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士军 若非
编者按:
随着抖音、快手、火山、西瓜、秒拍等短视频平台的崛起,拍、发、刷短视频正成为越来越多网民主要的网络生活内容,尤其是刷短视频,几乎成了全民普及的“大眾化娱乐”。在各种场合,捧着手机表情投入地刷短视频的人随处可见,老、中、青、少各个年龄层次的都有,越来越多的人正进入刷短视频成瘾状态。
无事刷一刷,有事拍一拍……短视频火爆,以至于越来越多的人对短视频成瘾
陈玲原是一家商业银行的职员,每天有写不完的材料,出不完的数据报表,感觉工作既枯燥乏味又压力巨大,唯一轻松的时刻是睡前刷手机。不知从何时起,她爱上了刷短视频,五花八门的视频内容让她身心放松,一刷就停不下来,常常刷到凌晨一两点。睡得晚,第二天她要靠闹钟才能起床,上班时经常打不起精神。
陈玲明知不该沉迷短视频,多次发誓晚上早点睡,但至今没能摆脱短视频带来的困扰,因为睡前刷短视频已经成了她的生活习惯。
像陈玲这样有一定自制力的成年人尚且沉迷刷短视频难以自拔,更不用说一些缺乏自制力的孩童了。上初中二年级的小婷,自从拥有了一部智能手机,便迷上了刷短视频,经常捧着手机独自傻笑。特别是暑假,父母要上班,她经常独自在家,刷短视频的时间越来越长,有时几乎一整天都捧着手机。父母意识到问题严重,劝小婷少看手机,还强制将她手机里的几个短视频APP卸载了。可小婷听不进父母的劝告,重新安装了那些APP。父母一气之下没收了她的手机。但没过几天,小婷为了刷短视频,就用压岁钱偷偷买了一部新手机。
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发起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20%的青少年“几乎总是”在看短视频,另有接近10%的人“每天看几次”短视频。
容易沉迷短视频的还有时间相对宽裕的老年人。相比于在互联网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老年人对互联网的好奇心更强烈,对短视频的热衷程度甚至超过年轻人。年近七旬的洪女士是一名退休教师,独居。住在同城的女儿怕她寂寞,教她学会了上网刷短视频。让女儿始料不及的是,洪女士很快对短视频着了迷,一刷就是几个小时,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洪女士以前生活很规律,一个人吃饭也要认真炒俩菜。但自从迷上了刷短视频,她经常凑合着吃饭,有时吃泡面,有时干脆吃几片面包喝点牛奶,从饮食、睡眠到锻炼,生活规律全乱了。
据北京贵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发布的《银发人群洞察报告》,截至2020年5月,中国50岁以上移动设备活跃用户规模超1亿。而“看短视频”是这类用户最主要的娱乐方式。
可以说,当下短视频火爆,已经到了不论男女老幼皆可能“黏屏”的程度。没事刷一刷,有事拍一拍……公交车上、地铁里、饭桌上,甚至马路边,到处都是“刷屏一族”。一份短视频用户研究报告显示,短视频已成为网民最大众化的视频应用,也是互联网日益依赖的娱乐方式。但与此同时,刷短视频成瘾问题也正成为数字化时代网民面临的新烦恼。
刷短视频成瘾危害极大:耗费时间,破坏生活节奏;抑制思维,消磨斗志;青少年盲目模仿,被不良信息误导;老年人健康受损,一不小心还会上当受骗……
不少人觉得,短视频刷一刷、看一看、笑一笑就过去了,无伤大雅。但事实上,一旦刷短视频成瘾,危害甚大,堪比精神鸦片。
首先是耗费时间、消磨斗志。
杨帆是个20多岁的小伙子,研究生毕业后在北京闯荡,在影视行业做新媒体推广。因才思敏捷、工作有激情,入行两三年他便崭露头角。今年5月,杨帆打算调整事业方向,做影视内容创作,于是辞职宅在出租屋里自学相关知识。其间,他天天看影片、读剧本、练习写剧本,累了偶尔刷刷短视频。但就是这偶尔一刷,后来完全打乱了他的生活节奏,也改变了他的事业走向。刚开始,杨帆只是在学习的间隙选择性地刷刷影视类短视频,顺便了解一下圈内信息。但刷着刷着,他就停不下来了,不但挤占了学习时间,后来连吃饭、睡觉的时间都能耽误。一个视频刷完,手指一动就到了下一个,无穷无尽的信息让他欲罢不能。更要命的是,他渐渐发觉,研读剧本时会不自觉地伸手摸手机;在构思剧本情节时注意力无法集中,有时刚写了几行字就写不下去了——不仅生活节奏被打乱,思维系统也被破坏,根本无法正常运行。这让杨帆感到害怕,他赶紧重新找了一份工作,仍做老本行,事业转型的计划就此告吹。尽管如此,工作之余他还在刷手机,甚至工作间隙也会偷看短视频,连这份过去做得得心应手的工作也业绩平平。更可怕的是,他渐渐失去了往日的斗志,变得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有专家认为,刷短视频成瘾对人的最大危害其实并不是浪费时间,而是让人的大脑停止思考。目前大部分短视频平台的内容泛娱乐化,除了打发时间,没有太大实际价值,若网民沉迷刷短视频,长期处于过度娱乐化状态,思想会麻痹,想象力与思考能力也会退化,最终沦为短视频的奴隶。
其次,刷短视频成瘾对未成年人危害巨大。
除了让大好时光悄悄溜走,一些不健康的内容还会污染视听,扭曲未成年人的价值观,让他们在短暂的视觉冲击中观念错位、信念动摇。
2020年有一则新闻让人震惊:深圳市一个11岁小女孩因特别喜欢一位主播,偷用父母的手机给对方打赏近200万元。类似事件并非偶发,而是经常见诸报端。尤其是近几年,一些短视频平台流行直播热,主播的收入主要来自观众打赏。而观众中不乏未成年人,他们刷视频时很容易被这些又唱又跳的主播吸引,偷用父母手机里的钱进行打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主任周荣庭认为,一些短视频平台内容良莠不齐,充斥着荒诞离奇、搞笑搞怪的内容。而搞笑搞怪都能成为名利双收的网红,其不良示范效应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一些劣质视频或直播内容还会误导中小学生,引发模仿,导致青少年做出各种不该做的事情,比如早孕、炫富、自虐、恶搞、过度整容等。
最后,刷短视频成瘾对老年人的危害也是多方面的。
年逾六旬的老王原本在老家生活,后因摔了一跤导致腿脚留下后遗症,被儿子接到省城照顾。为了让老王打发时间,儿子给他买了一部智能手机,教他学会了刷短视频。很快,老王就刷上瘾了,不但户外活动越来越少,眼睛也渐渐出了问题,看东西有重影、干涩疼痛、流眼泪。到医院一检查,被确诊为眼干燥症,原因是用眼过度。儿子意识到这是手机惹的祸,叮嘱父亲不要再看手机。老王嘴上答应了,背地里却照看不误。今年5月,月退休金四五千元的老王开口跟儿子要钱。儿子觉得蹊跷,一问才知道他的钱都在网上买酒了。原来,老王从视频里看到囤酒增值的信息,陆续囤了很多所谓的“名酒”。儿子一听就知道父亲被骗了……
近年来,因沉迷短视频而上当受骗的老年人越来越多,有被假靳东骗情的,有被假马云骗钱的,有误信偏方治病进了ICU的,各种被骗案例简直数不胜数。
把握好刷短视频的度;给老人、孩子有效陪伴和正确引导……应对短视频上瘾,除了平台规范外,更重要的是用户自律
刷短视频成瘾是病,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想要治病,就得对症下药。
刷短视频容易上瘾,从客观上看跟短视频的特性有关。它形式新颖、内容新奇、轻松幽默,很容易抓住用户的心。而且短视频APP具有“个性化推荐”功能,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为用户精准推送符合其兴趣爱好的内容。从主观上看,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人们需要一些娱乐产品以缓解压力,而短视频恰好内容直白搞笑不费脑,直奔主题,能迅速刺激观众,让人得到放松,进而陷入无止境的“沉浸式快乐体验”中欲罢不能。
针对刷短视频成瘾现象,早在2018年7月,国家网信办就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了网络短视频行业集中整治,依法处置了一批违法违规平台。随后,国家网信办指导组织短视频平台试点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如今国内已有20多家主要网络视频平台相继上线该系统,对抑制青少年短视频成瘾、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也有各方人士建议平台上线老年人防沉迷系统,效仿青少年保护模式,设置老年模式,过滤掉那些涉嫌诱骗老年用户的内容,以及设置观看时长,提醒老年人不要沉迷等。除了强化监管、平台自律外,相关人士还建议增加优质内容供给、线下拓展娱乐空间丰富文化生活等,以多种形式帮助网民避免刷短视频成癮。
但任何客观措施都不是万全之策,手机只是工具,短视频APP只是软件,能否避免刷短视频成瘾,用户自身努力才是关键。综合各方观点,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了解心理需求,尝试任务管理。把自己沉迷短视频的心理需求挖掘出来,尝试着有针对性地对自己进行任务管理。比如1小时要做的事,分成多个10分钟就能完成的小任务,并在完成之后给自己小奖励。久而久之,现实中的问题慢慢变少,心理压力就会缓解,健康的生活方式就会逐渐取代刷短视频。
构建避免上瘾的环境。可以借助外力,比如向朋友、家人求助,让他们成为你对抗上瘾的帮手;也可以借助空间的力量,在物理空间上和上瘾的东西保持距离。比如在屏幕上使用时间统计,或设置提醒闹钟,对自己刷短视频限时;少用手机处理日常事务,关闭非必要的通知,尽量减少网络信息干扰;等等。
多在现实生活中寻找乐趣。最重要的是学会自律,把握好刷短视频和自我思考的度,让理性主导大脑,让生活多一些诗和远方。比如闲下来时散散步、听听歌、读读书、看看电影、养养花、逛逛公园,或者做做美食、家务,都能找到不一样的体验。
此外,对家中的孩子和老人,要多一些陪伴和引导。对于孩子,陪伴是最好的管理,引导是最好的教育。最有效的方法是走近孩子、了解孩子,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老人来说,被重视和理解,胜过任何防沉迷系统。儿女要常回家看看,了解老人的内心需求,多陪陪老人,多带老人外出,让老人享受到天伦之乐。新时代的尽孝,不仅要保障老人衣食无忧、身体健康,更要对老人进行文化反哺、情感照顾,让老人的精神世界充满阳光。
【编辑:冯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