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青少年党史国史教育工作,是新时代党的领导下中国革命建设得以“薪火相传”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各地关工委针对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探索新思路、新形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期《探索研究》栏目把他们中的部分优秀成果总结呈现给读者,以供参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2月20日的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各地关工人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努力解决好各地青少年在党史国史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发挥地方优势,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为“薪火相传”的工作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我们总结了近一年来各地关工委的工作调研报告,把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探索成果呈现出来,归纳出以下两个特点。
一是从“讲”到“演”,在形式创新方面“各显神通”。
新时代的青少年党史国史教育,不能就史论史生搬硬套,需要不断丰富教育活动的载体,组织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甚至是寓教于乐的形式,这样才能在年轻一代当中形成更好的影响力。在这方面,柳州市关工委做出了很好的探索。他们把党史国史以更贴近实际、贴近青少年群体的“讲”与“演”融合的宣讲形式,向广大青少年进行传播,增强了党史国史学习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在党史国史教育、红色基因传承的宣讲中,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小故事”讲“大道理”。这样的举措,让青少年的党史国史学习真正能够做到“坐得下来、听得进去、学有所获”。
湖南省关工委则是在线上开设“红色故事汇”栏目,线下挖掘红色资源,编印红色书籍,他们制作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知识读本分发到各个中小学校,这些行动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川省内江市关工委则邀请知名音乐人创作歌曲、制作音乐教材,并联合市教育局发文,要求各学校学生学习传唱;发动学校组织歌咏比赛等文艺活动,抒发青少年爱党爱国的情怀。
二是充分利用当地革命历史资源,让红色教育基地“活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寻访革命圣地延安的革命遗迹遗址时强调:“要注重发挥好红色文化资源和红色教育基地的作用,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了解党的历史,传承党的优良作风,坚决跟党走。”从理论和实践上阐明了红色教育基地对思政育人的重要作用。
目前,延安共有革命旧址445 处,革命纪念馆30 座,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3 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4 处,革命烈士陵园15 处。延安市关工委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革命历史教育资源,大力推进“馆校结合”,与当地中小学校合作,培养革命纪念馆、展览馆的小小讲解员。把在以往的党史国史学习中,学生们作为观众、听众的角色,变为“讲述者”的角色。角色的转变意味着责任和思想的转变,也让党史国史的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则把已经建立起的大量革命历史教育基地,与文旅产业进行有机结合,把“因地施教”的多样化形式发挥到了极致。
目前,兵团14 个师和180 多个农牧团场已建成具有规模的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团史馆97座,其中,有6 家被中国关工委授予“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兵团以此为依托,打造了一批红色旅游产业链,通过产业的打造,深挖“红色文化”、“军垦文化”和“老兵精神”,不断扩大红色文化旅游内涵和外延,打造建立红色旅游平台,丰富红色文化旅游载体,让党史国史教育收获了多方位的社会效益。近些年,他们推出了“新疆10 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沙海老兵节”、兵地青少年夏令营、小兵训练营等系列红色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强化“兵”的意识,提升“兵”的能力,彰显“军”的属性,传承兵团的红色血脉,继续弘扬老兵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精神。这样生动的形式,让下一代在知行合一的体验中,对红色故事、红色精神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各地开展的党史国史教育各具特色,不一而足,但其中也不乏困难和问题。
柳州市关工委在调研报告中就提到,目前,地方上存在区县宣讲队伍的建设和组成不平衡的问题;四川省内江市关工委也在他们的报告中提出了“五老”在参与对青少年的教育宣讲过程中,存在“工作力量稳定性不够,队伍建设乏力,工作方式创新不够、教育形式单一,舆论社会氛围不浓”等困难和问题。
此外,记者近日还通过电话和邮件的形式,对一些地区的青少年进行了采访。他们中的一些人反映平时除了历史课外,很少能接触到党史国史教育内容。当被问到更希望以什么样的形式获得相关知识的时候,他们表示,因为平时课业压力比较重,不会花太多时间在阅读相关课外书籍上,但自己会经常观看某些社交软件上的短视频,如果能制作一些短小的故事,自己会更愿意利用闲散时间通过这种方式学习。
由此可见,一方面,不同地区在针对青少年的党史国史教育方面仍存在力度上的差别;另一方面,形式创新仍然是青少年学习党史、国史过程中一个需要突破的重要课题。特别是新时代环境下成长的一代,对于网络化形式更为适应、需求更高。这就要求我们的宣讲教育方式不能仅仅停留在“照本宣讲”,而是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用故事化、可视化甚至互动化的形式为青少年提供“沉浸式”的体验。
近期,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徐飞。针对“党史国史教育如何创新发展,以适应互联网环境下成长的一代年轻人”这一问题,徐飞认为,现在年轻人接触电子产品比较多、占用时间也比较多,操作水平也很高,这就需要把经典的党史国史内容融入这些应用场景中。例如,制作一些故事短片上传到手机的App 软件平台上,用生动、简短、通俗的形式,甚至是年轻人喜欢的语言,让年轻人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碎片化学习。此外,他还建议,目前各地的中小学党史国史教育缺乏统一标准,有关部门应印发统一的简易读本,作为课外教辅材料以方便青少年阅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