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成
(江苏省信用再担保集团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19)
中小微企业在各国经济及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据统计,在美国,小企业占私营企业总数的99.7%,它们创造了美国47% 的非农业私营部门GDP,提供的就业机会占所有私营部门的48.5%。 小企业还是美国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雇用了美国43% 的高科技人才,其人均专利数比大企业高16 倍。 在中国,中小微数量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0% 以上,创造的产值占全国GDP 的60% 以上,提供了80% 以上的就业岗位,贡献了70% 的专利发明和50% 以上的税收收入。但是,中小微企业资产规模小、信用不高、财务信息不透明,同时缺少足额抵押担保物,抵御风险冲击的能力不强,很难迈过商业银行的审批门槛。 多年以来,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和 “三农” 领域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密集出台一系列减税降费和定向降准政策,但中小微企业、“三农” 和创新创业企业融资难与融资贵的问题在相当长时期没有根本缓解。
要解决融资难这一世界性难题,关键在于克服融资市场缺陷、健全管理机制、缓解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弥补制度短板等。 我国台湾地区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进行了诸多尝试,对台湾地区成为 “亚洲四小龙” 之一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台湾地区1966年成立 “ 中小企业辅导工作小组” ,采取重点辅导、集体诊断及综合辅导方式,推动技术、经营管理、市场推广、财务协助及合作组织促成等工作。 1969年,明确提出设立信保基金,其性质为财团法人,不以营利为目的,为已经接受辅导但由于缺乏足够抵押品申请贷款的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 截至2015年,信保基金支持的中小企业达到37.5 万家,保证金额累计超过10.38 万亿新台币,帮助中小企业获得融资累计超过14.99 万亿新台币,帮助近3000 家中小企业实现了向大企业发展的顺利跨越。
英国政府同样认为小企业非常具有活力和发展潜力,因此特别为它们提供了不少便利,以使他们能够融入英国的创新网络。 金融支持部门就有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高科技基金、孵化基金、早期成长基金,同时于2014年成立英国商业银行(Britain Business Bank,BBB),其主要任务是提高小企业的融资市场运作有效性,促进英国小企业繁荣发展,资金100% 来自财政,但是独立经营。 对私人资本能够做出积极反应的市场,英国政府认为没有必要干预,BBB 主要是在市场失灵的关键节点上进行干预,既实现了财政资金的有效利用,促进了社会资本市场化配置,又促进了英国小企业的发展。 2015~2016年度,BBB 成功利用7 亿英镑财政资金撬动了45.5 亿英镑私人资本投向12 万家小企业。
美国为支持小企业技术创新,由美国联邦政府直接出资实施美国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SBIR),美国小企业局全权负责指导联邦各机构实施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经过1992、2000、2011年的多次再授权,各部门支持SBIR 的经费要求从年度预算的0.2% 提高到2000年的2.5%。 根据《小企业法》《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政策指令》与小企业局的相关要求明确各执行机构一般责任:权衡高技术风险项目和高成功可能性的项目之间的平衡;将优先权赋予与制造业、节能产业、可再生能源产业以及国家关键技术领域有关的研发项目;发布项目征集公告,对项目计划进行评审;从申请企业和受资助企业收集信息,做好维护;保护美国企业的知识产权及项目开发进展和信息安全;每年提交小企业创新研究项目总结报告和绩效报告。 自1982年成立至今,在30 多年的发展中,SBIR 的执行取得良好效果,而跨部门协同的整体性治理模式是推动该计划成功实施的重要保障。
日本素有“中小企业之国” 称号,这也是使日本从二战结束至20 世纪70年代在短时间内跃升为世界经济强国及最具竞争力国家的重要砝码。 目前日本中小企业数量为380 多万家,约占日本企业总数的99.7%,它们创造了日本55% 的经济增加值,提供了日本70% 的就业岗位。 日本解决融资难的重要举措:一是构建多元化完善的融资体系。 其中,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有以政府出资为主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国民金融公库、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商工组合公库。 长期以来,政策性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在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中占比保持在10% 左右,起到了政策引导作用;日本的 “主银行” 制度维持紧密的银企关系,日本企业与银行之间不是简单的借贷关系,通常银行持有企业一定比例的股份,并参与企业的管理和监督等。 二是构建系统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降低融资风险。 早在1937年,日本就成立了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的机构——东京都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协会。 此后,日本政府陆续成立了52 个地方信用保证协会,并据此组成全国信用保证协会联合会,发挥中央和地方的协同作用。 1958年日本政府还成立了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由信用保证协会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承担风险责任达到70% 以上,然后再由信用保险公库对这一担保进行再保险,再承担其风险责任的60% 以上。 三是建立完善的风险投资市场,提升融资活力。 日本在20 世纪50年代就出现了风险投资的模式,其机构和制度是通过学习美国风险投资公司成功经验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
在我国,融资担保公司作为金融新要素,其发展历史并不长。 1993年,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公司成立,初期,其主营业务为投融资,2006年,该公司更名为中国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标志着融资担保金融业态在中国诞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全国统一的、有序有效的、法治化市场的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从发挥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金融业的改革及商业银行体系形成,完善的资本市场构建完成,融资担保的功能作用逐步得到发挥并被社会各界所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作为世界上成长最为迅速的经济体,其资金和信用资源一直都是很紧缺的。
20 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有企业和银行间存在严重的三角债,具有拖垮整个金融体系的危险,同时以明晰产权和要素市场化改革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也处于攻坚阶段,其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银行业改革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分业经营和监管;为有效解决三角债的困扰,成立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以剥离四大国有银行不良资产,专事金融资产的管理和处置。 同时,为加快金融业对外开放,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以借鉴外国银行治理的成功经验,通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依法合规经营,加强风险管理,推动上市进程,用改革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伴随中国经济的成长,2005 至2008年,融资担保行业得到快速发展。 彼时融资担保经营许可证获取难度极大,据统计,鼎盛时期,江苏省有上千户法人担保机构。 初期,投资者把融资担保视为隔离银行系统风险的一种手段,因而在担保机构发展过程中,尤其是正值经济上升阶段,担保机构收取的保费不断升高。 这既维持了融资担保行业可持续发展,又保证了较高的资本收益,同时,实体企业又能消化较高的综合融资成本,融资担保几乎成了稳赚不赔的代名词。 因而这一时期,行业乱象丛生,也隐含了较大行业风险。
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逐步演变成了一场全球金融危机,中国也深受其影响。 中小企业受到巨大冲击,持续经营面临考验,出现了倒闭破产潮,有些地区产生互保链危机,局部呈现区域金融风险迹象。 融资担保行业以实体经济为基础,恶劣的金融环境致使整个担保行业难以独善其身,当风险代偿金额超过股东权益,企业的存续就面临考验。 经过这轮洗牌,整个江苏省融资担保法人机构只剩不到300 家,绝大部分由民营资本出资创立的融资担保机构因无法补充已损失的资本金而破产、倒闭、出局,全国的情形也基本相似。
2008年,为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切实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这一世界难题,各省陆续成立了省级融资担保或再担保公司,或对原有类似融资担保功能的省级机构进行改造,意在规范、引领辖区内担保体系,为中小微企业借贷分担代偿风险,发挥担保业在维护地方金融生态稳定中的作用。 各省级公司在自身的探索实践中,走出了各自不同的履行政策性使命和商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径。 例如北京中小企业融资再担保有限公司主要聚焦中关村的文化、科技型企业,这些企业的特点为轻资产、拥有知识产权和创意、具有独特文创运作能力,然而一部演艺剧目、文创产品能否为观众和用户所接受,创业创新型企业能否形成自己的盈利模式、产生正现金流,总是有很大不确定性,易产生风险。 对于此类当地优先发展、政策扶持的企业,就需要财政资金发挥引导、分险的作用,北京中小担保就是财政资金的承接者,风险资金池的管理者和分配者。 安徽省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则以股权为纽带参控股市县区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构建覆盖全省的再担保体系,并通过财政组织系统参与所辖区域担保公司经营管理,主要以党建为引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指标体系,优化激励约束考核评价机制,切实担负社会责任,并在全国首创 “四三二一” 分险模式,为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有效发挥融资担保功能作用进行了成功探索。江苏省融资再担保集团有限公司,其再担保体系建设,通过机制体制创新、产品和服务创新服务于体系机构,引领行业发展,曾创建再担保江苏模式,其间,经历了分担30% 代偿风险责任、以收取担保机构再担保费为基数实行一定比例赔付的风险补偿模式、对接国担基金公司全面推行比例再担保业务模式三个发展阶段。
从以上再担保业务及再担保体系建设的成功案例,可窥见财政资金在其中发挥了引导和撬动作用,从而有序有力有效推动了行业的发展。 中小企业通常生命周期较短,平均存续期仅3年左右,易形成风险,这一社会化的难题无法由一个组织或一个行业来承载。 有鉴于此,从国家战略层面,把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定位为准公共产品,不以营利为目的,成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公司,形成国家、省级、市县担保机构三层体系架构,服务对象聚焦于小微、“三农”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双创主体,实施以比例再担保业务为特征的三级分险机制,是中国着力探求解决融资难问题的系统方案。
中国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新的时代,赋予发展新理念、新思想、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目前,需要切实转变增长方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实施动能转换,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一是外部倒逼: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核心技术、“卡脖子” 工程受制于人,给我国发展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 二是内在条件约束:长期靠投资驱动拉动经济增长,边际收益不断下降,债务率攀升至GDP 的300%以上,资源环境条件约束,生态可容性下降,粗放增长模式不可持续,需要转型升级。 三是内在经济发展规律: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 达到10000 美元以上,但单位GDP 能耗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有很大差距,正如迈克尔·波特所指出的,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迈进,这是一个漫长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自然到来,但重大事件发生会加速其进程,倒逼改革。 我们正面临世纪疫情考验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激荡。 何为创新? 人类在地球上生存繁衍,追求美好生活,其所有经济活动及技术进步,都旨在提高效率,减少消耗。 创新的本质在于试错,个体及单个组织并不能保证某一项研究或应用必然获得成功,恰恰相反,创新的失败率是很高的,群体的活动和努力方向预示着技术发展的某种趋势,但必然有个别人或团队突出重围,从而推动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 创新需要各种制度、政策的保障,诸如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对普通劳动的尊重、对企业家精神的弘扬等,江苏正在推行的三项机制改革,旨在鼓励创新及建立创新失败的容错机制。 政府性融资担保旨在为中小微企业资金需求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也是推动中小微企业成长的重要支撑。
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公司(简称国担基金)成立于2018年9 月26 日,由财政部及主要国有银行出资,首期资金660 亿元,此为我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举措和实践成果,旨在规范引领融资担保机构,深化普惠金融政策属性,探索银担合作、风险分担新机制;国担基金所推行的业务合作模式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架构,体现普惠、分险、降费等特征,其三层体系是金融重要的基础设施,为准公共产品,即对符合政策支持及业务准入标准的项目,当借款人不能履行还款义务时,分别由国担基金、省级担保机构、市区地方担保机构承担20%、30%、50% 代偿责任。 据此,担保业态的政策、资源、环境、条件、生态发生了巨变,对行业功能定位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影响。
江苏省信用再担保集团公司承载了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公司比例再担保业务在江苏省的对接和推广、引领和规范的任务使命,自成立以来,着力推动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在江苏落地落实,见成效见担当。 集团是国担基金首批业务合作单位,是全国第一批国担基金股权合作的省份,国担基金对集团授信规模1000 亿元,居全国第一,比例再担保业务合作规模累计2046 亿元,连续三年居全国首位,占国担基金业务总规模的1/ 5。 2020年,集团构建并引领全省再担保体系覆盖A、B 级法人机构152 家,占比91%,报送国担基金比例再担保业务规模827 亿元,其中支农支小占比97% 以上。 到2021年底,再担保体系预计可帮助受保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8 万亿元,带动就业人数170 万人,拉动税收增加710 亿元。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集团迅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疫情防控和保市场主体的各项部署,主动与贷款银行沟通保证不抽保、不断保、不降额,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对所有再担保业务减半收取再担保费,其中在保客户为全省重点防控物资企业的免收再担保费,普惠类直保保费降低50%,整体费率低于0.6%。 集团始终聚焦服务再担保体系、服务小微三农、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三个服务” ,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 “三项任务” ,切实履行经济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 “三个责任” 。 通过产品和服务创新及以股权为纽带的合作模式创新,以价值观、使命和文化为引领,扩大风险容忍度,显著增加服务小微、“三农” 、创业创新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普惠性业务规模,增强贷款尤其是首贷的可获得性,增加政策性业务服务受众,真正体现普惠性,在推动江苏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上发挥独特功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