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文国
这几年来,各级组织为打通服务人民群众“最后一公里”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客观来讲,在一些地方还有“最后一公里”没打通,惠民政策的实效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需要认真反思并做好整改。
在有些地区,上级组织层层向下传导压力,将任务“发包”,层层加码,制定了多种指标,成立了不少机构,并且层层下派检查组,听汇报,查材料,忙得不可开交。下级部门为应对各种检查,安排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用于开展痕迹管理、用于形成汇报材料、用于安排迎接招待,其结果就是将服务成绩落在了纸面上、放到了口头上,就是没有落实到老百姓身上。一方面是材料表格成堆、会议文件讲话连成串,另一方面却是真正抓落实力量少、时间少、妙招少,可谓“层层发包,政绩虚高”。
实际上,一些地区在服务群众的设计上,在抓服务落实的方法上,没有充分从基层实际出发,而是从目标指令出发,从政绩愿望出发,想当然地部署、安排、督查,把有限的工作资源消耗在了中间环节,没有完全转化为群众的获得感。究其原因,是思想观念已经落后于实际工作的需要,虽然整天忙得不亦乐乎,但没忙到根儿上,没忙到点儿上。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满足这种向往,需要采取切合实际的方法,这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作风。客观讲,一些部门和领导干部的服务本领,与人民群众的服务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最大程度地缩小这种差距,消除这种差距,需要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进行思想变革和作风转变,多接地气,多察民情,多向先进地区学习,多些创新务实之举。特别是要缩短工作流程,在服务直达基层、直面群众上做文章,在一站“直达”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