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三令五申要求坚决遏制形式主义,收到阶段性效果。一些地方以评价考核压实干部责任,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不过,一种所谓“三点工作法”的形式主义新变种正在萌生,成为应付考核,“以空对空”的新形式。
挖空心思找亮点。调研发现,部分地区自我宣传同质化严重,区别可能只是换了地名。一些地方为了尽快“出挑”“冒尖”,甚至要保护“想之不易”的“创意”。一名基层干部透露,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所在单位为“防止创意被偷学,体现工作独创性”,策划和举办活动前都强调保密,直到办完活动才“宣传”。为了体现工作亮点,一些单位另创“奇招”。西部某国企成立了一支女子工作队,打破了野外抢险工作只有男性的先例,获得媒体关注。但后来发现,这支女子工作队只在媒体采访时才外出工作。
左支右捂藏弱点。除了要把正面优点宣传出去,还要把负面缺点压下来。基层干部表示,100篇正面报道可能抵不上1 篇负面报道的影响大。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缓和后,各地生产企业纷纷复产复工。在某地的一项创新举措通气会里,当地干部先是“诚恳”向记者介绍这项创新举措带来的益处和未来可能暴露的潜在风险点,但又希望“记者朋友多写益处优点,风险点就不要写出来”。一名基层干部说,有的领导为了政治前途,会有意遮遮掩掩,争取把烫手山芋传到下一任。
人浮于事拼绩点。基层工作脱实入虚的一大症候即在于考核机制不健全、不合理,导致基层单位人浮于事,刷“无效绩点”。一名基层干部表示,日常为群众解决的问题“太普通”,写到工作成绩里不显眼;可如果在村里铺几条路、修几座桥、建几个种植基地,就算这些设施产业用不上甚至是负收益,也能作为工作成绩体现在报告里。受访基层干部认为,考核激励是有效的,但要进一步完善考核细则。对于事关基层群众利益的考核,要敢做加法,鼓励干部多为百姓做实事。对于不合理的“虚事”,要大刀阔斧做减法,为基层干部减负松绑。
为打好防风险攻坚战,今年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建立并落实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
近日,全国首个省级财金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组——青海省财政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领导小组成立,该小组规格很高,省委书记王建军、省长信长星均为该小组组长。
“双组长设置非常重要,说明地方对财政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高度重视。重大风险防范是目前中国三大攻坚战之一。”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说。
此前不少省份单独成立政府性债务管理领导小组,小组组长一般是由省长担任。一些省份成立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领导工作小组,一般由省委书记担任组长,省长担任副组长。多名财税专家分析,中央要求落实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目的在于压实地方防风险主体责任,牢牢守住风险底线。
在青海,王建军强调,要按财政金融政策办事,不触碰底线,不擅自妄为,不任性用权,做财政金融工作的行家里手和清醒人明白人,围绕“风从哪里来、险在何处生、找准风险点”来守住底线。要把管住人放在防范化解风险的首位,事都是人做的,人都是做事的,人对了事就对了,想干事、会干事、不出事的高招和先手就是强化监管,切实做到管住人、看住钱、扎牢制度的防火墙。
对外经贸大学毛捷教授分析,防风险靠下发政策文件很难真正管住,尤其是人没管住的话,一些制度就会被突破。因此要真正管控好风险,关键在于把人管住。青海省委书记和省长都是当地财金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组组长,这对当地领导干部防风险工作激励监督作用比较强。
受经济增速放缓等影响,近些年青海经济增速放缓,目前当地也正在稳步恢复疫情后水平。青海省财政自给率比较低,主要依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中国政府债务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吉富星认为,青海县级财力弱、化债能力较弱,此次省级成立财政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组,更有利于防范化解当地债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