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地质工程与地质勘察应用探讨

2021-11-13 00:53李振
科海故事博览·下旬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基础工程

李振

摘 要 基础地质工程与地质勘察作为建筑工程命脉推动各行业的融合,作为最传统建筑工程模式基础地质工程与地质勘察是行业的基础,在新的时代下赋予了不同技术内涵,只有不断进行技术革新与理念的转变,充分营造良好氛围,才能在新时期营造基础地质工程与地质勘察的新发展。基于此,本文就现阶段基础地质工程与地质勘察应用展开论述。

关键词 地质工程 地质勘察 大数据

中图分类号:P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21)10-0061-02

目前我国经济增速缓中带速,经济增长厚积薄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达到白热化阶段,其中的基础地质工程与地质勘察速度更是日新月异,但是我国一些地区的基础地质工程与地质勘察体系还未成熟,技术应用环节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相应优化措施。

1 基础地质工程与地质勘察技术特点

1.1 现状与前景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期,是城镇发展的快速期间。基础设施投资步伐的加快,使我国建筑业中取得了优秀成果,大规模的高速工程网的成型为中心区域经济和外围组织之间沟通加快,但相比较其他发达国家之间,我国基础地质工程与地质勘察工程建设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对外开放的大潮中,世界多元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势不可挡,基础地质工程与地质勘察在当前发展中需要适应潮流并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深化改革。在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中,基础地质工程与地质勘察随着城镇化与区域发展一体化在不同城市群之间也发生了自我革新。同时人们对高效健康的工程技术理念追求日益强烈,基础地质工程与地质勘察问题备受瞩目。好的建筑环境构建和谐美丽社会,科技发展使基础地质工程与地质勘察步入新的历史时期,为经济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及进步具有重要意义[1]。

1.2 关联性

基础地质工程与地质勘察、环境因素有很大的关联性,所有建筑工程施工之前对于环境情况要充分调研,包括对于气象、地质、水利等方面的把控。基础地质工程的分类、结构模式化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综合考量,严格把控施工的各个环节是避免问题出现的关键。基础地质工程对于水的推力、渗透力、浮力等必要因素较其他工程而言更为复杂。同时地质勘察的设计标准均不相同,统一标准无法应对各式各样的实际情况。考量整个基础地质工程与地质勘察在建设体系中的定位,联系不同要素之间稳定性是主要施工计划范围。

1.3 综合性和系统性

基础地质工程与地质勘察技术的顺利进展不仅需要工程专业化,也需要力学理论、土木技术、信息系统等。严格的理论知识指导施工实践,首先地质勘察技术施工建设对于不同施工现场有着不同的定义。特殊地质和水文条件的基础地质工程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其次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地质勘察技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大而化之的理论要切实符合客观实际,综合各种不同的因素因地制宜的研发方案并高效落实。基础地质工程与地质勘察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包括勘测体系及数据控制两个要素之间相辅相成。不合理的勘察体系会导致结构的错位、施工的变形,进而导致失去稳固性遭到破坏,而不合理的数据控制会导致原有进展止步不前,造成经济浪费。

2 基础地质工程与地质勘察存在的问题

2.1 专业技术水准滞后

基础地质工程与地质勘察标准是以客观实际为主导,目前技术对于变动性强发展迅速的建筑工程需求无法同步满足。随着标准化改革的深入,发展团体的技术培育成为重要一环。我国基础地质工程的国家政策中地质勘察技术的运行以及管理模式与社会现实存在一定的误差。利用原有的技术水平,施工进展与理想预期之间未能建设出一套资源共享、适应市场需求、利益完善分配的技术标准。现阶段不统一的技术标准及指导,导致无法实现地质勘察工作与经济效益同步的双赢局面。

2.2 数据分析不足

数据材料的采集是进行数字化基础地质工程与地质勘察应用的前提,客观真实的数据是进行有效分析的关键。基于材料与数据的基础上,客观分析进行工程调研,提高方案的适用力进而避免经济浪费。不充分的数据分析所带来问题导向是不精准的运行模式,从根本上阻碍了创新改革进程。在这一时代下,科技技术建设是基层建设构成中国建设社会的基础,顺应时代发展进步技术建设也要进行自我革新。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促进经济社会的融合,从而技术创新建设在整个社会发展中占有工程建设的重要地位。基础地质工程与地质勘察单位需要贯穿落实国家质量管理标准,建立完善的规划体系,加强数据研究将创新结果向市场经济移速转化,保证数据分析成果的经济效益进而达到预期目标。在实际基础地质工程与地质勘察运行机制中,首先数据采集方面不能达到全方位,其次不具备先进的数据分析能力,导致技术革新仍有瓶颈。

2.3 现场管理与市场调研问题

对于基础地质工程与地质勘察技术而言,工程现场管理工作需要进行合理全面的规划,但在实际过程中突发情况频繁,计划进行的理想化状态不可能实现。往往需要工作人员自我创新具备应变能力。例如资源的勘察配置不足以支撑施工进展时,合理的调用和有序的协调就成为关键。同时,工程现场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完善,导致施工程序混乱,勘察材料的配比、人力资源的调用都没有步骤化,仅仅靠应变能力远远不足。良好的程序成为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因地制宜也是考量范围,模本程序不适用于所有的工程模式,要进行必要改良切合实际,这对一线工作人员的自我管理提出了新挑战。市场调研是基础地质工程与地质勘察施工的前提,做好前期的准备才能在后期的进展中应对突发情况。调研的准备是为合理的规划做基石,但实际过程中,市场调研不充分、规划不具体是常用现象,导致施工混乱经济效能低下。

3 优化策略

3.1 提高技术水准,加强人才建设

通过信息技术提高创新技术水准,共享资源数字库。汲取国外先进技术,结合我国实际基础地质工程与地质勘察行业发展制定有效规划。新一代可视化、互动化的信息绿色系统,实现技术发展客观可观、资源集约利用。基础地质工程与地质勘察技术应从资源合理运用、经济协调发展角度出发,确保成熟创新技术指标的完成,良好的创新思想、优秀的转型品质是其不可或缺的要素。输送我国人才求学于国外进行优秀技术的学习,同时加强自身队伍的建设。对于基础地质工程与地质勘察而言,合理的计划和方案是全面落实创新项目的起点。同时提高工作保障是引入人才的关键,不仅是将原有组织人员留住,还要利用多种举措吸引更多的工作者进入该行业工作。一方面可以提高工作者的工资待遇,经济收入是主观方面,建立完善的晋升制度为工作前景做铺垫,结合其工作的专业化程度制定福利举措。另一方面可以进行工作性质的转变,对于资质优越能力突出的工作者可以给予跨地区、跨国境职务调动的福利。奖励机制的完善是促进人才引流的关键,逐步提升工作保障推動创新技术工作的进步[2]。

3.2 精准化数据分析对接

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对接进而提高工作效率。首先,充分理解吸收工程需求,建立在数据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从而有效预测,提高流程效率开拓业务水平。其次,精准定位基础地质工程与地质勘察方案,满足需求只是工程角度的数据分析,利用互联网模式高效实现建筑金融利益,一切的出发点以利益实现为最终目的,最佳营销运行方案实现互利共赢局面。最后加强数據储备,不同基础地质工程与地质勘察分支机构对于同一用户数据可实现统一运用,这一流程需要严密的安保系统对数据进行加工、存储、传输。基于现状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实现智能作业数字化、信息化从而为驱动基础地质工程与地质勘察创新革新的发展助力。高效利用网络平台建立信息系统实时监测、大数据对比以往突出问题、机构专业水平等依赖此提升。

3.3 强化调研与现场监测

首先在整体工程开始前就要明确和落实国家相关部门对于基础地质工程与地质勘察工作的绿色生产制度和标准,建成相对有效的绿色监测体系。依照具体的基础地质工程与地质勘察管理体系,积极构建健康绿色的总体施工框架,严肃监测基础地质工程与地质勘察工程项目。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要对地质勘察过程中可能常发的各种问题提前预防,通过上层领导部门的承诺和示范,建立一套健康绿色的完整HSE管理体系,达到基础地质工程与地质勘察工作的标准化、程序化和科学化。制定行之有效的工程安全绿色数字化内容后,可减少其他建筑事故的发生概率,还可以避免一些额外的经济损失,高效有序地进行工程作业进而缩短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市场调研初衷是好的规划成为实际操作的关键,理论知识完备才能在客观实际中加以运用,市场调研充分才能使规划性能充分。不同工作部分需要不同的工作市场调研计划,并定期更新才是施工过程顺利进行的中心,准备过程是工程进展基础之一。

4 结语

在具体的建筑工程作业过程中,希望本文相关基础地质工程与地质勘察理念能够对具体建筑施工提供一些建议,由于基础地质工程与地质勘察本身过于庞大和繁杂,这就需要我国在快节奏的时代环境中寻找技术的出路。也希望政府对建设工程基础地质工程与地质勘察方面更加注重,加大创新力度,为我国建筑业及数字化基础地质工程与地质勘察行业的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 杨智,唐振兴,陈旋,郭旭光,李国会,吴颜雄,黄东,江涛,方向,王岚,吴因业,赵家宏,王天煦,刘俊田,贾希玉.“进源找油”:致密油主要类型及地质工程一体化进展[J].中国石油勘探,2020,25(02):73-83.

[2] 雍锐,常程,张德良,吴建发,黄浩勇,敬代骄,郑健.地质—工程—经济一体化页岩气水平井井距优化——以国家级页岩气开发示范区宁209井区为例[J].天然气工业,2020,40 (07):42-48.

猜你喜欢
基础工程
一图看懂宁波金融“五强”提升工程
高速透平真空泵工程应用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最憨厚笔记 夯实基础就是要一步一个脚印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
泛滥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