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爱民
发力,简单地说就是把身体的力量作用于体外。武术项目区别于其他项目的本质属性在于“技击性”,要体现出技击性就必须具备“打击”能力,也就是说必须具备发力的能力。发力能力一般人都具备,只不过力量大小、实际效果和精密程度有很大差异,相比之下,训练后的发力更强大、更精密、更高效。为了实现“技击性”的目的,武术项目有关发力的训练是不可欠缺的。大成拳的发力和其他武术项目的发力既有共同点,亦有独特之处。
一、大成拳发力的前提条件以及力量特点
大成拳的发力以武术内力为基础,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方可进行发力功法训练。一般武术项目的发力训练可以不附加任何条件直接进行,而大成拳的发力功法训练是中后期进行的,需要有前期的功法做铺垫,只有训练出武术内力后方可行之,不可以直接学习发力。为什么?这需要从大成拳对“力”的定义的特殊性入手来理解。
大成拳认为,武学上高级层面的“力”(武术内力)不同于没有经过特殊训练的一般人的力量,没有经过大成拳系统训练的一般人的力量表现为力量绝对、方向单向、局部为主、协调有限、松时无力、松紧转换慢,而经过系统大成拳训练者的力量表现为力量含蓄、方向多向、专注整体、高度协调、松时含力、松紧转换快。大成拳的力,需要经过站桩、试力功法的培育和体认才能够获得,力由站而得,由试而知,这也是多少代武林前辈实践、总结、积累并且小范围传承的智慧结晶。没有经过大成拳系统训练的人,不可能具备含蓄、多向、整体、协调的特殊“力”,也就谈不上能够发出这种力。
二、大成拳力量以及相关因素的特殊性解析
让我们深入、细致地研究一下大成拳的力的特殊性。
1.力量的绝对与含蓄
力量的绝对就是在动作做出时有力,没有做出时没有力,或者是经过普通的技击训练在发力之前有一种蓄势待发状态,这仍然是绝对力的表现。这时尽管有精神的专注,但是缺乏肌肉改造的前提,换句话说就是肌肉的能力没有达到通过大成拳专门训练所要获得的那种效果。力量的含蓄就是明显感觉力量物质存于体内,无论身体处于哪种状态下都存在。动时有,静时亦有;松时有,紧时亦有;虚时有,实时亦有;刚时有,柔时亦有。只有在任何状态下都具备这种力量的存在,才有可能使这种力量“应感而发”。这是一种经过千锤百炼和长时间积淀才能培育出来的真正拳学意义上的力量,也是顶级武林高手千百年来秘而不传的武学真传。芗斋先生有言:“今夫本拳(大成拳)之所重者,在精神,在意感,在自然力之锻炼。”这种力量就是“自然力”。
2.力量的单向与多向
人们正常的力量方向是单向的,很多武术项目也是如此,没有经过大成拳训练的人是不会考虑到力量双向、多向的问题。
大成拳的力的方向,由矛盾(双向的)力入手,进一步到六面(六向的)力,再进一步拓展为浑圆(万向的)力。
3.力量的整体与局部
人们进行活动时所需要的力量绝大部分是局部力,所以几乎每个人都形成了运用局部力的习惯。而高级的技击需要的是整体力,“力不在大,在整,在变”,以弱胜强、以小胜大的理论依据就是以整体胜局部、以变化胜呆滞。大成拳力量的训练追求整体,要求“身动如山飞”“牵一发而动全身”“上动下自随,下动山自领,中间动上下合”等等。力量求整不仅在于动作要领的要求,最可贵之处在于拳学功夫内练的成分,即神意指挥下各大细胞组织系统的密切配合以及后来高级的自动化配合。
三、大成拳发力训练不同阶段的要求和内在功夫体认
一般武术项目的发力要求相对固定,一招一式从开始到以后的熟练都是同一种表象,只不过熟练程度、协调性、力量大小有所改变。大成拳发力功法训练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要求,发力功法练习的顺序由定步发力到活步发力,由半步发力到整步发力,由双手发力到单手发力,由经典发力到自由发力。这种关系不仅是外在形式的变化,更是内在能力进步的逻辑关系。
大成拳的学习进程中,身体的体认会发生明显的内在变化,从长期看这种变化深刻而又明显,但是短期的表现是“润物细无声”。发力作为大成拳核心功法之一,在练习进程中不仅要动作熟练、协调、有力,还要内在体认神奇的产生和变化,如“有形似流水,无形如大气”“螺旋力无形,遍体弹簧似”“肌肉似惊蛇,步履风卷席”等等。所发之力由初期的实力到后期的意力,对比变化表现为更迅疾、轻灵、通透、自由。大成拳发力功法训练的主要目的,在于完成发力能力的不断提升,而不仅仅在于动作完成的熟练程度。
四、大成拳的发力是内外兼修、缺一不可的功法
大成拳的发力不仅注意外在的动作和力量的表现,同时兼顾内力的发挥和神、意、气各个发力元素的整体协调。一般来讲,动作的规范和力量的有效发挥是发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动作的规范为发力创造良好的条件,力量的有效發挥关注于力量的传导和不浪费。
大成拳和其他武术项目相比,发力时同样的外部表现也有很大区别。在动作规范方面,大成拳有一定的规范区间,只要不超过这个区间就没有错,例如“高不过眉,低不过脐”“长不过尺,短不逾寸”等等;在力量的传导方面注意关节加力——“枢纽之稳固”,反对关节过于折叠;在发声方面不是以胸腔发声为导引,重点是腹腔发声,达到三腔共鸣,“声由内转”,并不吐气开声。
除此之外,大成拳发力关注的因素更多,除了形、力、声之外,还有三个因素——神、意、气。大成拳的修炼成果在神意而言不仅是精神层面的描述,更重要的是产生类物质形态的真实体认,正如芗斋先生所讲的“虚无求实切”,这正是大成拳最精妙和神奇的地方,把精神层面升华为类物质层面,具有客观实在性。大成拳发力“气”的配合与常规发力不同,常规发力一般是随意地“吐气开声”,大成拳发力则分为三个阶段,初期及中期闭气实圆其腹,形成习惯后忘记“气”的因素,“其运用之妙,多在于神经支配、意念领导与呼吸之弹力、枢纽之稳固、路线之转移、重心之变化”。
五、大成拳发力的功法和功理相互依存,紧密结合
大成拳发力的功理其实并不复杂,简单来讲就是如何使所发之力更整体、更快速、更敏捷、更协调,从而达到更高效。
大成拳前辈们研究发现,普通发力是通过增加运动负荷和频率来实现的,但达到的效果有一定限度,在深度和精密度上有欠缺。前辈经过长期的实践发现,静功的培育和慢功的磨合能够弥补这些欠缺,故而在传承的基础上发明了站桩和试力作为高效发力的前奏,在此基础上照顾整体、符合规矩、无动不动、因素协调,再到“无形无意”,完成发力功法的升级和升华。大成拳发力的功法和功理相互依存,紧密结合。
六、大成拳发力效果体现出“冷短快重”的发力特点
关于大成拳发力的特点,传统上有两种提法,一是“冷绝脆快”,一是“冷绝快重”。本文提出大成拳“冷短快重”的发力特点,每一点都有特指的方向。
“冷”指突然,让人猝不及防;“短”指具备短距离发力的能力,超越了利用惯性提高力量;“快”指发力的速度超越一般;“重”指发力的分量比较大。
传统的提法当中“绝”和“冷”意思同一,“脆”指发力效果,用以体现发力特点似乎欠妥。本文加入“短”的特点,是根据芗斋先生曾经在《大成拳论》中提道“两手足应变之距离,长不过尺,短不逾寸,前后左右,互换无穷,操之愈熟,愈感其妙”。短距离发力是大成拳发力的一大特点。让人在没有意识的状态下感到猝不及防,也就是“冷”,并没有多高级。高级的发力是让人眼睁睁地感到“冷”,这就是通过站桩、试力、发力而培育出来的能力,短距离发力通过神、形、意、气、力、声各因素密切配合,借助于动、静功培养能力,没有这个修炼过程很难达到高境界,即使强作,实际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大成拳的“重”有两个方面。一是发力者感到自己的力量厚重,“身如灌铅”“无力中有力”;二是受力者感到对方力量透骨,非常难受。这是长期经过大成拳训练达到的改造生理、易筋洗髓的实际效果的体现。
大成拳的发力训练要具备前期大成拳站桩和试力的训练基础方可行之,那么,大成拳修炼到什么程度才可以正式练习发力?这也不是很绝对的事情,当因人而异。一般来讲,练习者体会到空气的阻力、动静之间身体与大气相呼应、周身之间以及周身与外界有牵挂,也就是具备体内外争力时,方可行发力之事,不然难得其妙。
练习大成拳三年之內不可练习发力功法。这个时期,身体处于待适应和功力弱的状态,强行发力有可能伤害自己。练习三年试力与站桩以后,再练习发力时要比练三年前强些,但是亦不可以多发。练习五六年之后,有了较厚重的功力沉淀,大成拳发力就显得有模有样了,但是所发之力并没有达到高级层次,可能只有浑厚而无空灵。十年以后,无论是生理还是功力和技术都已经成熟,才有可能发出高级的大成拳力量,正如芗斋先生所言“技击之资已备焉”。
七、大成拳发力功法的原理和内容
1.定步正面双手向前发力的方法和原理
站桩得力后,试力有了一些体认,就可以学习大成拳发力了。初期是为了求整,以定步正面双手向前发力入手为宜。定步能较好体会力的传导和固化性,正面练习方法简单,双手方向一致,更符合平时习惯,可求力备于体外。下面具体介绍这项发力功法的动作要领。
技击间架以扶按技击桩为初始状态。两脚前后开立,相距自己的一个半脚长,前脚脚尖正朝前方,后脚脚尖与前方成45度夹角,两脚要骑在一条纵向细线上,横向之间不留距离,同时亦不可交叉。前脚脚跟虚起,后脚脚跟亦不可踏实。膝关节弯曲,髋关节下坐,均以舒适得力为宜。前膝与后胯相争又相合。两膝之间既有内夹之意,又有外撑之念,既有上抽之意,又有下坠之念。坐胯如大钟扣地。身体重心分配前三后七。上体直立,不偏不倚。头部向上领起,下颌微收,间容小球,目视前方。手臂抬起,环抱成横圆,大臂和小臂夹角90度左右。手心向下,腕部平直,指分掌凹。手分前后,前手略高,后手略低,虎口斜相对。手部要同时具备下按、上提、前指、后拉之意。
进行定步正面双手向前发力时,突然整体前撞,后脚用力,前脚支撑,前脚脚尖前插,前脚脚跟着地,后脚脚跟微抬,膝关节变化不大,保持整体如铸,以身催肘,以肘催手,指尖稍扬,周身一紧即松,完成发力动作。
大成拳发力,力求冷、短、快、重,令对手猝不及防,可收到良好的发力效果。手臂不可完全伸直,正所谓“力由曲蓄而有余”。发力后,迅速恢复到原始状态,可以根据情况,意念一动继续发力。
2.大成拳发力功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大成拳发力主要表现出“冷短快重”,同时也有多种表现形式,有些经典发力动作很大。例如大栽锤,破体而做,锤画弧线;圈锤圈步,似风摆杨柳,步法大调,圈锤发力不大不小。大成拳发力的原则是“一触即发,一发即止”“形断力不断,力断神犹连”。
正面双手向前发力掌握后,可双手上下发力、双手左右发力、双手向后发力、双手斜向发力等。这些均掌握后,就可以进行单手发力,各个角度的单手发力上中下兼而有之。最经典的就是大成拳单操的七种发力,即:劈、崩、钻、炮、横、圈、栽。其余妙手还有很多。
学会定步发力之后,还必须学会活步发力,不然意义不大。实战中动态居多,能够合理地达到战术目的实属不易,所以要用合理的步法去接近目标。
作者单位: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编辑/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