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政治动能解码
——内涵样态、运行机制与优势彰显的三重审视

2021-11-15 02:28沈江平金星宇
社会观察 2021年5期
关键词:动能马克思主义政治

文/沈江平 金星宇

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矢志现代化建设的历程,面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事实,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学者都在试图破解成功引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动能密码。但当前国内外学界对于该问题的研究整体上呈现过度强调经济而忽视政治之维的思想倾向,更有甚者,“将成绩归结于经济,将问题归结于政治”。实际上,政治作为服务于一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在社会运行系统中发挥着治理枢纽的作用。因此,有必要立足新时代,在比较视野中重新审视中国社会发展的政治动能及其内在品质,着眼于其内涵样态、运行机制、优势彰显的梳理和发掘。这不仅有助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进行深切把握,更有利于我们全面思考和认识新时代中国现代化发展之路。

新时代政治动能的内涵样态

新时代政治动能,指的是由中国共产党居于核心领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历史新方位,基于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的新变化,通过理论创新、文化孕育、制度保障、价值引领等路径交汇产生的新的政治力量,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当然,新时代政治动能的发挥并非漫无目的和肆意扩展,而是受这一时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状况的影响和规约,这恰是中国特有的治国理政逻辑约束尺度的反映。

首先,新时代政治动能体现为以发展性视野诠释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进而提升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的动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制度建设的基础之上,通过完善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以及一系列具体制度安排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解决人民生活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所遇到的问题。这种面向主要矛盾之变产生的政治制度性安排以保证人民民主权利和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作为着眼点,实际上是为主体选择和自身能力发挥提供了一个公正有序的平台,而人的能力发挥构成了增进社会发展的主体动能。需强调的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过程也是使我们更为聚焦国家治理根本任务和工作重心的践履过程,从中产生的主体动能和制度动能又可进一步转换为推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动能,这有赖于治理能力的提升和对国情认识的高度自觉。

其次,新时代政治动能体现为以革命性视野考察党内外政治生态变化并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来夯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领导力的动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坚定的政治决心和顽强意志面对党内风险和考验,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不断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下大力度整风肃纪、惩治贪污腐败行为,以空前之势持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命、自我提高的能力,为我们党面临新形势、提出新任务和解决新问题提供重要的政治基础。实现党的领导动能与自身发展动能相互协调,有助于在保持党内团结统一基础上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综合各方优势主动适应实践条件的变化,从而有效地汇聚党在领导实现伟大民族复兴全局中的万钧之力和澎湃动能。

再次,新时代政治动能体现为以价值性视野度衡人民群众精神状态变化来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动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百年传播与发展历程,不仅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属性和真理力量,显示了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先进性,更积淀为中华民族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和实践力量,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现代化模式建构的发展目标、体制模式、战略选择、社会文化及其价值体系等。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同心共筑现代化建设的思想高地。此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国人的精神共识和价值诉求,贯通着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和时代场域,为文化自信建构设定科学的价值观导向。总之,诸多文化样态相互冲突和碰撞,塑造着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家园和价值园地。以共同体形式存在的中华民族是一个血脉相融的有机整体,党中央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化建设,有助于在实现精神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中走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最后,新时代政治动能体现为以全球化视野审视民族国家发展道路,进而为世界治理供给中国智慧的动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主动担当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责任,积极倡导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基础上,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此外,在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中国始终把本国抗疫行动与增进全球合作相联系,及时向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通报相关讯息,力所能及地为其他国家提供专业人员与医疗物资援助等,为全球抗疫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由之可见,以全球性视野考察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问题,实际上内含本国治理发展和全球治理发展的双重向度。政治动能的发掘为我们在开放的世界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新思路,在与各国人民一道创造美好未来的过程中把具有世界意义的条件变为自己活动的环境和要素。

新时代政治动能的运行机制

政治动能运行过程是一个系统或要素相互冲突、相互交错的整体过程。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又一次处于“脱出常轨,改道变形”的转型时期,这意味着对既有发展图式的部分继承与内在突破,实际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并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这种发展图式中,各种关系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调整,各种因素得到了重新分配与组合,经由对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内生与外生、主体与规律、物质与精神、阶段与目标关系进行处理和调适,具体的发展方式和发展机制都发生了重要变化。

一是内生式政治动能与外生式政治动能抑弊扬利机制。对现代化事业的求索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一以贯之的奋斗主题。一方面,党中央对内通过建立遍及全国范围的组织网络处理好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通过扩大民主参与渠道处理好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通过政治协商处理好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通过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处理好输出与接受的关系,通过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调动和团结内部各方力量,强化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国家目标的内在动能整合。另一方面,中国在致力现代化过程中并没有画地为牢,而是树立与全球共频共振的价值取向,将自身探索与开放借鉴相结合,不仅谋求中国人民的进步与发展,而且更加主动地与世界人民相对接,承担起构建美好世界的政治责任与动能担当。这种内生政治动能和外生政治动能的抑弊扬利明确了中国在当今世界中的定位,是中国主动参与全球治理和共谋世界秩序的实际应有之义。

二是主体式政治动能与规律式政治动能规约协调机制。主体政治动能内蕴实践主体动能和评价主体动能双重意涵,是人民群众实践过程和成果检验过程的内在系统集成,突出解决当今改革发展中涌现出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当然,主体政治动能的发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秉承“自然—社会—人”的整体性视野,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社会发展规律以及人的发展规律进行协同式考量。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于规律的重视和遵循也能在实践中转化为社会发展的动能,并与主体自身固有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相互作用,不仅实现了对以往政治与人尤其是人民群众关系命题的否定之否定发展,而且在把握主动权和突破发展局限的同时,也昭显了政治发展的人文关怀。总之,政治动能既坚持人民实践主体以推动发展进程,又坚持人民评价主体以谋划发展前景,同时也顾及客观规律的约束,这三者形成了社会发展运动的规约与协调机制。

三是制度式政治动能与体验式政治动能交互适应机制。吉登斯曾以“生活政治”模式关注与生活相关的“人类生命的神圣的价值、普遍的人权、保护物种、关心未来的一代以及现在的儿童”等被解放政治搁置一旁的微观议题,这是区别于宏大政治叙事的议题设置,更强调人的真实政治参与体验以服从于人类自身决定的世界。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实践的价值指向,它们以主观体验形式反映了客观制度的实际内容,不仅体现了党中央关切人民和体恤人民的政治情怀,更成为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动能。需要说明的是,强调“三感”的动能并不意味着忽视制度的根本保证作用,而是通过“三感”发挥中国之治在通过制度建设确保社会稳定的同时,又充分关切人民群众的政治权利和政治参与。

四是阶段式政治动能与过程式政治动能长效联动机制。当前,我国在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各个方面的工作形势依然严峻。所以,宏观路线图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从现实中寻找生长点和动能发展空间。这就需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作为根本保障。要而言之,中国现代化事业建设过程、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转化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构过程总体上形成了阶段式动能与过程式动能长效联动机制,而每一个过程也是阶段性和过程性的体现,这种发展逻辑与政治动能运动逻辑的协同配合,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和拥有的与社会变迁相适应的能力决定的。

新时代政治动能的优势彰显

考察新时代政治动能的内涵样态及其运行机制,不仅要通过解析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治生态、政治心理等诸多范畴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脉开方,更在于以整体性视野和研究视角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便涉及一个“转化”问题,即推动社会发展的政治动能如何进一步转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动能,并且经由转化的政治动能又如何在全球治理舞台上彰显中国之治特色所在。

其一,以高度的政治领导力彰显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优势和品质,有助于“使当代中国政治形态成为拥有生机活力的新型政治形态”。举凡新时代所涉及的根本性和原则性问题都要上升到政治高度。政治领导力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本色的鲜明体现,在此基础之上,“国家与社会并不是完全彼此独立的两个实体,而是存在着既相互独立,又彼此依赖,既相互影响,又彼此制约的互动关系”。这体现为权力结构的运行模式改变了以往单纯的自上而下的方式,并逐渐凸显了自下而上的运行意义,形成“党—政府—人民群众”交错互动的局面,提高了民众政治生活的参与热情。要言之,中国共产党政治领导确保党能够在新时代继续推进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及时破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发展难题,同时将政治领导与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结合在一起,成为始终激励共产党和中华民族永久奋斗的精神动能,这其中蕴含着丰沛的人文关怀和自强不息的政治品格,是对唯资唯利倾向的西方国家现代化模式的克服与超越。

其二,以坚强的政治思想引领力展示马克思主义真理性力量,是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批判与超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于马克思主义一脉,与马克思主义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通过理论创新与发展指导中国取得历史性成就,成为引领中国发展的新思想动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系列治国方略如“新常态”“两山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自信”等根植于马克思主义的血脉之中,其深厚的学理支撑为治国理政提供了新的理论说服力,而这些最新成果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增添了新的时代内涵,使其因扎根中国广袤大地而得以践行和发扬。我们面对当今社会关于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冲击,不仅要剖析其立论、观点、实质、影响、价值,更要注重结合新时代面临的问题挖掘马克思主义的内涵本真和关照其现实发微,只有回归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体和深入挖掘其现实意蕴,才是对误读的最好纠偏。

其三,以政治制度规范力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有助于防范化解新时代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中国五千余年的治国理政智慧中走来,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超过一个半世纪的兴衰中走来,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中走来,这套制度在中国的发展和完善促进了社会进步并积聚了防范化解社会风险的动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不断发挥汲取政治资源的功能,通过协调和规约各民族、地区、宗教、阶层、群体、个人的不同利益,形成统一的意志和团结的力量。新时代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折射出制度建设对于经济的强大能动作用和导向功能,这是一个由自觉到自信的过程,不仅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为梳理和总结改革开放历史经验不可或缺的重要维度,而且彰显了强大的政治制度规范力融入中国道路的特点和优势,有助于我们在未来应对风险挑战中手握战略主动权,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其四,以政治话语亲和力折射出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有助于在突破西式发展逻辑中展示社会主义先进性。中国共产党在世界的舞台上彰显大气、担当、正气的形象,离不开对自身文化中关键概念和核心范畴的国际化表达,如“中国梦”“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概念的透彻性阐释。这种政治话语的国际化发生不仅充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和融通大气的中国智慧以及时代精神的交汇生成,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同时采用国外学者和民众易于接受的通快晓畅方式加以表达,向世界传达了中国之思和中国声音,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对中国之治的误解。这样便实现了文化在中外相互激荡基础上的世界性生成,并由之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内在精神动能。中国道路的文化向度也在某种程度上呈现了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世界性与民族性之间的关联,这是中国未来发展过程中仍需关注和把握的问题。

结语

新时代政治动能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必然产物,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课题。理论与实践交叠的背后正是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核心领导地位、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这三者凝结成为我们党百年励精图治的政治伟力与动能精华。我们有能力也有信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扬马克思主义旗帜,共同应对风险挑战,使新时代孕育而生的政治动能汇聚并转化为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政治效能,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动能马克思主义政治
大足:做好三篇大文章 汇聚发展新动能
保护知识产权 激发创新动能
新动能,源自创新力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政治呵护只盯“短处”?——乾 县“政治呵护”重在政治激励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办公室政治
政治法律
更正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