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柔,国 伟
近年来,在现代化的竞技运动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不同程度运动损伤,人们对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情况的关注度不断提升,运动员伤病的问题也受到不少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体育运动中的各类各项运动损伤问题的相关研究也在与日俱增。当然,在田径运动损伤方面的相关研究也是如此。在前人的运动损伤的相关研究中发现,存在着对运动损伤性质的研究,当运动员在出现运动损伤时,存在一定的内外部因素,简单来说就是运动员自身本体的原因和本体以外的外界其他因素,通过对运动损伤相关问题的综合调查分析研究,可以使运动员在进行运动训练是在最大程度地避免运动伤害以及在发生运动损伤后的身体恢复。随着田径运动的不断发展,运动员的运动竞赛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的同时,也所带来的运动损伤的升级,由于自身和教练对运动损伤的不够重视,特别是在许多比赛前和比赛中或者是比赛后,不少优秀的运动员因伤病失去了比赛的机会。我们都知道,在运动水平影响的因素中,运动损伤是重要原因之一,它不仅影响了正常训练的系统性,还影响了训练水平和运动成绩的提高,甚至一些优秀的运动员过早地终止了自己的运动生涯。所以为推动田径运动的发展,就需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找出运动损伤相关的更多的规律性因素,为其他相关信研究提供依据。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资料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查阅中国期刊网络出版总库,选中文献检索,期刊年限从2011年到2020年,来源别类全部期刊,输入内容检索条件:关键词:“田径运动损伤”共检索文献136篇。与此同时,在相关期刊网查及浏览器查找相关信息,书籍等资料。为本研究对象打好基础,将收集好的文献资料分别进行分类、综合、归纳与分析,对于田径运动损伤论文从以下几方面分析研究。
通过输入内容检索条件:篇名:“田径运动损伤”共检索文献136篇。以2011年到2020年为年限,由表1和图1可知,文献量出现最多的是2013年占总文献的15.4%,其次是2012年占总文献的14.4%,再次是2017年占总文献的11.7%,同时也发现在2020年出现了3篇的现状,出现3篇原因可能是2020年出现全国公共卫生事件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2020东京奥运会的推迟等原因相关。文献的数量可以作为了解近几年相关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情况及发展阶段的一个参考标志。2008年北京奥运会,亚洲飞人刘翔因跟腱伤复发中途退赛的一年,这个时期关于田径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的研究中断。但在2010年全民健身研讨会与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时期,文献量出现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同样发现在里约奥运会文献量也出现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因此形成了文献研究量的多少与奥运年呈规律性曲线分布。
图1 关于田径运动运动损伤的研究文献发行时间及文献量表
表1 关于田径运动运动损伤的研究文献发行时间及文献量表
从研究的方法上来看,在对田径运损伤的研究方法中,大多数学者都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如麦佳迪的《北京市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员常见运动损伤的研究》和高斌的《田径训练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同样的还有季达成在《浅谈田径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中对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从事业余田径运动中学生常见的运动损伤进行了调查[1],均是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调查问卷得出数据,然后通过数理统计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但还有一部分学者运用实验法和影响分析法进行研究,如钟亚平的《基于RBF神经网络算法的田径运动损伤预警模型研究》,姜丽言的《属性约简算法在田径伤病预警中的应用研究》,胡卫红的《基于移动计算的田径运动损伤风险预警系统的研究》,温霜威的《茶叶碱活性组分对田径运动损伤理疗的影响探究》。
从学者们对田径运动损伤的研究内容来看,研究各项目之间大致相同,对集中在田径运动常见的损伤的类型分析、损伤的性质研究与分析、损伤部位研究与分析、损伤原因研究与分析和预防措施研究与分析等这些方面。但也有一些学者运用学科交叉的知识,尝试在运动损伤预警机制与损伤预防评估中找出一种新的方法,如钟亚平的《基于RBF神经网络算法的田径运动损伤预警模型研究》,姜丽言的《属性约简算法在田径伤病预警中的应用研究》和朱玲的《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高强度田径运动训练踝关节损伤预防评估研究》。
麦佳迪的研究表明,从常见的损伤部位来看:田径运动中的常见损伤部位排在首位的是膝部,第二是足踝部,第三是小腿部,第四是腰背部,第五是髋部,第六是手腕部,第七是肩部,第八是肘部,最后依次是大腿部和臀部;从常见的损伤类型来看,根据不同的田径项中的特殊性对生理结构不同要求,研究发现在跑步类田径运动常见运动损伤主要有踝关节扭伤、小腿肌肉和半月板撕裂、跟腱断裂、应力性骨折、腹股沟拉伤、大腿肌肉拉伤、骼胫摩擦综合征、髌骨骨软化症、腰椎间盘突出和膝关节滑囊炎,其次是小腿痉挛、膝和髋关节炎、外胫夹和跟腱炎,在跑步类田径运动常见运动损伤主要有高位踝关节扭伤后与脚跟撞击、跟腱炎与跗官综合征、小腿痉挛与应力性骨折、跟腱后滑囊炎与膝关节滑囊炎及膝关节与延迟性肌肉酸痛、峡部裂等13种损伤,在13种损伤中具有高发性损伤的有踝关节扭伤与半月板撕裂、足底筋膜炎与大腿肌肉拉伤、前踝撞击与跟腱撕裂等损伤;在投掷类田径运动常见运动损伤具有高发性得有手腕骨折与腕管综合征、SLAP撕裂与网球肘、肩袖肌腱炎和撕裂及肩部不稳定等损伤,其次是踝关节损伤与膝关节损伤、拇指关节炎与腰肌劳损、肘官综合征与二头肌肌腱炎和撕裂及内部撞击与臀部肌肉拉伤等运动损伤[3]。从常见的损伤发生率来看,在崔思磊的研究中,在对104人进行田径运动损伤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损伤率高达92.3%,主要以闭合性损伤为主。同时在他的研究中发现,根据不同的项目发生的运动损伤也是不一样的,在田径运动中最容易发生运动损伤的是跳跃类,占全部损伤人数76.1%,短跑类,占全部损伤人数56.5%和栏类占全部人数的39%[4]。
曹高飞的研究表明,造成田径运动中运动损伤的原因是缺少对运动损伤的防范意识、自身在运动前准备活动的不认真、运动员自身的身体原因以及运动过程的不合理安排,主要是运动量过大和不合理使用运动器材。综合研究得出在田径运动中发生损伤是大部分原因是主观因素,教练员或者体育教师缺乏对运动损伤认识不足与对其没有关注重视,存在着思想上存在麻痹现象;运动员自身对体育基础类学科,如人体解剖学、运动心理学、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以及运动训练学等知识缺乏掌握和运用;在田径运动中制定训练计划的科学性差,带有较重的经验主义和盲目性,运动训练负荷过大、训练超量或者训练单一又或者练习重复太多,没有结合事情,并且在整个田径训练过程中缺少医务监督;缺乏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当;占各项原因中第一位的是技术动作的错误技术动作不正确,因它违背了身体结构机能的特点和运动时的力学原理.如在做撑杆跳跃时,因动作不协调,速度过快,向前冲力过大以及控制不住身体重心而向前摔倒受伤;再是由于自身的身体机能状况不佳,如睡眠和休息不好、运动量过大精神不振疲惫、带伤或带病,这时身体生理机能处于相对较低状态、肌肉力量比较薄弱,且动作协调性也是出于下降状态,这时如进行大强度训练必然会导致损伤;运动训练场的地器材不符合要求,如场地凹凸不平、有碎石杂物、器械有裂缝或老化、训练器械的大小和重量选择与训练者的年性别不适应等等,这些都会引起运动损伤。
在季达成的研究中与孙秀苗的研究中都是对常见的踝关节扭伤、膝关节扭伤、肩部损伤的处理以及腿部肌肉损伤的处理简单的处理知识进行了阐述;裴和平对水泡的治疗方法、中暑衰竭、胫骨疼痛、肌肉拉伤、扭伤、骨折与脱位的简单处理知识进行阐述;同样的还有马根深对肌肉拉伤、踝部扭伤、膝部扭伤和胫骨骨膜炎的处理方法做了简单的阐述。
孙秀苗针对参与田径运动学生的损伤预防措施指出: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与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其次是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和加强身体素质练习,最后是训练的时候要选择合适的运动装备。潘玉梅在针对运动员研究中指出:教练员与运动员都需要加强对运动损伤的防范意识、重视田径运动的准备活动与重视训练后的恢复,同样要求教练员对运动训练及比赛进行合理安排和强化运动员的技能与身体机能。
综上所述,从近十年的田径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研究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研究文献的数量成一定周期变化;从研究方法上来看,大部分专家学者采用的是研究方法主要以文献资料法为主,调查问卷法与其他研究方法有待开展,研究方法较为局限,如拓展研究视角,提倡学科交叉,也就是将单一学科领域研究专向为多学科交叉研究,这样有利于科研创新、科研深度提升、科研范围扩大、提供更多的视角,从而更好地去发现研究的问题、看法研究的问题、解决研究问题;在对田径损伤的损伤类型与部位及致因方面的上研究,我国专家学者主要从基础医学学科的角度来研究(例如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训练学、生物力学与生理学的角度去研究),其研究的角度与研究的深度仍需要加强,研究发现在运动损伤发生与地域特点的训练、生理(性别与年龄、个体差异)等因素的相关性分析还未见研究;其他的研究视角如心理学、社会学、病理学等方面涉及较少;对损伤的处理措施研究及预防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对于运动损伤方面学校应开设运动损伤及运动康复相关课程组织学生学习,更好地从实际出发做到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