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湘
(东华理工大学 江西 抚州 330127)
抚州采茶戏,源自江西抚州,是江西临川汉族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抚州采茶戏最初起源于灯彩歌舞,明末清初,当地的采茶妇女们在采茶时会唱山歌,并吸收了一定的少数民间舞,在张灯时节,由两人扮演逐渐演变为茶灯戏。后由于人员流动及人口迁徙,意外将黄梅采茶戏引入江西与茶灯戏结合,使得茶灯戏的表演形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从而进入“三脚班”时期,后经借鉴进入“半班”时期。
早年间抚州采茶戏的唱腔大部分来自江西汉族民歌小调,后期逐步演变为由戏曲正调、戏曲杂调、民歌小调组成。抚州采茶戏中的身段部分源于灯彩歌舞,将地方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许多动作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如小旦的手巾功、小生小丑的扇子功、小丑的矮子步等。采茶戏,顾名思义是采茶文化结合采茶歌、采茶舞在戏曲领域的派生。抚州采茶戏主要是结合当地的采茶生活编创出故事并结合民歌唱腔进行剧目表演,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
抚州采茶戏最讲究唱做并举,在一场完整完美的演出中,演员的身段、眼神、手势之间的协调配合是不可缺少的。在抚州采茶戏中通过形体来表达人物思想情感的外部动作——从最简单的比拟手势到复杂的武打技巧,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舞蹈动作。在抚州采茶戏《甩金扇》中,干妹仔以侧身出场双晃手定格造型让人眼前一亮,塑造出漂亮温婉生动的人物形象。在《牡丹亭·游园》中,男女主角舞动水袖、对转、背对背以扬袖互搭表达出他们之间的爱意,能够把剧中角色内心的情感、音容笑貌用舞蹈展现出来,加上群舞的映衬,形象地烘托出了当下的环境气氛。由于抚州采茶戏基于生活,是生活、情感、社会活动的放大,其舞蹈部分的表演具有丰富的生活元素,最初始的部分大多是对生活中采茶动作的改编,后不断创新演变成一套具有地方色彩专属于抚州采茶戏的舞蹈文化,可以说舞蹈文化贯穿于采茶戏的表演中。
采茶戏最初是由茶灯戏发展而来的,茶灯戏是由采茶歌结合当时由民间舞发展而来的采茶舞在张灯时节扮演形成的。明代末期,黄梅采茶戏因人口流动传入抚州,抚州采茶戏由此进入“三角班”时期。这个时期的舞蹈特点体现在小旦的鹞子翻、云手、缝补浆洗、摘茶采桑等身段表演,小丑的挑担推磨、撑船推车、赶牛锄地等身段表演中。清末民初,开始发展为“半班”,人员由当初的“一旦一丑一坐堂”添加至生旦净末丑齐全。新中国成立初期,采茶戏发展迅速,而抚州的采茶戏更是创作出了大量的新作品,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戏曲演员。戏曲舞蹈文化在采茶戏中不断更新传承,与戏曲高度协调发展。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类新鲜事物、产业层出不穷,在年轻群体眼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缺乏竞争力。而抚州采茶戏中的戏曲舞蹈部分更是鲜少有人关注。在作为文学剧本流传下来的剧目中,我们无法看到舞蹈的重要地位,我们也无法直观地窥见中国舞蹈在戏曲中的源流、发展的实况。这也是直到今天,某些剧目轻视戏曲中的舞蹈成分的原因之一。
戏曲是一种综合了音乐、舞蹈、歌唱、对白、杂技、武术的表演形式。而舞蹈是最能生动表达人们内心情感的肢体动作,配合着唱词能够引起观众内心的共鸣。抚州采茶戏源于茶文化、茶歌舞,而由劳作演变而来的各种舞蹈动作,例如小丑的矮子步、小旦的手巾功等这些类似于民间舞基本功的舞蹈动作,是采茶戏的标志性风格。在采茶戏中,舞蹈动作、舞蹈造型比唱词更具有感染力,能够使观众观看表演时与演员、与创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舞蹈在戏曲表演中能够起到表现生活、抒发情感、创造艺术价值的作用。可见,戏曲舞蹈在抚州采茶戏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开启教育式保护
抚州职业技术学院戏曲班的开设,利用当地资源优势与政策支持,开启戏曲人才定向培养模式。此类学生可定期进行选拔,优秀者可去各类戏台、剧院进行演出。据了解,抚州市拟通过学历班、短训班、人才引进三种教育方式来传承和发展当地戏曲文化。在此基础之上,我们也需要开设戏曲类教育专业,对地方舞蹈文化资源的继承与发展,取决于本土文化建设的主体——舞蹈师资。好的师资力量能够培养出好的人才,培养出一批好的教师迫在眉睫,可聘请抚州采茶戏中的优秀演员进行讲座教学。抚州师范学院可与市文化艺术事业单位和各县(区)文化馆合作,适当地引进相关人才进行进修。当市场上戏曲演员饱和之际,部分资深的戏曲演员可到戏曲教育专业进修,好的传承才能迎来好的发展。
将抚州采茶戏引进中小学第三课堂,成立戏曲社或戏曲兴趣小组,引进专业人士进行一周一次的教学。专业人士的精湛表演是吸引学生兴趣的前提,并与中小学教师进行教学交流,可辅助教学共同进步,既能让专业人士学习如何将戏曲融入教学,又能让教师学习基本的戏曲知识和技巧。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看戏、学戏、排戏、演戏,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认识并了解自己家乡的本土文化。
与当地高校合作,将采茶戏中的戏曲舞蹈引入学生的选修课中,特别是声乐专业学生,能够对同领域不同专业的学生产生吸引力,较为简单的身段学习能够增进其对戏曲的热爱,以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抚州市高校的戏曲氛围,让外地求学的学生学习本土的地方特色。同时可以请抚州当地专业人士进行授课或开展讲座,传承并发展采茶戏中的戏曲舞蹈文化。
社会的发展使得接受知识并不只有学校教育这一种途径,社会上的各种培训机构更是近些年来人们求知的新宠。抚州采茶戏拥有较好的群众基础,特别是老一辈的情怀,抚州当地的戏曲班子可接收具有舞蹈基础的演员进行培训,成立戏曲舞蹈培训班,对熟知采茶戏唱腔的民众进行身段教学,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拓展,将舞蹈动作转换为戏曲手势。
2.加强政策保护
近些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受到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非遗保护政策,分别在传承方面、资金方面、保护方式方面、保护与管理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要求,能够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抚州采茶戏的保护提供有力保障。特别是资金方面,给予学习者学费补贴,给予教师工资补贴。抚州市政府部门应加大对采茶戏中的戏曲舞蹈文化资源开发的力度,把对戏曲舞蹈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纳入抚州市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中去。由权威机构进行组织,与当地的戏班子进行合作,将现有的文化资源进行传播。
2019 年汤显祖戏剧节的举办为各界群众和广大戏迷带来了一场戏曲文化的饕餮盛宴。在这一活动结束之后,更应注意到抚州市已被贴上戏曲之乡的标签,应继续发扬抚州市戏曲文化。在戏剧节结束之际,还可以在各小区、广场每周末定期举办小型的抚州采茶戏创新博览会,调动群众的积极性,鼓励群众在传承中创新。抚州地方有许多小戏台,政府可给予资金补贴,鼓励群众自发式的组织。可在抚州汤显祖大剧院每个月定期举办抚州采茶戏专场,自上而下调动群众积极性,坚持政府、单位、个体一条心,利用良好的群众基础呼吁大家一起学习并发扬采茶戏。
3.发展产业的方式保护
抚州市电视台可开启一档新的栏目,介绍抚州采茶戏的起源和播放每个时期的剧目。戏曲的魅力在于流传,只有老一辈的情怀而无新鲜血液的注入是不行的。可以开发抚州采茶戏app,收集和重新录制各个剧目,开通直播和录制相关小视频,经过筛选后收录进AAP 的建设内容中,并将其积极推广至大众视野。笔者在了解采茶戏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剧目的画质模糊、录制草率,甚至许多剧目查找不到资源,抚州采茶戏app 的创建可以解决许多群众资源难求的问题。
迎合当下流行趋势,抓住年轻人的眼球。采茶戏的演出一般是在小剧场,一般的大型商业演出,观众群体平均年龄较小,基本上找不到戏曲的身影。要树立抚州采茶戏文化产业意识,要将抚州采茶戏中的戏曲舞蹈文化作为一种产业来发展。要将其中的戏曲舞蹈文化迎合当下音乐文化发展趋势,结合当下最热门的宣传方式,吸引年轻群体的目光,例如抖音小剧场、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文化馆榜样人物朱伟英就创造了“文化+电商”的工作模式,扩大了文化功能,将文化惠民转换为文化富民。只有抚州采茶戏的发展丰盈,其中的戏曲舞蹈文化才能被大众所熟知继而实现创新发展。在现代化采茶舞的创作过程中,缺乏创作元素是舞蹈艺术创作发展遇到的瓶颈之一。将采茶戏中的文化价值、生活元素等充分与舞蹈艺术相结合,可有效促进采茶戏中舞蹈艺术的发展与创新,促进现代化舞蹈艺术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本文从传承与保护戏曲舞蹈文化资源的视角,对如何保护采茶戏进行了研究。只有抚州采茶戏传承与发展下去,才能让人了解到其中的戏曲舞蹈部分,重视舞蹈文化这个薄弱环节的流向,才能将地方戏曲特色发扬光大。这更加需要我们年轻一代加强思想认识,实打实地去行动,在对其进行历史研究的过程中又不忘结合现代的时代特征。笔者作为一名舞蹈爱好者也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去发扬,文中提到的一些具体保护措施也希望能够被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