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行路难》(其一)主旨研究述评

2021-11-13 20:31韩卓希
青年文学家 2021年30期
关键词:行路难乐府古风

韩卓希

李白《行路难》(其一)的主旨问题一直为古今学者所重视。由于背景参照、辨析方法、阐释路径不同,主要分为“积极进取”和“弃世遁逃”两说。通过对诸家说法进行梳理、辨别,发现“弃世”说一派挖掘了较多内证材料以支撑观点,而“进取”说一派所举的例证则数量有限、力度不足。同时,由于李白《行路难》组诗与《纪南陵题五松山》、《古风》(其二十九)、《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等诗表述相似、表达相同,因此《行路难》(其一)应是以弃世远遁为主旨,表达了对天宝三载蒙讥去朝一事的沉痛与失望。

作为李白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行路难》组诗一直受到古今学者的充分关注。但由于李白“语多率然而成者”,导致诗旨释义常常存在多解性和不确定性。在《行路难》组诗主旨理解中,前辈学者虽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即认为《行路难》组诗承袭了乐府古题,以“备言世路艰难离别悲伤”为主旨,但在《行路难》(其一)的解读上仍存在分歧。诸家对《行路难》(其一)的主旨研究,由于背景参照、辨析方法、阐释路径不同,呈现出一种驳杂面貌。而诸家所提出的观点,不仅关乎对诗文原旨的阐释,还涉及对李白政治活动、文学创作等方面的考订与解读。因此,探究《行路难》(其一)的主旨,需梳理诸家说法,厘清各派的研究脉络与例证方法。

一、古代:从章句释义出发

古人对于李白《行路难》(其一)主旨的解读采用了中国传统诗歌分析方法,或进行直觉性的篇章释义,或抓住意象、典故进行句子解析,由此分为两派。

一派认为李白《行路难》(其一)沿袭乐府“世路艰难”的主旨。胡震亨认为:“《行路难》,叹世路艰难及贫贱离索之感。古辞亡,后鲍照拟作为多。白诗似全效照。”(《李杜诗通》)胡震亨认为,李白所作《行路难》三首皆效仿鲍照,沿用乐府“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的原旨,表达“叹世路艰难及贫贱离索之感”。明人刘鉴、朱谏持此解。此外,王文濡从用典的角度进行补充,他认为结语“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化用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典,“以明无复望用意,遂决志归隐,不复留恋作结”。

另一派着眼于《行路难》句意解读,认为李白《行路难》(其一)将乐府原旨改为了积极进取之旨。葛立方将《行路难》(其三)前四句解读为对许由、伯夷等孤高名士的鄙弃,并以此为据指出《行路难》(其一)旨在“进为”。这一论断有断章取义之嫌。首先,由于没有直接证据证明《行路难》(其三)主旨能完全代表《行路难》(其一)主旨,因此是否能以《行路难》(其三)为判断依据存在可商榷之处。其次,在对《行路难》(其三)的主旨解读上,葛立方亦存在误读。诗歌结尾处写道:“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这直接表现了李白对于名利的摈弃,又何来“进为”之说呢?严羽将此句诗释为“上扫世外名,下扫世间名,都尽”,应是正解。此外,《唐宋诗醇》认为:“冰寒雪满,道路之难甚矣。而日边有梦,破浪济海,尚未决志于去也。后有二篇,则畏其难而决去矣。此盖被放之初述怀如此,真写得‘难字意出。”《唐宋诗醇》通过对“闲来”“长风”两句进行分析,认为李白在此诗中仍有进取之心。明人刘咸炘(1896-1932)同样持这一论,他在《风骨集评》中写道:“渡河、登太行,济世也。冰雪譬小人,犹《四愁诗》之水深雪雾也。溪上梦日边,身在江湖,心存魏阙也。”诸家从句意着手,认为李白《行路难》(其一)的主旨为积极奋进,这与乐府“感叹世路艰难”的原旨已大为不同。

二、当代:受考订李白经历影响

古人对《行路难》(其一)的两种解读多被后人结合起来,认为《行路难》(其一)写于天宝三载(744)李白去朝以后,李白承袭了乐府旧旨表达了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同时由于诗人个性所致,在末二句表达了积极进取之意,表现了乐观自信的精神。但随着“两入长安”说的提出,今人再次沿袭前人的二解分为两派:一派再次提出“弃世”说,如詹锳、裴斐、陈子建、周维扬等学者认为《行路难》三首同作于天宝三载,此年,李白被赐金放还,前途無望之下表达了弃世远遁的悲愤;另一派则提出“进取”说,安旗、郁贤皓、薛天纬等学者认为《行路难》(其一)与其他两首创作时间不同,应作于李白第一次入长安之时,表达了虽不得志但仍旧锐意进取的心情(下文简称“开元进取”说)。笔者认为,“开元进取”说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讨论。

“开元进取”说一派以王琦本在《行路难》(其三)题下注“此首一作《古兴》”为立论,认为李白《行路难》三首非组诗,故每首诗旨并非一定相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证“进取”说,其论证依据有三:其一,李白《行路难》(其一)与《拟古·世路今太行》的创作主旨、创作时间相同;其二,安旗先生认为“闲来”二句“谓且归隐以待时,或有如伊挚应汤命之召”;其三,承袭前人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的解读,认为化用了宗悫“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一典,是“自励之辞”,同时,薛天纬先生补充此句写法源于李白的政治抒情具有“往往拖一条光明的尾巴”的特点。

笔者认为,“开元进取”说的三个依据有待讨论。由于学界学者有关“闲来”“长风”两句的讨论已非常多了,在此将不赘述,主要对宋本题下注和《世路今太行》两点展开讨论。

首先,《行路难》(其三)的题下注不能为论证做强有力的支撑,原因有二:其一,此注是否为李白自注还有待考证。郁贤皓先生认同三首诗非同时所作,但他亦认为题下注“乃宋人编集时所加”。其二,即使“古兴”注为李白所注,作为孤证,并不能完全说明《行路难》(其一)将乐府古旨改为“积极进取”。

其次,《世路今太行》创作主旨与时间不确定。安旗先生将李白《世路今太行》编在《行路难》(其一)之后,认为两诗一同作于开元十九年(731),应为同旨。笔者认为《世路今太行》(拟古其七)并不能直接证明《行路难》(其一)的创作时间与主旨,原因有二:第一,《世路今太行》不一定是在开元十九年创作。诗中“万族皆凋枯,遂无少可乐。旷野多白骨,幽魂共销铄”四句描绘的场景,与《北上行》中“北上何所苦,北上缘太行……惨戚冰雪里,悲号绝中肠。尺布不掩体,皮肤剧枯桑……草木不可餐,饥饮零露浆”的场景非常相似。这样的景象不应出现在正值太平盛世的开元时期,更有可能出现在安史之乱时期。第二,即使《世路今太行》是作于开元十九年(731),但作为孤证,并不足以支撑《行路难》(其一)也作于此年。因此,此诗不足以说明《行路难》(其一)旨在积极奋进。

猜你喜欢
行路难乐府古风
行路难
《乐府考略》作者非来集之考辨
古风二首
古风两首
品读乐府
两手
朋友
古风三首
《乐府三首》
《传奇汇考》《乐府考略》述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