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堂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深刻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方针、目标任务、战略举措。全面准确理解和把握全会精神,对于动员和激励全党全国人民抓住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通览全会《公报》《建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这次全会的核心要义可以概括为“取得新发展成就”“进入新发展阶段”“描绘新发展愿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等五个方面;五个“新”构成一条清晰的逻辑主线,贯穿全会始终,为未来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时代坐标、目标任务、方向引领和战略重点。
1.取得新发展成就:坚实基础。“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依法治国取得重大进展,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一步彰显;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新的一大步,让进入动荡变革期的世界,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风景这边独好”的神奇魅力。这些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是党和人民艰辛奋斗的成果,更是继续前行的新起点,充分彰显了党的坚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人民的力量,不仅为决胜“十四五”、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更加坚定了“四个自信”,进一步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2.进入新发展阶段:时代坐标。人生有不同的成长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任务。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亦是如此。“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及时对所处发展阶段作出分析判断,确定阶段性的目标任务,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智慧。“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进入新发展阶段,意味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入新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让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新阶段的主旋律。关键核心技术既是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瓶颈,也是我们的最大隐患。必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发展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当今世界,百年未遇之大疫情全球肆虐,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兴风作浪。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环境,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3.描绘新发展愿景:目标任务。美国学者卡耐基曾经说过:“目标是成功的基石,是成功路上的里程碑。”目标至关重要,目标就是方向。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共实施了13 个五年计划或规划,是世界上中长期发展规划最多、效果也最好的国家;一个又一个五年规划(计划)为中国的发展进步标注出清晰的时间表、路线图,一幅又一幅美好蓝图在一个又一个五年的接力中变成现实。正是这一个又一个五年规划(计划),带给中国和世界一个又一个惊喜,诠释着中国制度和中国之治的独特魅力。这次全会在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我国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坚持立足国内和全球视野相统筹,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坚持中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贯通,坚持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协调,对“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对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进行了清晰展望,提出了一批具有标志性的重大战略;把短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衔接、协调、统一起来,增强战略一致性,有利于明确前进方向,凝聚社会共识,接续推进重要领域改革。在一次会议上将五年规划与远景目标统筹考虑,同步作出安排,这在党史、新中国史上只有两次,另一次是在1995 年9 月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 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谋划未来的远见卓识和继往开来的历史担当。
4.贯彻新发展理念:方向引领。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新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回应社会关切,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中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国在新发展阶段谋划和推动发展的根本遵循与行动指南,也是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发展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强调:“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只有将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各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上,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才能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全会作出的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坚持系统观念等重大论断,都是对新发展理念的创造性坚持和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新阶段实现新发展必须坚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5.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重点。2020 年4 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重大命题。在这次全会上,他进一步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对“十四五”和未来更长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路径作出的重大调整完善,是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是一项全局性大战略、深层次大变革、系统性大举措,既要加强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也要把握工作着力点。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要依托强大国内市场,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要立足国内大循环,发挥比较优势,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要深刻认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意义,坚持围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谋划发展、制定规划、推动工作,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