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物资公司 颜晓宇,黄诚,蔡婧,尹申军,黄铭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创新工作室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发展。创新工作室在激发公司员工创新活力、促进员工技能提升、推动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适应新形势下的外部环境变化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近年来,物资公司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围绕公司“建设具有卓越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的战略目标,抓住智慧供应链“大数据支撑、网络化共享、智能化协作”的特点,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规范化特征,以“智能采购”“数字物流”“全景质控”三大业务链为支撑,内外两个高效协同、一个“智慧运营”为中心的国网现代(智慧)供应链管理体系,推动物资供应链运营管控能力与电网物资管理水平提升。
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对公司在创新发展与应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需要更深层次地挖掘公司管理与技术创新的点子。通过统一的平台建设,推动全公司员工掌握创新思想来源,提升员工发现创新点的敏感性,集中开展对全公司、全供应链创新研究点的收集与筛选,丰富创新思想资源池。二是要更加深入地开展创新人才培养。利用业务学习、创新研究、能力评估等方式激发员工对公司创新的思考与研究,为公司员工提供一套全方位、深层次、多维度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丰富创新人才资源池。三是需要加大力度打通公司技术创新新局面。通过不断推动公司与相关科研单位在基础应用技术与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思考与合作,逐步形成紧贴公司应用与发展、属于公司产权的技术资源。四是要进一步激活公司创新动力。通过有计划地设计与开展公司创新活动,推动一系列符合公司战略发展、业务实际发展需要的创新活动,打通业务部门间的专业壁垒,推动跨部门、跨公司协作,加快公司创新发展与应用。
创新工作室整体建设按照定位—功能—资源—机制的思路进行,通过对公司战略及相关方需求的分析,明确工作室定位和工作室功能,完成工作室的资源配置,以保证工作室有效运行,即建设支撑工作室功能实现、资源运转的机制。
创新工作室明确自身作为公司创新推动与发展的载体,通过对公司战略与相关方需求的梳理与分析,明确工作室对各方的价值,以此为出发点确定创新工作室顶层设计基调,明确创新工作室定位。通过对工作室业务流程与相关方需求的分析,明确其需求(如表1所示)。
表1 工作室相关方及其需求
落实相关方需求,明确创新工作室的定位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公司“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的战略,以服务公司和业务发展为中心,以能力为导向、平台为牵引,立足公司、服务公司,通过集知、集思、集智、集言,提升感知、规划、研究、策划、服务能力,打造信息感知平台、对外合作平台、人才培养平台、创新实践平台,建成作战地图、知识库、专家库、资源库、人才库、项目库,成为创新思想、技术、人员、动力策源地。
在明确自身定位的前提下,科学统筹规划创新工作室功能模块。一是根据创新工作室定位,科学合理地规划创新工作室的功能模块。二是根据公司创新工作特点,统筹考虑创新工作室发展方向以及公司业务特色,拆解细化创新工作室功能模块下的场景内容。三是根据公司业务发展实际与创新需求,合理调整创新工作室功能细化具体内容,保障创新工作室功能,设计能够长期、稳定、高效地服务公司创新工作。
公司创新工作室功能模块分为信息管理、人员管理、活动管理、日常管理、项目管理等五大模块,各模块下具体细分(如图1所示)。
图1 公司创新工作室功能模块及其分类
智慧供应链作为公司业务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其建设围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开展,结合业务实际拓展,形成深化创新场景。
在对公司智慧供应链打造升级的过程中发现,智慧供应链对大数据、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渗透性更强,数据的可视化与移动化特征更加明显,其创新发展对技术创新发展敏感性、数据连通共享、业务协同、人才协作等方面的要求更高。为更加全面、高效地服务公司及相关企业,打破当前供应链在信息资源、专业、人才等方面的物理范围限制,公司依托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包括云服务、云空间、云搜索、云浏览、云社区、云应用等一系列资源分享应用,搭建创新“云”工作室,为智慧供应链的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创新工作室资源是指在工作室正常运行下的功能使用模块中,为创新工作室发挥其创新引领与推动作用,使其具备应用价值的资源要素。按照创新工作室功能定位的设计,结合智慧供应链特征分析,对支撑创新工作室的设备、技术、专家、平台、智慧供应链潜在资源等资源要素进行开发与梳理,并全方位、多层次、系统性地调整优化和重组,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立体化、科学化、动态高效的资源服务体系,以提高创新工作室的运转效率,最大程度保障公司员工对创新工作室资源的应用。
图2 创新工作室资源配置图
1.搭建数据“云”中心,实现资源信息互通共享
利用硬件设备及软件系统、专家等资源和智慧供应链流转信息等潜在资源,一是将公司运营、专业、人才、培训等数据进行互联互通,打破部门壁垒。二是实现智慧供应链中与供应商、设计院、第三方物流、质检机构等单位业务流、实物流数据的互连互通,打破信息壁垒。三是促进智慧供应链建设与应用、公司发展等相关的内外部资料资源互联互通。
2.搭建柔性“云”智库,推动创新智库体系建设
一是利用设备、工作室四大平台、公司员工等资源,工作室日常运营由柔性组成的新进员工团队负责进行;二是工作室活动举办将视主题组织不同业务骨干或专家团队联手进行;三是将公司新进员工、业务骨干、专家等纳入智库体系,按项目需求组建柔性团队,推动实施公司各项目;四是与公司外部合作单位、其他单位的创新工作室形成智库合作机制。
3.搭建展示“云”平台,发挥创新文化基地效应
利用展示设备、员工、工作室四大平台及一图五库等资源,一是通过“大云物移智”等技术联动公司内外部信息系统资源智能展示相关内容;二是面向公司内部及参观人员的展示内容包含公司发展历程、智慧供应链推动进程、公司双创成果、优秀人才、项目开展情况、智慧供应链相关数据等;三是利用科技手段为青年员工展示技术或产品创新提供展示舞台。
4.搭建创新“云”学习,打造创新智慧集聚基地
利用设备、软件、系统、专家、工作室平台等资源,一是通过模拟演练,为员工模拟创新操作学习提供技术支撑;二是不定期举办创新分享、主题学习沙龙或培训活动,为创新提供肥沃的土壤;三是以解决公司存在的问题为导向,定期开展头脑风暴、论坛等专题讨论会议,联动公司相关技术骨干、专家参会,激发员工思考;四是联动智慧供应链相关方,如供应商、供电公司物资部门等专家人员举办论坛、分享会等,掌握相关方需求与发展情况。
创新工作室作为公司创新发展的活力之源,能为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难题提供思维和技术创新的平台,为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提供学习与成长的环境。在创新驱动发展理念下,不断引领和激发员工的创造性思维,助力公司技术革新。作为公司跨部门协作与交流的平台,整合公司各相关部门的人才与资源,实现信息共享,打破部门壁垒。汇聚公司内外部相关的专家与技术资源,不断夯实工作室在创新发展道路上的创新理念、理论和技术资源基础。打造创新工作室已成为公司目前创新发展的内在需求,符合公司现阶段对创新发展的需求和目标。
通过创新“云”工作室,对公司未来在创新领域所需要的创新思想、人员、技术以及动力有效融合,将更好地发挥创新工作室凝聚创新、开展创新、推动创新的作用,为持续提升公司智慧供应链的创新研究与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