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 梦,丁丽萍
(新疆农业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830052)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内部的业务类型不断增多,因此根据管理需要将企业划分为若干个部门,而这种划分使得各部门之间形成信息“孤岛”,直接增加了财务管理的难度。 所以业财融合这一概念又被重新“提上日程”:财务部在2016年制定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中提到了融合性原则,这是业财融合第一次被提到了原则性的高度。 该指引指出“管理会计应嵌入单位相关领域、层次、环节,以业务流程为基础,利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将财务和业务等有机融合”。 并在第八条中提出:“单位应准确分析和把握价值创造模式,推动财务与业务等的有机融合。”业财融合这种创新型主张是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根据具体实践经验提出来的,它是业务与财务之间全方位的融合,其有效地解决了企业各部门之间信息脱节、不准确、不一致等问题,打破各个价值链节点的局限管控性,将每一个“孤岛”进行有效的连接,保证各部门之间信息的有效传递,进而提高管理水平,将企业资源更好地进行整合,助力企业价值增长。
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制造企业将企业的着眼点盲目地放在利润指标上,造成了“重钱财,轻管理”的局面,以至于大多数中小制造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不容乐观。 而业财融合则可以拔高中小制造企业在财务管理中的整体水平,因为业财融合打破了业务人员与财务人员之间的沟通壁垒,使得财务人员有条件获得更加全面和有效的业务数据,倒逼企业财务管理的优化升级。 通过收集中小制造企业生产车间及销售部门的数据,分析这些部门资金的使用状况,对相关数据进行细致的核算,一方面主动发现异常操作问题并进行精准性的财务工作指导,另一方面对企业财务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充分地发挥财务人员的管理职能,把控业务环节,提升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
中小制造业作为基础性行业,具有范围广、流程多、业务杂等特点,这无疑增加了财务管理的难度。 而业财融合则是在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之间搭起了一座沟通桥梁,为双方提供沟通交流的机会,这就要求财务人员深入一线生产车间或者亲临营销现场,去深入地了解企业业务活动,掌握具体业务的实际工作流程,从而把握其中的薄弱环节或者风险点,做到事前预警以防范风险。 业财融合将财务人员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把业务反馈给财务,再用财务去指导业务,周而复始形成良性循环,合理分配资源,帮助企业防控风险,实现价值目标。
中小制造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其财务人员渐渐进入了“温水煮青蛙”的工作状态,他们由于长期进行简单机械的财务工作,已经失去了对新知识新技能学习的积极性。 但业财融合对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给当前的财务从业者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但反过来也给其提升自身水平带来了驱动力。 价值理念在企业发展中居于核心位置,而财务人员又是价值理念的践行者。 业财融合为中小制造业的财务人员植入了管理会计的相关理念,提升了其思想境界,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鼓励其主动地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这种人员素质的提高势必会对企业的内控体系和财务质量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
中小制造企业往往采用集权式管理模式,一些领导会管理超出自己权限范围的事情,而财务人员又扛不住上级压力,只能服从,以至于企业的资金管理越来越混乱,甚至会出现“浑水摸鱼”的舞弊行为。 舞弊三角论中提到造成这种行为的三要素为:压力、机会和借口,而业财融合则是“机会”要素的一剂良药,因为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可以有效消除舞弊行为的机会要素,降低企业财务造假发生的概率。
首先,业财融合是一种整合和共享的行为,这要求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双方的共同参与,形成一种交互控制的隐形机制。 财务数据不能脱离实际业务,业务部门也不能避开财务部门的监督,这就抑制了中小制造企业中投机分子调整账面数据、篡改真实财务数据的恶劣行为。 其次,业财融合需要借助大数据信息系统,弥补了中小制造企业采用传统手工记账带来的弊端,从技术层面保证了数据记录的准确率,通过智能化的快速比对,大大降低了人为工作中由于疏忽或者故意而不可避免造成的数据记录错误行为,保证了财务数据的真实、有效、准确。
组织架构是影响企业控制环境的质量的重要因素,也会对财务管理产生传导效应。 目前中小制造企业大部分还是沿用传统型的组织架构体系,盲目地追求市场份额和利润率,并没有将管理会计的思想融入企业管理当中。 中小制造企业的管理者简单地将财务管理等同于会计核算,将财务人员的职责定位于登记凭证、缴纳税款、制作报表等基础工作,管理会计在组织架构中定位模糊,有的中小企业将财务管理的职责随便地附加在会计人员身上,使这一岗位形同虚设,有的中小企业干脆直接不去设置专门的管理会计岗位。 这种做法直接忽略了财务人员对数据的分析作用,导致财务人员在经营活动中丧失发言权,不仅降低了财务人员为公司创造价值的积极性,更严重的是这种信息割裂可能会危及企业价值目标的实现。
在中小制造企业中,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几乎是两条“平行线”,除了每周固定时间到财务部递交报销单之外,根本没有见面交流的机会,这种疏远的关系不仅会制造内部矛盾,还会拖慢工作进度。 财务人员不了解业务流程,在一些合同文件等审批时,经常会因为不理解和业务人员产生冲突,而业务人员不了解财务制度的更新变化,对公司财务制度不够明晰,经常在报销时或者实际交易操作流程中不按规定操作,以至于被财务人员驳回,从而使两者之间产生矛盾,甚至会影响与客户的交易。
目前中小制造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多招聘的是专业型人才,只能解决本领域内的问题,也正是由于缺乏复合型人才,所以才导致了中小制造企业的业财人员“各自为政”。 企业想要实现业财融合,最关键的是要有专业人才可以对汇总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否则即使打破了业财壁垒,这样表面型的融合也是毫无意义的。 而在业财融合的过程中,对人才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其不仅需要有综合的知识能力和业务技能,还需要有对数据的敏感性和较强的应变能力,所以复合型人才的助力可能会使中小制造企业更快地去打赢业财融合这场胜仗。
目前中小制造企业的财务系统大多数比较简单、单一,有的企业甚至并没有搭建数据平台,这根本满足不了业财融合的需要。 而业财融合的关键点恰恰在于信息操作系统,这是收集整合信息最高效的手段,宽泛点讲,我们甚至可以将业财融合整体看作一个信息集成系统,这个系统将多部门、多口径的大量信息汇集成一种语言,去辅助经营者更科学地进行决策。 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对企业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进行更新换代是实施业财融合必经之路,只有配置到位,业财融合才能顺利实施。
业财融合需要业务、财务、信息技术三方面全角度无间隙的融会贯通,这就要求中小制造企业的领导层清晰地认识到业财融合的重要性,树立起科学的业财融合理念,将管理会计的思想吸纳进公司总体战略目标中,带领全体员工共同实施。
在实际运行中,中小制造企业应构建更加科学的组织架构体系,增设专门的管理会计部门,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各部门资源共享,实现业务和财务之间的相辅相成,进而更加科学地管控生产、营销等流程,以提高相关业务的工作效率,助力于企业价值创造。
由于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的工作性质不同,在时间和空间上交集太少,所以企业应主动地去搭建两者沟通的桥梁。①企业内部定期开展培训活动,由行业内专家对员工进行理论教学,由企业内部骨干对员工进行实操指导,使员工更通透地了解其他部门的工作内容和流程。 ②将企业的业务规范和财务制度打印成册,发放给员工,使员工在处理一些相关问题时有章可循。 ③建立正式和非正式的沟通渠道。 正式渠道可采用每周例会、工作交流汇报等形式,非正式渠道可采用户外拓展、聚餐团建、微信工作群等形式,双管齐下地帮助员工互相交换彼此工作中遇到的阻碍或者心得,对于具体问题“对症下药”,不仅密切了员工之间团结协作的关系,还使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的知识面都得到了拓展。
人员融合是中小制造业面临的难点,也是实施业财融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企业应采用“内外兼施”的措施。
对于原有的内部员工,管理层可以挑选财务精英人员进行重点培养,可以安排其进行管理会计知识和计算机技能的相关学习,并在企业内部进行轮岗,深入了解企业的业务流,学以致用,将业务和财务之间的信息进行更好地融合。 对于外部招聘,公司应主动招聘复合型的人才,最好还有一定的管理经验,这样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还可以带领老员工更快地去融入业财融合的新形势中。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业财融合的实施绝对是锦上添花,企业利用互联网可以便捷地获取大量信息,但想要筛选出对企业有帮助的信息就需要企业搭建符合其自身发展的管理会计系统。
中小制造企业因为资金有限,所以应根据自身的实力和需求选择不同的数据平台搭建方式,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第一种是“改”,可以在企业原有的信息系统基础上进行改造,例如保留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原有的信息系统,加入共享平台,使双方都有权限进行数据的查看或更改;第二种则是“加”,直接新增企业需求的信息系统,例如可以购入新的模块管理来完善原有的系统,对于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也可以直接引进ERP 系统。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会计核算已无法在市场中立足,其不得不向管理会计进行靠拢,而业财融合通过信息技术、人力资源、智能平台等手段,将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进行了有效整合,为现代企业管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模式。 中小制造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如果成功引入业财融合的管理模式,对我国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有莫大的帮助。 而在当下,业财融合在中小制造企业的实施并没有太多案例,所以想要推进业财融合需要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慢慢摸索,不可急于求成。 业财融合已成为时代所趋,文章通过分析中小制造企业在推进业财融合中的难点,提出相应措施,希望可以为中小制造企业在这场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博弈中提供一定的经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