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渭琪
小学数学复习课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学生学习了数学某一阶段的新知,对某一阶段所学数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查漏补缺,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重要任务的一种课型,它是小数学教学中的重要课型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小学数学复习课不是简单的知识回忆和巩固的过程,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整理,使知识系统化并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的过程。复习已学的知识并建构起知识网络,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获得梳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形成建构的意识显得更为重要。并通过交流、提升、精讲点拨等,完善知识结构,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本真课堂下的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析。
一、剖析问题,找准方向
小学数学复习课,它是小数学教学中的重要课型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复习课如果组织不好,只作简单重复,则如炒冷饭。基础好的同学觉得索然无味,基础差的同学塞不进去,整个课堂会显得毫无生气,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复习课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长期以来存在着以下问题:
1.把复习课上成练习课。很多老师认为上复习课就是“做题”,或者“看书回忆+巩固练习”。因而“题海战术”也就成了复习课上教师常用的“法宝”,大容量的练习总是层层递进,密度不断加大,角度依次变换,难度随之增加。将复习课简单与练习课等同起来。
2.把复习课上成新授课。不少教师上复习课时,带领学生把教科书上的例题、概念、法则等再重复学一遍,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再做一遍。复习课成了“炒冷饭”,自然就会“空洞”、“乏味”、“无趣”, 基础好的学生得不到发展,基础差的同学得不到提高,整个课堂毫无生气。
3.重知识点复习,忽视知识间的联系。在复习课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是遵循教材的编排,罗列一个个独立的知识点,并不注重知识网络的建构,学生头脑中呈现的知识点是孤立零碎的。
4.给学生空间不多,能力培养不够。复习内容贪多求全,分不清主次、重点与非重点。给学生空间不多。在教学中缺少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教材的交流,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很多教师为了顺利完成复习任务,代替学生自主整理知识的过程,留给学生更多的是“抄”、“记”、“背诵”等机械操作的机会,导致学生常以机械记忆作为复习阶段学习的主要形式。
二、准确定位,明晰思路
本真课堂下的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可以分为四个流程,即“创设情境,引导回顾——回顾整理,构建网络——重点复习,强化提高——完善小结,形成体系 ”。这一模式的推出,可以使老师在整理过程中让旧知识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为我们进一步优化流程,打造轻负、优质、高效的数学课堂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导回顾
教师可以根据复习的内容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需要创设一个合适的情境,将复习的数学知识融入问题的情境中去,激发学生产生复习探究的迫切愿望。教师简明艺术地点出知识与情境的联系。
第二环节:回顾整理,构建网络
复习课上,教师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回忆等形式再现知識点,并对知识点进行创造性整理;然后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交流展现整理成果。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要进行恰如其分的引导和点拨。
第三环节: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呈现能代表知识块重难点的典型例题、习题,引导学生进行析疑解难和重点强化。练习题要有层次性,帮助学生解答疑点,弥补缺漏,让学生更全面、准确地掌握学习内容,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第四环节:完善小结,形成体系
本环节主要是对本节课学生复习效果的一个检测。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呈现有针对性、典型性的测试题,让学生独立解答后,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价,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把握策略,有效实施
复习课的特点之一是“梳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既有横向的整合,又有纵向的整合。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特点之二是“通”,融合贯通,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梳理数学知识既可以按教材顺序,分单元梳理出各单元的知识点,特别要抓出每个单元知识的重难点,和学生容易混淆和出错的知识。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这样才能搞清楚来龙去脉。也可以统筹整合本册的内容分计算部分,概念部分,应用部分梳理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网络,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复习课的教学中,我们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可以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概念作纵向、横向联系归类、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所复习的知识要点条理清晰,知识结构脉络分明。教给学生整理与归类的方法,使学生在获得比较系统的知识的同时,不断构建和完善认知结构,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梳理知识可采用以下方法:
1.自主整理,展示交流
(自主整理汇报展示交流成果)
组织学生通读课本,勾划出重点,自主整理知识,教师巡视指导。在自主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展示,并交流成果。
2.小组合作,形成体系
(合作交流汇报展示形成体系)
教师引导学生抓准探究点,先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收集、整理知识点,交流补充,并形成表格或知识网络图。再在全班进行汇报展示,使学生在知识系统化的过程中自主、自然地生成知识体系。
3.师生对话,回顾整理
(师生对话共同梳理整理内化)
教师可以启发、引导学生回忆,共同梳理知识,进一步细化复习,整理内化,形成较为清晰完整的知识体系。
构成教学流程的教学程序在教学过程中的排列、组合以及具体操作方法,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所有这些都为我们进一步优化流程,打造简约有效的本真数学课堂留下了广阔的空间,真正能为我们教师、学生减负。 让我们一起为能营造一个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和谐课堂氛围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