者的基本信息,要判定该受访者属于以上4种聚类结果中的哪一类,判断其是否是老年大学的潜在目标人群,即判断是否是聚类分析中的第1类和第3类潜在目标客户,本文运用Python软件结合朴素贝叶斯分析方法进行判别,当一个受访者的74个特征(features)依次为:性别为男性、年龄为46周岁、文化程度为高中毕业、职业是医生、对目前的生活状态评价是基本满意、完全不会使用计算机、每天休闲娱乐的时间是1—3小时、对于当前社会给予老年人的关注程度评价是非常满意、目前还未参加老年大学等,特征量化值依次为[1,46,4,6,3,4,2,1,1,0,0,1,0,0,1,1,0,0,1,1,0,0,0,0,1,0,1,0,0,0,0,2,0,0,1,1,0,-3,-3,0,0,0,0,1,4,4,4,4,4,4,4,4,4,4,4,4,4,4,4,4,4,1,4,4,4,4,4,4,4,4,1,1,1,1],判别结果显示归到第1类中,说明这个年龄为46周岁的未退休的男性个体,是老年大学的潜在目标人群。
为深入探究老年大学课程的合理设置问题,本文从老年教育的需求侧出发,利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老年教育各个方面的需求大小,从而建议老年大学在教育需求大的方面加大课程设置量。本文基于文献综述,参照许竞和李雅慧(2016)[14]的“课程类型上的供需状况对照”选取安全、健康、参与作为潜变量,其中安全潜变量有11个观测变量,健康潜变量有7个观测变量,参与潜变量有11个观测变量,具体名称见下文。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是逐层递增的,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论点:一是人的需求取决于他已经得到了什么,尚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求能够影响行为;二是人的需求都有轻重层次,某一层次需求得到满足后,另一个层次的需求才出现。本文依据马斯洛的理论和积极老龄化理论,把教育需求分为安全需求、健康需求、参与需求,其对应的需求层次是递增的。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H1:安全需求的满足对健康需求产生正向影响;
假设H2:健康需求的满足对参与需求产生正向影响;
假设H3:参与需求的满足对安全需求产生正向影响。
在模型构建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实证分析和研究假设验证,并对研究结果展开分析。首先,在软件AMOS中,构建安全、健康、参与等潜变量指标,用椭圆状表示;其次,将上文构建的相应观测指标按类别填充,以长方形表示;最后,在路径分析过程中,依据理论基础,绘制相应的箭头指向,设置因果关系路径图。对模型分别进行初次拟合和修正拟合后,发现修正后的模型中各项指标均满足模型检验与拟合优度的要求,说明修正后的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图1为修正后的结构方程模型图。
图1 老年教育需求度结构方程模型图(修正图)
1.潜在变量之间的关系
潜在变量间的系数表示某一变量的变动引起其他变量变动的程度。安全因子与健康因子之间的回归系数为0.93,表明老年教育的安全需求因子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健康因子就平均提高0.93个百分点。可以看出,增强安全方面的知识供给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从现实来看,老年人的安全状况直接影响其身体健康状况,安全是健康的基础,从而验证了前文设置的假设H1:安全需求的满足会对健康需求产生正向的影响。
健康因子与参与因子之间的回归系数为0.45,表明老年教育的健康需求因子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参与需求因子就平均提高0.45个百分点。从实际经验来看,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身心健康,才能更好参与各项活动,从而验证了前文设置的假设H2:健康需求的满足会对参与需求产生正向的影响。
参与因子与安全因子之间的回归系数为0.18,表明老年教育的参与需求因子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安全需求因子就平均上升0.18个百分点。可以看出,参与活动增加时,会增加安全方面的需求度,促进安全需求。从现实看,老年人参与的活动越多,对安全方面的需求就越大,从而验证了假设H3:参与需求的满足对安全需求产生正向影响。
2.潜在变量与观测变量之间的关系
安全因子与观测变量之间的关系。安全因子中的X1(遇到紧急情况时的自我保护措施)的回归系数为0.61,X2(家里防火防盗的方法)的回归系数为0.68,X3(识别并预防各种诈骗)的回归系数为0.67,X4(中高龄人安全用药知识)的回归系数为0.60,X5(外出时的交通安全知识)的回归系数为0.72,X6(使用智能家用电器)的回归系数为0.50,X7(老年人权益的法律知识)的回归系数为0.73,X8(养老财务规划)的回归系数为0.58,X9(老年人专享社会公共福利和优待)的回归系数为0.65,X10(学习做好家庭资产及遗产分配)的回归系数为0.52,X11(老年期居住房舍的规划与安排)的回归系数为0.54。其中老年人权益的法律知识、外出时的交通安全知识这两项的回归系数相对较大,而使用智能家用电器、学习做好家庭资产及遗产分配的回归系数相对较小,说明在安全需求方面,保护老年人权益的法律知识、外出时的交通安全知识是相对重要的。安全需求处于需求层次的最底层,是其他需求的基础,所以老年大学的课程应该融入相关知识。
健康因子与观测变量之间的关系。健康因子中X12(中老年常见病的防控知识与方法)的回归系数为0.68,X13(适宜中高龄人强身健体的运动项目)的回归系数为0.56,X14(健康饮食和食物营养搭配知识)的回归系数为0.57,X15(心理健康和情绪调适的知识和方法)的回归系数为0.53,X16(利用周边医疗卫生机构急救资源)的回归系数为0.66,X17(与子孙后辈相处的知识与方法)的回归系数为0.41,X18(有关人生信仰和死亡的知识)的回归系数为0.47,以上各因素都会影响老年教育的健康需求。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中老年常见病的防控知识与方法,其次是利用周边医疗卫生机构急救资源、健康饮食和食物营养搭配知识、适宜中高龄人强身健体的运动项目、心理健康和情绪调适的知识和方法、有关人生信仰和死亡的知识、与子孙后辈相处的知识与方法。由此可见,老年人对于中老年常见病的防控知识与方法的需求非常大。此外,在调查中有些老人提议可以设置老年食堂,这样不仅方便老年人的饮食,并且有助于他们身心健康。目前,年轻人因为工作忙,很少有时间为父母搭配健康营养,因此老年食堂、老年饮食保健教育的市场需求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潜力。
参与因子与观测变量之间的关系。参与因子中,X19(认识汉字)的回归系数为0.67,X20(照顾其他老年人的知识与方法)的回归系数为0.64,X21(使用电子通信设备)的回归系数为0.19,X22(养育孙辈婴幼儿的知识与方法)的回归系数为0.06,X23(做志愿者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服务)的回归系数为0.76,参与因子中X24(旅游的相关知识与注意事项)的回归系数为0.42,X25(继续钻研与自己职业有关的知识)的回归系数为0.78,X26(文艺与娱乐项目)的回归系数为0.70,X27(摄影摄像和数码影像制作)的回归系数为0.75,X28(能帮助自己再就业的知识与技能)的回归系数为0.68,X29(学习各种手工艺,如:插画、雕刻、陶艺)的回归系数为0.70,以上各因素对老年人参与需求方面均会产生影响。由此可见,继续钻研与自己职业有关的知识、做志愿者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服务、摄影摄像和数码影像制作、文艺与娱乐项目、学习各种手工艺(插画、雕刻、陶艺)等是相对重要的影响因素,在老年教育的课程设计中应该融入老年人参与方面的元素,更好地让老年人的思维活跃起来,同时预防老年痴呆症。
老年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宣传。老年大学可以通过举办书法展、绘画展、老年健身操比赛等一系列活动吸引更多老年人参与到老年教育中。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通过互联网方式宣传老年教育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为满足老年人对教育的需求,发挥老年大学的作用,需要联合多方力量通过政企合办来扩大老年大学的规模。首先,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办老年大学,社会是开办老年大学、激发老年教育市场活力的重要力量。其次,建立高校合作体制,高校建设老年大学是扩大老年教育供给的重要渠道。再次,加强与社区合作,社区是扩大老年大学供给的最简单有效的途径。最后,鼓励、支持农村地区建设老年大学,使优质老年教育资源流向农村,实现全民教育一个也不落下。
丰富的课程内容与舒适的教学环境能够吸引更多老年人参与其中。课程安排上,参照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受教育水平、个人喜好等安排课程内容,课程设置要有专业课与选修课;学制上,可以根据老年人的时间、文化程度等设置,不必按照传统的学期制;开展课外活动,如老年大学之间互相合作举办老年人联谊活动;此外,针对多数老年人的需要,老年大学可以为老年人设置促进就业岗位、提供专用校车、开设老年食堂、提供休息场所等。
好的教育离不开强大的师资队伍。首先,学校应向社会招聘具有专业技能并愿意为终身教育献策献力的热心人士。其次,老年大学可以和高校对接,鼓励年轻大学生,特别是艺术类学生充当教学志愿者。最后,学校应该鼓励有特长的老年学员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提高学员参与的积极性。
相对于传统老年大学教育,有效便捷的网络学习方式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趋势。“互联网+老年教育”服务模式是当今时代需要探索的重要方向。首先,实体机构可以利用数字化资源开发满足老年人线上学习需求的App软件、微信小程序与公众号,使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追踪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并精准推送其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其次,将线上远程网络教育与线下课堂教育相结合。针对社区老年大学线下课程教学问题可以建立信息化的线上模式;针对线上网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可以由任课教师线下进行辅导补充。最后,政府可以开办老年教育电视频道与老年教育广播电台,通过电视、广播开办专题讲座等,实现节目的服务性、互动性,满足老年人群的需求,达到老年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