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刘贝贝 刘顺
由新文科驱动的播音主持专业传媒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体现出了播音主持专业对现有专业基础的深化,同时也体现了该专业通过新理念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探索。新文科这一教育理念的提出,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到了全新的时代,在这一时代中,教育必须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服务。而在这一时代中,如何利用新文科思维,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要求与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发展需求的传媒人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新文科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于现有的文科专业,更新、优化文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新内容,具体而言即在保留现有专业的核心素养与核心能力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与学科发展的新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并建立新的教学模式。二是基于文科人才培养模式展开跨学科专业发展,简言之就是打破传统文科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学科限制,实现大范围专业之间的交叉,进而重新塑造文科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新模式、新课程体系等。前者可以概括为一种基础性质的改革,后者则属于深化性改革。在新文科背景中,“文科”指的是人文社会科学,“新”则体现在四个方面,即新交叉、新功能、新范式与新路径。
在新文科背景下,坚定的政治定位是播音主持专业传媒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以及重要价值导向,关乎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与人才服务定位,所以,在新文科这一背景下,播音主持专业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以坚定的政治定位为核心,拥护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培养出具有坚定政治立场、可以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来规范自身行为、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拥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用型人才,使其成为政策的传播者、时代的记录者以及社会进步的推动者。
在新文科背景下,准确的文化定位既是播音主持专业培养传媒人才的基础性定位,同时也是其主要任务之一,更是传媒人才的“精神底色”,所以播音主持专业传媒人才培养,应注重培养其文化自信,除加强基本人文知识培养之外,还应该让学生更加系统化地学习中国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文化等,以此来深化该专业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地域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通过了解地域文化,可以提高学生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基本素质。同时,新文科背景下播音主持专业传媒人才的培养还应重视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以建立文化自信,可以为学生介绍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历史、人文与地理知识,让学生在不同的思想文化碰撞中,更好地理解文化自信,并将其转化成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思想动力。
为了更好地满足新文科背景下社会对传媒人才的需求,播音主持专业需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对传媒人才的目标定位进行精准判断,结合新文科背景,笔者认为目前播音主持专业传媒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定位应为“核心能力+综合能力”。其中,核心能力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在政治思想层面,应具备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并能熟练掌握方法论、科学辩证法等,具有客观、准确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会主义信念。二是指实际应用能力,需具备运用各项辅助技术,传递中国声音的能力。而综合能力指的是,传媒人才应具备国际化视野、高尚的职业道德、高超的表达能力以及健康的身心素质等。只有做好这一明确的目标定位,才能培养出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传媒人才。
在现代社会中,现代传媒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各大高校应结合新文科背景,制定并推进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大力培养符合新文科背景的新闻传播人才,为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提供服务,进而营造良好的中国形象。高校应积极落实导师制,重视通识教育,大力发展跨专业学术文化活动,以促进不同专业的互相渗透。同时,还要培养制定传统文化教育计划,实现人文科学教育与自然科学教育的完美融合,要解放思想,培养卓越人才,让学生站在行业前沿,培养其国际视野与综合能力。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体系包括新闻本位观念、统摄地位的党性原则观念、作为价值观念的人民中心观念,以及作为重要工作方法观念的舆论引导观念、正面报道观念等。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有利于培养出具有正确新闻志向以及政治方向的播音主持专业传媒后备人才。新闻传媒工作必须坚守与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新闻活动实践提供参照,同时也对行业工作者的职业行为进行规划,引导新闻工作者坚守职业操守,所以,在新文科背景下,播音主持专业传媒人才的培养必须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并以此为指导展开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的新模式。同时,还应促进高校与各个相关行业之间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实现,如科研院所、实务部门以及企业行业等。总之,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发挥出其“定盘星”的作用,有利于培养业务素质过硬且政治可靠的国际化传媒人才,做好党和国家的“代言人”,进而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发展。
一流专业建设是培养全媒化复合型传媒人才的重要路径,更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在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应做好播音主持专业结构的优化,并充分利用专业课堂、专业教师与专业教学的育人功能,将专业课程建设作为基本单元,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融媒体、互联网、信息技术等创新教学方法,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此外,推进一流专业建设还应转变教学主体,将教学目标从教师“教得好”,向学生“学得好”进行转变,同时尽可能地在专业建设中融入新文科理念,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以及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进而提升专业教学质量,最终培养出专业型、复合型的传媒人才。
首先,可以从“国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抽取衡量指标,通过国家数据库平台,对目前国内各大高校播音主持专业进行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判断该校是否具有培养社会主义传媒人才的基础条件。其次,基于测评结果,由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专家经过定性分析,对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建设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课程体系情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教学方案等与国家战略要求、地方需求的契合程度。最后,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专家应进驻到学校中,以世界一流标准为原则,展开关于播音主持专业的实质认证工作,并在固定的日期,定期发布具有一流传媒人才培养资质的高校,以此来构建出专业质量的三级认证体系,以数据和事实检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常态检测系统。
2018年8月开始,教育部要求各大高校严抓教育质量,淘汰“水课”,打造有难度、深度的“金课”,进而提升教育水平,改变目前大学生过于松散的学习状态。打造新闻传播专业的“金课”,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教师评价考核制度,引导教师对现有课程结构进行优化,对教学设计进行创新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应加强五类“金课”建设,即线上课程、线下课程、虚拟仿真课程、混合课程以及社会实践课程,为专业教育的深化改革提供指导方向,使“金课”成为专业的常态性课程,而不是稀缺资源。
总而言之,在新文科背景下,播音主持专业传媒人才培养应结合新文科的内涵及其定位,找到自身发展路径,培养出专业素质过硬、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与国际化视野的传媒人才,进而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