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钟大吕百年颂

2021-11-13 07:12王幅明
散文诗 2021年13期

◎王幅明

2021年,世界第一大党——中国共产党,将走过百年历程。中共中央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举行8项活动,其中一项是:创作推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和出版物。当我有幸先睹了《散文诗》杂志第7期推出的建党百年专辑,不禁心悦诚服地认为,这是一批堪称优秀的散文诗献礼作品。专辑从不同视角,多彩的艺术表现,深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血与火的百年历程,在思想和艺术上都达到了可喜的高度。犹如聆听一场气势恢宏的交响乐,其中不乏华美乐章,但黄钟大吕是贯穿其始终的主旋律。

英雄群像,与日月同辉

头条栏目“第一文本”呈现的是聂茂创作的组章《英雄颂》,歌颂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不同时期的8位英雄人物:李大钊、瞿秋白、屠呦呦、钟南山、钱学森、金茂芳、袁隆平、申亮亮,他们中有中共早期领导人,烈士,更多的则是新中国的建设者,科学家,和平守卫者。作者饱含深情,用文字雕刻出与日月同辉的英雄群像。作者并非面面俱到地写出一个个英雄人物的小传,而是精心选取了他们人生经历中最闪光的历史瞬间,给予特写式地呈现,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他写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李大钊:德国学者阿道夫·哈纳克说:只要翻开历史,便可见文化的街头必立着鲜血淋漓的殉教者的墓碑。……你就是这样的殉道者、变革者。在风雨如晦的年代,你第一个走向绞刑台,从容不迫,引颈受难。

写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你的血,擦亮旧中国的漫漫长夜。//你的英勇无畏与壮烈牺牲,本已树立了崇高的形象,可你就义前,以率真的方式,出人意料地写下《多余的话》。你卸下人世所有的伪装,用小小的手术刀,对准自己最脆弱的部位,一刀,又一刀,解剖给世人看。

写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这是一场看不见的战争。你披挂上阵,发现青蒿素,让成千上万的疟疾患者免除了病痛的折磨。

写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最美逆行者钟南山:你说,真药救人,真话救世。真话和真药一样重要。真药加上真话,中国就能度过一切劫难。

写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钱学森:在日复一日的紧张奋战中,你的血液带上了大漠落日的沙尘风暴,你的语言夹杂着日月星辰的盐渍味道。

写金茂芳,沙漠绿洲的创造者和见证者:60多年过去了……你像胡杨树一样顽强地活了下来,成为奇迹的见证者:你和八千湘女、六千鲁女,还有冀豫蜀等地的年轻姐妹、成千上万的上海知青,以及10万名开国将士一起,为子孙后代开造出1500多万亩绿洲。

写“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你像一棵稻穗,你的额头有着谷粒的饱满,你的脸孔被太阳晒得泥土般黝黑。你站在那里,活生生一尊水稻“守护神”。

写维和战士申亮亮:你倒在了马里加奥炽热的营地,年轻,帅气,一如黄金。//你倒下去,像太阳的叹息,再也不会回来。//……屋因梁而固,你和你的战友给灾难中的世界带来和平与安宁;//山因脊而雄,你和你的战友给黑暗中的人民带来阳光和福音。

从选取人物到如何呈现,以至于用何种语言向英雄致敬,都可感受到作者深厚的修养。其赞美词华美而不失准确,朴实而更显庄严。

张雪松《奔腾的血脉,不屈的脊梁——东北抗日英雄群雕掠影》,是另一组与日月同辉的英雄雕像,他们是:弹尽粮绝,孤身作战的杨靖宇;天府女杰,黑土诗魂赵一曼;拒绝投降,誓死不屈的“八女投江”女英雄;北国雄狮,雪山之鹰赵尚志。

百年历史的地标风景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在全国各地留下了许多地标式的景点,诗人们都有一双慧眼,善于捕捉这些有着深刻內涵的风景。

田勇的组章《从红船到复兴号,春风从不缺席》只有3章,却包含了很大的信息量,红船、绿皮火车、复兴号、春风,成为百年纪念中特殊的“符号”和象征体。用时空隧道将一百年打通,意象语言瞬间就会活力四射。“与复兴号邂逅,昔日冰冷的铁轨,不再以冷峻示人。每小时250千米的速度,是春天行进的标配,而每小时350千米的速度,是寓言变成现实的闸门。”(《复兴号的寓言》)

苏启平的组章《文家市之光》为文家市的一些特殊文物作出诗意的诠释。湖南文家市是中共百年党史三次重大工作重心转移中的第一次,“微弱的火焰,在玻璃罩里跳荡,见证近代史上最惊心动魄的争论。//前敌委员会会议室中的气氛瞬间凝固,月亮为最后的决定提心吊胆。那晚,文家市之外的神州大地寂静无声。//风,吹开门窗。毛泽东的信心与决心奔涌而出,农村包围城市,成为夺取中国革命胜利正确道路的颠簸不破的真理。”(《一盏油灯》)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加上情景交融的描述,让读者身临其境,深刻理解了里仁学校里那盏灯“油”的重要。

陈惠芳《井冈山的秋天》写了黄洋界、小井、百竹园、大井、桂花树,见物思人,引发我们对革命前辈的深切缅怀。《悲怆的小井》是最令人难忘的一章:“曾经,在小井红军医院旁边的稻田里,130余名红军伤病员被机枪射杀。他们大都没有留下名字,只留下鲜血与精神。”“小井,一个普通的名字,一个鲜血凝固的名字。//临窗面立。井很小,天很大。”一语千钧,让人思味良久。

江西于都是中央红军集结出发地,是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起点,宁眸《于都印象》,写了于都的红色基因、文化传承和沧桑巨变。江汉《三个名词的含义》,诠释了湘江、雪山、草地三个词汇对于中国革命的特别记忆和不朽传奇。黄志雄《红色古田》、胡志松《遵义之光》(外二章)中展示的古田、遵义、西柏坡、人民英雄纪念碑,让我们聆听到一首史诗中最豪迈的几个段落。李马文《红军曾经在我的家乡走过》,让我们记住了旋涡村这个红军曾经的驻地,“铜质的信念,永远没有锈迹”的红军牛角号,“这里,再也没有了硝烟”的红军二郎山战斗遗址。鲜圣的《航船曲》让我们重温南泥湾的味道,杨家岭的情思,铭记“一块被岁月煎熬过的土地,一段被开垦过的时光”。

沧桑巨变与娓娓讲述

百年历程里包含着数不清的感人故事。散文诗较之分行诗,似乎更适合讲故事,当然,散文诗里的故事,不同于小说与散文里的故事,它只能描绘出揭示主题的若干画面,具体的内容,则需要读者去想象。

卢静的《汾水悠悠门板情》,讲述了一个关于门板的故事。“历史,在一组数字前也将行静穆的注目礼:解放临汾我军伤亡15000余人,一腔热忱支前的民众200000人,运送门板260000块,木檩条100000根,麻袋60000个,食粮数百万斤。”刘志宏《戍边英雄赞歌》讲述了戍边英雄祁发宝的故事。“大好河山,寸土不让!//那片鲜血浇灌的鲜花,在风雪悲壮中振翅长啸!”温新阶《红旗猎猎作响》,讲述了一株白果树如何被村民保护,成为“红军树”的故事;西湾起义的故事;红六军军长李勋如何被叛徒出卖,壮烈牺牲的故事。作者写出了革命道路的曲折与艰险。“今天,我再一次来到李勋墓前,枪声已远,鲜花遍地。//安息吧,我敬仰的先烈!//火纸的光芒,映照着我一脸的泪水。”莫独的《查尼皮》,讲述了发生在90多年前,滇南蒙自查尼皮,中共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的故事。“尽管探索是艰辛的,风和雨,雕塑道路的坎坷,可你还是照耀人民,跨过贫血的年代,宣告中华民族,已重整风流,站在崭新的地平线上,抚摸——//时代的额头。”

花盛的《时光的声音》组章,用诞生之音、童谣之音、花儿之音、洮绣之音、故事之音、校园之音、广播之音、脱贫之音八种声音,来表现他对甘南家乡的热爱及家乡发生的巨变。声音里包含着有趣的故事。构思奇巧,感情真挚,极富艺术感染力。“每一粒曾挣扎和彷徨的种子,早已在党家磨破土而出,开出灿烂的花儿,结出累累硕果。白墙黛瓦的小楼,鳞次栉比。窗前,哗哗流淌的溪水,传唱着一段又一段动听的花儿。”(《脱贫之音》)时光的声音,优雅而感人。

邹冬萍的《守望》,讲述了一个世纪之爱的感人故事。新婚三日的丈夫当红军走了,妻子用终生的时光守望。“桃花开了一年又一年,你手捏着烈士证,怎么也不相信,用生命去爱的那个人,早已为国捐躯,把一腔热血洒在了神州大地上。”“72年的守望啊,你没能再牵到爱人的手。2005年的春天,你安详地走了。桃花用一场缤纷,为你覆上故乡的泥土。”

孔令莲《在羊皮筏子上说出热爱》,讲述了1949年8月,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历时20多天,近10万人马在黄河汛期安全渡过黄河,挥戈西进,解放甘肃省会兰州的故事。赛过军舰的渡河神器,竟是当地父老乡亲提供的羊皮筏子。牛合群的《漫步者》,讲述了一条小道如何通向康庄大道的故事。“我看见一位老人,像一阵旋风,从道路的那头,大步走来。//我听到了你洪亮的声音:‘步子再大一点!’”乔书彦的《江汉朝宗》,写游客云游江汉三镇后的印象。在如数家珍的描述后,作者写道:“汉正街走出了新鲜的路,提笔,泼墨,骏马在宣纸上飞跃而出,蹄声寄情长江潮起潮涌。这是一座大城的奔跑啊,水草繁茂处,汉口镇守住最初的诺言。沉浸在礼花的欢乐中,万物都是美的韵律。”

除此,那女的《时光落在一条河上》,海清涓的《血橙小镇,血浓于水》,宗海的《有一片土地,叫瓜州》,舒放的《伟岸长堤》,周一木的《铁路故事》,阿垅的《这样讲述你能听得懂》,萧忆的《传声筒》,张步伐的《变迁》等等,讲述了变迁中的故事。霜扣儿的《放歌百年,荣光无限》,白鸽的《黎明之前》,同属抒情佳构。

红色歌谣,散板国风

专辑的“读本”栏目,是诗人成路颇具创意的《新谣诗》。这使我想到《诗经》里面的十五“国风”。“国风”基本上都属于谣诗。何谓新?至少有两点:一是采用散文诗的形式,我称之为“散板”;二是诗剧。以散文诗的形式写诗剧,除了鲁迅的《过客》,很少有人尝试。成路在关于《新谣诗》的写作说明中以《传统的余荫》为题,他说的“传统”,是指“陕北说唱音乐”,应该说,两种传统兼而有之。

《新谣诗》共分26节,六支谣歌,从第三支谣歌后,加了四个变奏。作者有一个献词:“献给陕甘红军、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创造者,以及他们的后代!”

诗剧设置了若干人物:老艄公(精神象征);游击队长(陕甘红军、陕甘革命根据地的英雄群体);书匠,自称瞎子(传唱故事的人);人儿(男叙述主人公);女子(女叙述主人公);一二(听故事的人,诗人)。从这个构架可以看出,这些人物设置带有某种象征的意义。而整个作品,则具有史诗的品格。

诗是什么?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借用一棵会开花结果的树来形容:“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这也许是古今中外最简洁也最一针见血的诗歌理论。意思是说,感情是诗的根本,语言是诗的苗叶,声音是诗的花朵,思想是诗的果实。这句话形象的阐明了诗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诗缘情而绮靡。情和义属于内容范畴,情是根本,是诗的基础和支柱,义则是果实,是诗歌的深刻内涵。只有根深,才会苗壮花艳,结出硕果。

《新谣诗》缘于作者一次对陕甘红军、陕甘革命根据地史料的系统梳理,“创造者们为民众忘我、舍身、牺牲,为理想在恐怖中坚持浴血前进,使我的眼睛常常湿润。故此,作为一位生活在陕甘地区的诗人,有义务为他们写首颂诗。”一棵诗树就此生根。作者深厚的现代诗意象营造和诗化语言的修养,奠定了整篇作品雅俗共赏的语言风格。

作者说:“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一脉是相统一的。考察陕甘红军、陕甘革命根据地生成的精神——他们的理想就是美国人马克·塞尔登对中国战时根据地研究时发现的‘延安道路,对中国在革命变革和社会进步的理论和实践中所做出的土生土长的贡献,他还表述陕甘党‘为穷人利益服务方面达到了第一无二的记录,”。基于此,我在诗里写下了四节‘变奏,——翻起身、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是为了在同一主题下演变出百年的奋斗初心——‘为穷人利益服务方面达到了第一无二的记录”的赓续。”四个变奏全都引用美国人马克·塞尔登的同一句话,听之振聋发聩,成为照亮全诗的一道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