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济协调发展视角下福建省发展生态养老产业探究

2021-11-14 22:22董丹丹
市场周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福建省山区养老

董丹丹

(闽南理工学院,福建石狮362700)

一、 福建省山海经济差异现状及发展思路

福建省位于我国的东南部,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之地,历经40 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边陲小省发展成为现在的经济强省,经济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但由于受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福建省山区和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各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从行政区域来看,山区是指三明、南平和龙岩3 个内陆城市,土地面积6.83 万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的55%;沿海地区是指莆田、泉州、福州、厦门、漳州、宁德6 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土地面积5.52 万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的45%。 从表1中可以看出,尽管内陆土地面积比沿海地区大,但是GDP 总量、常住人口都仅占全省总量的18%左右。 从2 个区域的三产业产值占GDP 总量的比例来看,内陆的第一产业占其GDP 总量的比例明显大于沿海,第三产业占其GDP 总量的比例与沿海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表1 福建省各市2020 年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GDP 总量和三产业产值

地区及占比 GDP 总量/亿元常住人口/万第一产业产值/亿元第二产业产值/亿元第三产业产值/亿元三明 2702.19 248.64 314.57 1401.9 985.72内陆南平 2007.4 268.06 329.76 759.42 918.22龙岩 2870.9 272.36 319.73 1263.37 1287.8

续表

注:表中数据系作者根据福建省各市统计局网站数据整理所得。

地区及占比 GDP 总量/亿元常住人口/万第一产业产值/亿元第二产业产值/亿元第三产业产值/亿元莆田 2643.97 321.07 125.66 1362.33 1155.98泉州 10158.66 878.22 226.6 5808.15 4123.91福州 10020.02 829.13 560.7 3840.77 5618.55沿海厦门 6384.02 516.4 28.89 2519.84 3835.29漳州 4740.93 505.43 480 2315.26 1945.67宁德 2619 314.68 325.91 1319.69 973.4平潭 301.43 38.6 36.03 84.44 180.96内陆合计 7580.49 789.06 964.06 3424.69 3191.74沿海合计 36868.03 3403.53 1783.79 17250.48 17833.76全部总计 44454.59 4192.59内陆所占比例 17.05% 18.82%沿海所占比例 82.95% 81.18%内陆各产业占 GDP 比例 12.72% 45.18% 42.10%沿海各产业占 GDP 比例 4.84% 46.79% 48.37%

针对山海经济发展存在的差异,福建省提出构建“两级两带六湾区”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其中“两级”是指福州和厦漳泉两个都市区,“两带”是指沿海城镇发展带和山区绿色发展带,“六湾区”是指三都澳、闽江口、湄洲湾、泉州湾、厦门湾、东山湾等六个湾区,即以“两级”为引擎,以“六湾区”建设为抓手壮大湾区经济,通过沿海城镇建设促进山区的发展,最终形成全省联动发展的新局面。 目前福州和厦门这两个核心城市的经济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充分,湾区建设方面缺乏统筹协调,中心辐射带动能力有待加强,需要具体产业间的相互合作带动沿海和山区的联动发展。 具体思路如下:首先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打通交通运输大动脉,构建一体化综合交通路网体系,降低区域协调成本,提高区域合作效率;其次,开展产业配套协作,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扶持新兴产业发展,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如可以依托福建省独特的山海生态资源优势,加强旅游业、农业、海洋产业等领域的协作,共同做强现代化农业、休闲旅游业等;最后,在社会事业方面实现联动互助,其中医疗方面需要突破行政壁垒,加快推进医疗、医药和医保联动改革,加强全省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建设,教育方面需加快网络教育和远程教育建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搭建全民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养老方面鼓励沿海康养和养老机构在山区建立分支基地,探索山海协作的生态养老模式。

二、 生态养老的内涵及主要模式

生态养老是指在自然环境优越、文化特色鲜明和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兴办养老机构,践行积极的生态伦理观,让老年人能够亲近大自然,享受自然之美,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中实现身心健康并长寿。 生态养老的实质是唤醒老年人记忆深处的乡土情怀,发挥农业的社会、生态和文化作用,达到养老与农业的完美融合。 生态养老是将人口、生态、经济三位一体并多元化运作在养老过程中,引发并刺激各种类型的生态经济供给,有助于失衡后的生态系统恢复或再平衡,有利于扩大内需和促进城乡协同发展,最终实现全省经济的稳定增长和持续发展。 根据兴办机构的宗旨,生态养老的主要模式有生态养老休闲农庄、生态养老社区、生态养老旅游度假区和候鸟式生态养老公寓。

三、 福建发展生态养老产业的战略意义

(一)发挥山区生态优势,助力山海经济协调发展

福建省山区自然资源丰富,在山区建立生态养老基地、发展生态养老产业,实现生态资源价值的同时可以促进沿海和内陆地区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带动内陆地区休闲旅游和养老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最终缩小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第三产业的差距。 同时生态养老的发展必然需要山区和沿海地区医疗卫生资源和专业技术人才的联合开发,有利于促进山区医疗和职业教育的发展。 在山区发展生态养老可以为当地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和安置,对于调整山区经济结构和建设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福建省发展生态养老产业可以让山区换发新的生命力,促进山区经济发展,最终实现山海经济协同发展。

(二)满足不同区域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根据国际通用的老龄化标准,当一个地区65 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时,该地区就步入了老龄化阶段。 从表2 可以看出福建省早已迈入了老龄化阶段,而且内陆老龄化更严重,该现象是内陆和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 山区由于经济较落后,青壮年大多都外出打工,留下的都是老年人,所以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沿海地区由于经济较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较高,吸引青壮年流入,所以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相对较低。但从总量来看,全省65 岁以上老年人沿海地区占76.37%,内陆地区占23.63%,内陆面积却大于沿海面积,导致沿海地区老年人均占地面积远小于内陆地区。 因此发展生态养老产业,一方面可以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难的问题,让农村老年人也有机会享受到优质的养老服务;另一方面可以缓解城市养老压力,让城市老年人到广袤的郊区去享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田园生活。

表2 福建省分地区65 岁及以上年龄构成指数

注:表中数据系作者根据福建省2020 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整理所得。

地区65 岁及以上人口数/万人总计/万人老年人口比重/%总计/%三明34.14 13.73内陆南平39.65 110.09 14.79 13.95龙岩36.3 13.33莆田36.3 12.63泉州79.04 9福州97.17 11.72沿海厦门31.85 355.73 6.17 10.45漳州62.37 12.34宁德39.95 12.7平潭4.8 12.35

(三)开创养老新模式,发展生态产业集群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生态性破坏和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并已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福建省开展“静夜守护”“海漂垃圾综合治理”等一系列环境专项整治活动,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以解决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但城市的生态环境治理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 发展生态养老产业是坚持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发发展和共享发展的体现,为都市老年人创建全新的、绿色的养老模式的同时发展生态产业集群,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共进。

四、 福建省发展生态养老产业的有利条件

(一)养老市场潜力巨大

根据2020 年福建省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60 岁及以上人口为663.79 万人,占总人口的15.98%,与2010 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上升了4.56%。 这些数据表明福建省老年人口数量大,老龄化的趋势不断加快。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新一代老年人的经济实力更强,消费观念更新,对晚年生活的质量与幸福感要求也愈来愈高,他们渴望自由,喜欢追忆,渴望心理上的“青春态”,渴望有较好的放松空间。 生态养老作为一种将养老与健康、养生、旅游、文化、休闲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让老年人到更广阔的郊区享受与自然合为一体的田园式养老生活,方便老年人参与田园采摘等活动,在返璞归真的生活中体验有趣味的娱乐,有利于他们摆脱“孤独感”“无用感”,符合新一代老人的心理需求,所以生态养老将成为养老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存在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政府政策支持

2021 年全国两会表决通过的“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 促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调发展,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培育养老新业态。 深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2021年3 月25 日福建省发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指出:深化和巩固新时代山海合作,推动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建设,健全领导机制和工作推进机制。 充分发挥福州、厦门的龙头带动作用,推出一批创新性政策、牵引性改革和引领性平台,统筹推进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建设。 探索市际毗邻区协同发展机制,打造若干协同发展示范区。 在医疗方面推动“三医联动”向“全联”“深动”发展,健全完善分级诊疗制度。 增加普惠型养老服务供给,培育新型养老服务,完善养老服务综合监管体系。 这些政策将有力地推动生态养老的发展。

(三)生态自然优势明显,交通便利

福建省位于中国的东南沿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以温暖湿润为主要特征,年平均气温在15℃~22℃,适合老年人居住。 从地形上看,福建省90%的陆地为山地或丘陵,森林覆盖率达65.95%,全国最高。 其中处在福建西部山区的龙岩,有“红色圣地、生态福地、客家祖地”之美誉;三明素有“绿色宝库”之誉,森林覆盖率达76.8%;南平不仅山清水秀、气候宜人,而且自然风光优美、名胜古迹甚多,森林覆盖率74.7%,绿化程度93.1%。 可以充分挖掘这些内陆地区的生态资源,建设“养身、养生和养心”的生态养老产业。 同时福建省交通便利,路网密度居全国前列,为发展生态养老提供了便利条件。 截至2020 年底,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11 万千米,其中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6000 千米,实现所有县城通二级及以上普通干线公路和“村村通水泥路”。

五、 福建省发展生态养老面临的挑战

(一)群众思想观念相对滞后

福建省作为经济强省,文盲率在全国却处于中高水平,特别是50~60 年代出生,现在处在60 周岁左右的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在沟通交流方面只会用方言,不会讲普通话,电视节目只能看地方频道,这导致他们难于接受新事物和新观念,有的甚至还保留了封建时代的思想,他们在后代生育方面重男轻女,“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深蒂固,家庭养老模式是他们所固守的养老唯一方式,被送到养老机构会认为子女不孝,不会积极主动地规划老年生活,对于健康养生的认识层次不高。 这些问题导致养老机构的空床率较高,机构运营入不敷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生态养老产业的推进和发展。

(二)产业规划不够清晰

福建省山区虽然具备生态优势,但基层政府仅注重发展基础旅游业,未将生态养老纳入政府产业发展规划。 现有的农业特色小镇、休闲农业项目所面对的消费群体主要是都市的青年人和儿童,与老年人相关的活动单一不成系统,不具有可持续性。 如位于山区的龙岩市,早在2015 年政府就提出了《关于依托社会力量加快推进生态养老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又于2018 年出台了《培育文旅康养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旨在为龙岩市指明康养产业发展方向,加快培育壮大养生养老产业,打响“清新龙岩·养生福地”品牌,但是目前来看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在三明和南平地区还没有具体的发展生态养老产业的规划。 总体情况来看,福建省的生态养老产业存在定位不够明确、政府引导扶持力度不大、市场管理部门主动性服务和引导意识不强、特色不明显等问题,不能满足多层次的需求,缺乏具有较大吸引力的健康养生品牌。

(三)沿海和内陆养老资源分布不均

福建省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交通便利,医疗水平高,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的设施相对完备,人才吸引力较强,但环境质量难以达到生态养老标准。 广大山区在自然环境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具备发展生态养老的环境条件,但是存在配套设施不足、医疗水平较落后、三甲医院数量少、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较落后、农业产业体系薄弱、人才吸引力差等问题,制约影响了生态养老产业的发展,亟须破除这些制约因素,与沿海地区养老机构联动发展,才能保证生态养老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养老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养老专业技术人才包括医生、护理员、康复师、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指导师、营养师、市场营销、信息技术和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 从总量来看,福建省养老产业存在专业技术人才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山区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更为薄弱,康养人才缺口更大,医养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其中最缺的就是天天跟老年人打交道的具备护理和心理学相关背景的专业护理人员,部分护理人员经过短期培训就上岗,缺乏老年人护理和心理疏导相关技能,导致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有损养老机构的声誉,导致山区养老产业发展滞后。 所以人才问题是发展生态养老产业所亟须解决的问题,关系到其能否持续健康发展。

六、 福建省发展生态养老产业的对策

(一)加大对群众的宣传和教育,改变其固有观念

随着现代家庭结构和户籍制度的变化,很多年轻人都在远离家乡的城市打拼,都市生活的快节奏让他们在工作和子女教育方面已经力不从心,对父母老年生活的关怀也会感到有心无力。 其实对于年轻人来说,送父母去养老院就如同送子女去幼儿园和托管中心一样,让同龄人在一起,有专人照看并引导其做一些有趣的娱乐活动,比他们独自在家里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所以推进机构养老的主要难题就是改变老年人的养老观念,而一代人思想的改变需要政府的教育和引导。 政府可以通过各种宣传渠道让老年人听到养老机构的正面宣传,看到养老机构的美好生活画面,联合机构举办一些活动让他们去亲自体验,并在政策方面给予支持或奖励。通过多种方式鼓励他们积极规划自己的养老生活,不把自己晚年生活完全寄托在子女身上,主动去探寻更有乐趣和更健康的养老模式。 如可以通过宣传让老年人明白生态养老的优势在于能够让他们远离城市高度紧张的、生态脆弱的空间,可以力所能及地参与田园采摘,在与植物动物的接触中健康身心,而且郊区养老机构投资与城市相比,成本相对较低,各项服务费用也会较少,可以缩减养老开支,减轻子女负担。

(二)多元政策扶持,打造一批健康养生与旅游深度融合的特色小镇

加强各级政府团结协作,发挥民政、旅游、财政、医保、环保、农业等各部门的职能优势,协同推进福建省生态养老产业的建设工作。 开展系统调研,深入挖掘福建省山区的生态、文化和中医药资源等,本着“养身、养心、养生”的信念,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开发,科学定位生态养老的方向,构建一整套生态养老项目体系,打造生态养老品牌,突出其优势。在整体规划方面可以选取某个旅游景点或生态环境较好的村庄,建设集医疗服务、休闲度假、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大型中高端生态养老产业综合体,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比如龙岩市可以依托本地养生资源,建设具有康复疗养功能、中医药养生功能、休闲养生功能、温泉疗养功能和森林疗养功能的生态养老圈,并结合当地著名红色会址、土楼群址、民俗村址、生态园址等优势,打造一批健康养生与红色文化、客家风情和生态文明深度融合的养生休闲度假特色小镇。

(三)整合山海资源,完善生态养老市场环境

针对福建省养老资源沿海和内陆分布不均衡的问题,首先要创新体制机制,加强沿海与山区政府间合作,建立健全沿海和山区的融合发展政策体系,创建跨区养老产业合作平台,积极整合福建省山海区域的养老资源。 利用山区的生态资源优势,鼓励沿海的健康资本到山区兴建老年住宅、老年公寓等项目,并在税费方面给予优惠。 在人才和技术方面,可以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引导沿海的人才和技术向山区流动。 如对山区引进人才适当放宽条件,并设立山区人才引进专项,对于到山区就业的人才连续几年每月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或采用弹性引才方式,即通过短期工作、项目合作、专家服务、兼职等多种形式,组织吸引各类人才到山区开展联合攻关、技术指导、咨询培训等活动,补齐山区的人才和技术短板。 大力宣传生态养老的优势,鼓励沿海地区的老年人到山区养老,解决生态养老产业客源问题,为生态养老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四)加速养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加速养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养老服务整体水平,是福建省推进生态养老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要加快构建养老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体系,一方面,支持和鼓励本省高校和中职学校根据生态养老产业发展需求,设立老年大学、老年护理、老年服务与管理和中医等专业,加快生态养老产业所需的护理、管理和康复等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与外地的大学院校、技术学校委培共建。 同时要加强对养老机构在职工作人员的培训,在全省重点康养机构建立规范化康养服务实训基地,开展产学研合作,不断提升在职人员的专业水平。 也可以对生态养老基地周边的村民进行培训,让他们成为未来的护理户。

七、 结束语

在山区发展生态养老产业,可以促进福建省沿海和山区的协同发展,进一步缩小山区与沿海的差距,同时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老龄化所带来的养老问题。 福建省山区具备发展生态养老的环境优势和交通条件,但是群众的养老观念亟须改变,产业规划需更明晰,沿海和山区的养老资源需要分布更均匀,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需加速,只有把这些挑战和困难解决了,福建省的生态养老产业才能健康持续地发展。

猜你喜欢
福建省山区养老
养老生活
山区低等级公路设计的几点思考
当“我”老了——“90后”养老护理员的“自述”
福建省陈建洪名校长工作室掠影
修诚 启智——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简介
山区
东南风福建省青年油画展作品选登
养老更无忧了
解决山区环境问题的制度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