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视野下浅析《平凡的世界》的思想意蕴

2021-11-13 21:11闫晋池蒋红艳
青年文学家 2021年30期
关键词:平凡的世界儒家文化世界

闫晋池 蒋红艳

《平凡的世界》讲述了主人公孙少安与孙少平兄弟二人用各自的方式脱离贫困、改变命运的故事。本文在儒家文化视野下从孝悌仁爱的家庭观、坚韧自强的入世观、温良纯善的人性观三个方面,浅析《平凡的世界》中蕴含的思想意蕴,希望当代大学生能在儒家文化的启发下有所感悟、有所思考,能践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加强思想修养,提升道德境界。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经过三年又三年,整整六年时间创作的百万字小说,是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璀璨的明珠,是激励着万千青年不朽的经典,这是一幅生活的画卷,不精致却厚重。虽然小说描绘的是平凡的人与事,但却需要认真回味、细细品读其中的韵味。世界上没有许多经天纬地的大英雄,没有许多一往无前的勇士,有的只是广袤的黄土与不断前行的人们,这个世界是平凡的。

一、孝悌仁爱—家庭

《平凡的世界》体现着浓厚的“家本位”思想,而家庭观正是儒家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思想之一,无论是婚姻关系还是血缘关系,家庭伦理思想在整个儒家思想体系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礼记·礼运》有云:“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从中可以看出家庭和睦才是家庭兴旺发展的基础。在《平凡的世界》中,无论是父子情、兄弟情还是夫妻情,甚至连妯娌情都将孝悌仁爱体现得淋漓尽致。

孙玉厚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生都在与土地打交道,大半辈子都是贫穷的,但即使是这样,他也把家看作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借钱也要为弟弟娶媳妇,把自己的窑洞让给新人。后来又为孩子忙碌,哪怕借钱也不能苦了孩子,他时常说两句话是“我借怕了”和“放心,我还有把子力气,骨头还硬朗,还能多干几年”。我不知道一个年迈的父亲身子骨到底有多少力气,能有多硬朗,但我为父母之爱子而动容。

十三岁年少的长子孙少安,从小便知道家里贫穷,在念过高小后,虽然以中考第三的成绩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但不得不放弃求学的机会,回到家中帮父亲支撑起这个家,将家庭的重担挑在肩上。虽然贫穷,但是少安的孝悌之情丝毫不減,照顾年迈的祖母,帮助父亲干农活,帮母亲做家事,关心年幼的少平和兰香。他将一大家子作为自己毕生的责任,里里外外一把抓,将自己的青春和一把子力气全都奉献给这个家。后来,秀莲在日子红火时提出分家,给少安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在妻子和家庭之间两难抉择,孙少安悲痛万分。分家后也不止一次向少平提出合干砖窑,一家人观念体现了家庭在少安的心中是多么的重要。

家贫早立世,这句话在《平凡的世界》中体现得格外明显。少平和兰香在上学的时候,从不向家里要多余的钱财,只要解决基础温饱就好,甚至正在长身体的少平连温饱也成了困难,一顿饭只有两个“非洲票”换来的黑馒头,连最便宜的丙菜也吃不起。赚钱以后他坚持每个月给妹妹寄10元钱,为妹妹兰香准备上大学的用品,甚至贴心地想到了私物,这是在家的父亲与兄长想不到的。在少平挣得多些的时候,他每个月都往家里寄钱,他希望给父母箍一个崭新的漂亮的窑洞,即使他不会回去住,他也要靠自己的双手为父母营造一个漂亮的地方,这是他和少安多年的愿望。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青砖高瓦的大窑洞,是为孙家在双水村立了一块“纪念碑”!孙家再也不是过去的孙家了。

而兰香从小便帮衬着母亲打扫家里,帮父亲和哥哥缝补衣物,和幼年的少平上山采药换钱补贴家用,在少安去城里打工的时候,每日都去破窑洞为兄长做饭照顾起居。长大后,别的女同学要么涂脂抹粉,要么想找个好人家恋爱结婚生子,但兰香一心只想读书,她想用自己的方式改变家里的命运,她知道全家供她读书是多么不容易。少平和兰香懂得家里的艰难,懂得父亲与哥哥的艰辛,努力读书是他们给父亲与兄长、给这个家最大的回报。可见,家,在他们心中的分量!家由人组成,由老幼组成,每个人默默践行着孝悌与仁爱。每个人都将家视为生命最重要的东西,他们奋斗,他们挣扎,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这个家,他们想改变这个家的穷命!想让其他人过上好日子!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去顽强活着!

二、坚韧自强—入世

《大学》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由此可见,积极入世正是儒家思想的一部分。

少安将一腔热血洒在他的土地上,他作为农民,一生的诗情都在这块土地上!但是少安也并没有止步于此,他深知农民的命根子是土地,但土地并不能让他们这个家庭脱离贫困,改革后的土地只能为他们解决温饱问题。所以他抓住命运的机会,建立砖窑,每当看到他的砖窑洞冒着青烟,他都干劲十足,这是他的心血,是他苦心经营的翻身仗!经过重重困难,经过起起落落,世俗的困难虽然一度击败他,但是并没有打倒他!哪怕一切从零开始,他也不怕苦不怕难,最终使这个家在双水村扬眉吐气,摘掉了贫穷的帽子,少安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农民企业家”,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确实是孙少安的人生写照。

少平在高中毕业之后,没有考上大学,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他没有灰心和悲伤,仿佛一早就料到了。但是他也没有放弃,无论是在村里当初中老师,还是回家种田当农民,他都没有放弃学习,书是他最后的精神食粮。他不断与自己、与命运挣扎着,他是痛苦的,最终离开了故土,想去外面的世界挣一挣!他不是玩,不是逛,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深思熟虑过,他有手有脚不怕吃苦。进了黄原,在大桥下的“劳力市场”等着包工头将他带走,无论是当小工背石头,当老师带夏令营,还是在大牙湾当煤矿工人,他都干着最苦最累的活儿,想着多挣一分也好!但也都不忘记读书,每天读书时是他最幸福的时刻,他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但是他不忘本,他不做白日梦,他在自己的能力之内挣出自己的一片天!他也实现了从农民到工人的阶级跨越,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位置,他不认命,他挣扎着!奋进着!他在这尘世飘零,却又徜徉在精神充实的海洋中。

《中庸》有云:“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也许是知识让少平离开了故土,但是又是知识让他得到灵魂的升华。哪怕只有一根蜡烛,哪怕身体已经伤痕累累,也挡不住他对知识的渴求,对精神的向往,他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入世,艰难而又有盼头地奔活着,去奋斗,去拼搏,哪怕经历挫折,却也永怀希望!

猜你喜欢
平凡的世界儒家文化世界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游览中华大地,体会儒家文化(二)
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汉服形制研究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铁骨柔情——论《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形象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中国儒家文化视角下的跆拳道运动
《平凡的世界》(双语加油站●跟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