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的影视表达策略浅析
——以《我和我的家乡》电影为例

2021-11-13 05:10冯赟尧
声屏世界 2021年17期
关键词:家乡

□ 冯赟尧

审美的意识形态属性

艺术在长期的理论研究中都被认为是无功利性质的,但在20世纪80年代马克思文艺理论的研究中钱中文却提出了“审美意识形态”观念。审美意识形态一方面被看作意识形态中有着审美特性的种类,另一方面也渗透着社会现实生活和其他意识形态的因子,这两者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然而,审美意识形态并不是审美和意识形态的相加,而是指审美表现领域和意识形态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情况。电影比起其他的审美表现领域,更能体现审美意识形态的特性。电影作为一种综合性艺术,不同于绘画和音乐等艺术,它以二维趋向现实的特点成为能让普罗大众最为接受的艺术形式之一。当观众坐在影院中看着银幕上和现实一样的场景人物时不自觉就被吸引进去,并在自己脑中构建一个三维世界。因此,当主旋律电影用审美的方式表现出主流意识形态时就被观众不自觉地接受了。它不同于刻板式的教条式的宣传口号,而是潜藏在一个个故事之下,观众认同了影片的情节内容就认同了他们所暗藏的意识形态倾向。而《我和我的家乡》更是牢牢抓住电影的艺术表达特点,选择用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故事。

主题贴合时事政策

《我和我的家乡》贴合现实,贴合政策,赋予了作品新的时代内涵,传播弘扬国家政策,讴歌了党的伟大领导。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影片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所讲述的五个引人深思的情感故事,恰恰对应了我国几大民生政策。《神笔马亮》体现了“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旅游”,该短片贯彻了开心麻花的以往风格,通过塑造一个“妻管严”下乡书记的形象来讴歌基层扶贫干部的伟大,马亮作为驻村书记将自身的专长奉献给小小乡村,带领乡亲们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实现脱贫致富。《回乡之路》体现了“环保治理”和“农副产品脱贫”,比起其他几个故事,《回乡之路》将乡村教育、电商运营、植树造林等多个扶贫政策巧妙运用起来,乡村教育的受益者闫春燕为了梦想“走出去”,最后为了实现回报家乡的夙愿又“走回来”;而孤儿乔树林则为了防沙致富“留下来”,两者通过高妈妈形成情感的深度关联。《北京好人》体现了“农村医保”,故事是对《北京你好》的延续,甥舅俩冒险套用表舅张北京的医保结果闹了场大乌龙,最终张北京良心发现,忍痛放弃了买车的想法。影片直到最后才实现了“最后一分钟营救”,农村医保的普及让甥舅俩都如愿以偿。《最后一课》体现了“乡村教育”,影片以范老师为主要叙事视角,色彩蒙太奇的使用让如今的美好和曾经的贫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个当年教育贫乏的落后的望溪村,孩子们用黑色画笔铸造彩色的希望,而范老师那份有些许固执的坚韧在雨中用身体护送颜料的身影,好似用渺小的身躯在深山中帮助孩子们筑起普通却强烈的向往,成为故事中最感人的一幕。《天上掉下个UFO》体现了“山区发展”以及“特色旅游”,故事似乎是《疯狂的外星人》和《唐人街探案》的结合体,充分调动观众的期待视野。农村发明家黄大宝身为一个网络红人,为宣传家乡旅游不遗余力,而满眼皆是山的黔南地区,再也不能阻挡他和昔日恋人的爱情。

《我和我的家乡》通过这五个故事调动观众的深层记忆来激发人民情感共鸣,通过对现实的改编再现来构建人民对国家对民族对集体的认同。影片通过情景再现给观众提供一种亲临现场之感,将个人的认同转化到国家认同当中,从而更能激发观众的家国意识和情感共鸣。这种基于现实生活背景和真情实感的爱国主义与民族认同的文化自信更能够从内心深处打动和感染观众。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我和我的家乡》正是将个体的命运和祖国相连,从而激发了观众自然焕发的主人翁意识,观众作为祖国的一份子,这份自信更深切、更真实。

人物塑造贴近现实

曾经主旋律影片中高大上的人物,假大空的内容一致被观众所诟病。自《集结号》以来,我国新时代的主旋律电影发展不同于早年十七年电影中所定下的基调,开始考虑到观众才是决定影片好坏的最终因素,纷纷转向市场化、商业化。自此一系列主旋律影片都纷纷尝试在宏大的背景下诉说小人物的成长悲欢来引起绝大多数普通人的情感共鸣。以往的主旋律电影都是歌颂英雄人物的,人物塑造上都是黑白分明、单一化和脸谱化的,并且“小人物”几乎都是“缺席“的存在,难以让观众产生代入感。而在《我和我的家乡》中,角色不再是枯燥乏味,而是更贴近生活现实的不完美的小人物。张北京贫嘴幽默,有点无伤大雅的歪心思,很好地塑造了一个普通的北京人形象。乔树林为了获得电商达人闫春燕的支持,夸大其词,满嘴跑火车,是一个看起来就很不靠谱的人,但后面的反转让闫春燕很受感动终成合作。农村发明家黄大宝则是对网络红人手工耿的艺术再创造,凸显了乡村民众创造美好生活的伟大形象。已在海外功成名就的范老师不幸身患脑梗塞,使他回忆和现实错乱,但依旧忘不掉那段艰苦支教岁月。马亮的“妻管严”形象最是接地气,尤其是为了让妻子相信自己身在俄罗斯深造绘画技艺,让全村民众都甘心配合演戏,观众们啼笑皆非但都感动不已。

这正是坚持了反映人民心声,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这些有缺点的普通人作为主角,并通过艺术手段塑造人物,让观众在欢笑的时候感到小康生活的多姿多彩,达到了强烈的喜剧效果,是典型的喜剧正剧。《我和我的家乡》中的这五个故事通过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地域的发展,以小见大,并把小落实到具体地域、具体人物甚至是人物语言的表达上,使观众从中得到强烈的文化认同。

中国模式的锦集表达

《我和我的家乡》采用喜剧类型片的形式,以分段集锦式完成影片制作。这种文艺表达自然、真实、不生硬,没有理论和道理的堆砌。《我和我的家乡》作为2020年国庆档票房冠军《我和我的祖国》的姊妹篇,继续沿袭了这种由几个独立故事组成,围绕一个共同的话题叙事但有各自风格的拼盘电影。这种大胆的尝试主要是因为当今短视频APP的火爆,观众已经适应了情节简单、较少的叙事线索、集中的人物的故事模式,所以很快接纳了新型的拼盘模式。两个多小时的影片,通过五个故事讲述了这么多事关老百姓的民生大事,涵盖了我国“东南西北中”所有地区,远到祖国最北端的黑土地,近到人民群众最亲切的首都北京。其中熟悉的乡音、入眼的景色,让观众深有体会的扶贫政策,正是对中国人民内心深处“乡土情结”最深刻的回应。而这种新型叙事结构的运用,其意图不言而喻。五个故事所对应的地区,所对应的民生政策,能让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观众自觉完成代入。观众在观看的时候,影片中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乡音,那些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利国利民的政策,很难不代入到自己。尤其是创造性地使用了《上甘岭》的主题曲《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好山好水好地方,条条大路都宽敞”这首歌唤起无数观众的儿时记忆,产生了一种独特的集体记忆。著名歌词作家乔羽在歌曲中把祖国具象化表达,和影片创作理念不期而遇,产生了独特的化学反应。歌词中的朴素表达让家国成为一体,使观众的文化认同更加深厚。

结语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文艺思想,对中国文艺工作提出新要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要坚定文化自信,肩负文化使命,要发挥文艺作用,弘扬核心价值,要加强引领,推动文艺创作。主旋律电影它不仅仅是普通的艺术形式,更是展示中国形象的一张名片。《我和我的家乡》把握了当今时代的脉搏,轻松幽默地讲述了中国故事。影片的成功使其成为全年龄向、全地域向、全民向的现象级作品,成功开启了主旋律电影的新篇章、新纪元。

新时代主旋律电影成功是由国家当今的意识形态、观众的审美心理接受趋向和电影自身的艺术特性这三个方面共同决定的。主旋律电影要保持主流价值的意识形态倾向性,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时代文化的深思,坚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繁荣和发展当代社会主义文艺精神,这样才能使主旋律电影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猜你喜欢
家乡
我的家乡
我们如何面对回不去的家乡
家乡一别四十年
未来的家乡
我的家乡
家乡
十年后的家乡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
家乡的早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