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调查性报道的坚守与创新

2021-11-13 04:43梁明
记者观察 2021年33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内容

文 梁明

在新媒体时代,由于受到网络技术、民众需求以及市场竞争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传播主体从过去的新闻媒体为主变为全民皆媒体,传播方式从过去的单向变为双向,传播速度已经实现实时传播,时空的距离被缩小到最小,具有比较丰富的传播内容,可以通过图像、文字、声音等进行传播。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媒体的调查性报道如何坚守为民发声的初心,把人们应该了解的事实真相适应新媒体时代特点传播出去,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作用,是当前传统媒体调查性报道研究的一个课题。

新媒体时代下调查性报道存在的难点

“唯流量论”挤占优质内容的生存空间

新媒体时代,流量通常被作为一个作品是否受欢迎的重要参考。在如今市场经济趋势下,流量不仅代表着消费群体,同时还代表着市场经济,这种情况本来无可厚非,但是由于社会群众对流量的过度追捧,导致唯流量论出现。唯流量论潜藏着不容忽视的社会危害,不仅助长了内容生产的浮躁之风,导致“劣币驱逐良币”,挤占优质内容的生存空间,而且其急功近利、唯利是图的价值取向还严重影响了社会风尚。

新闻媒体之所以成功,并不是生搬硬套传统公式,在换取能量的同时,需要的是每一篇内容都优秀,逐渐积累起来公信力,这样得到的流量才能够具有较高价值。在媒体融合的大环境下,新闻媒体需要不断满足公众阅读需求,无论何时何地,新闻媒体的坚实力量是优质内容,想要在读者心中有感触,需要良好的阅读体验。

生产耗时费力,却易被淹没在信息的大海中

调查性报道具有调查取证困难、所需要采访时间较长、受到的阻碍比较多的特点,生产起来耗时费力。步入到新媒体时代,多数传统媒体转战数字平台与新媒体抢时效、抢受众、抢容量,相反,慢工出细活的调查性报道相对少有人问津。虽然,传统媒体一再强调深度、解释和分析是数字时代传统媒体应对新媒体挑战仅存的竞争力,但真正面临竞争的时候,传统媒体又不得不加快数字化的技术步伐,而忽视对内容的精雕细琢。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呈现出明显的碎片化特点,网络信息的五光十色、信息源头的无从考证、巨量信息的选择与取舍,加重了读者浮躁和疲惫的心态。即使调查性报道发表出来并成为热点,人们在这上面停留和思考的时间也极为短暂。生产耗时费力的一篇报道很快就会被淹没在信息的大海中。

新闻记者的报道缺乏深入性

《哥伦比亚新闻学评论》2010年10月载文称,编辑部中工作人员在不断减少,但是却增加更多任务,一个白宫首席记者曾说,每日出境采访要做16个,新闻节目需要客串两档,还要主持一档节目,每日还需要写3篇以上5篇以下的博文。大部分记者和他相同,都需要不断忙碌,好似转盘上永不停歇的仓鼠,不仅需要数量和速度,同时还需要一直坚持下去,但是,虽然小鼠在不断奔跑,但是却一直停留在转盘上,就好像新闻业一样。这段文字提出调查性报道之所以出现衰微,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一方面为裁员因素,还有一方面为记者专业化和多功能化相违背。

融合新闻催生了多功能记者的诞生。他们同时战斗在传统媒体的版面上和新媒体的空间中,他们所采访的报道主要是为移动网站等供稿,但是,记者越是功能多,工作的内容越简单,这种情况无法代表新闻的质量。记者奔忙于事故现场、新闻发布会,根本没有时间自己寻找线索,谁又愿意坐在那里分析新闻线索中有没有可以深入调查的成分呢。记者成了简单新闻素材的提供者,而不是花时间钻研线索、分析资料、阅读背景、思考问题、深入采访的专业性调查报道人员。

速度与准确度的平衡

新闻最重要的是真实,主要在其具有时效性,但是对于调查性报道而言,真实比速度更加重要,由于调查性报道的目的是调查新闻的真实情况,准确度才是使新闻品质得到保障的竞争力。例如,在钟祥投毒案件中,当时有很多媒体,在警方宣布案件已经告破之后,在第一时间就进行大量报道。但是,在4个月之后,庭审过程中,所有被告均翻供,同时他们还提出之前所做的有罪口供,是在警方胁迫之下才说出的。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案件都没有明确的结果。其后,在一档新闻调查的节目中,将钟祥投毒案件中的来龙去脉进行了梳理,将事情真相还原,引起广大群众思考和判断。

事实上,对于平衡新闻准确度和速度,英国的广播公司有相应经验,在BBC编辑手册中提出,准确度最为重要。2000年美国总统选举报道中,出现了以往不曾见到的场面,在这次报道过程中,BBC一直以准确度作为基础,等待最后真实结果,宁愿在时间上相对落后。对新闻的判断,需要的不是速度,而是正确。速度虽然在新闻报道中很重要,但是永远在准确度之下。在当时有很多媒体已经做出报道,不到6小时的时间,就3次修改了他们的报道结果,而BBC所报道的更加具有真实性。这并不是其做出的唯一决定。在1988年时,在苏格兰边境小镇洛克比上空发生爆炸,大部分媒体都报道飞机出事消息,但是BBC相关工作人员决定,再次多等30分钟。他认为即使晚一点报道,但是一定要了解飞机具体事件,避免广大人民群众受到影响,造成恐慌。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了解到,对于调查性报道而言,最为重要的是准确度,精准度比速度更加重要。只有在保证准确的基础上增加速度,才能够使新闻有广度和深度。

新媒体时代调查性报道的建议

坚持正确导向,唱响时代最强音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要把坚持正确导向摆在首位,始终绷紧导向这根弦。“讲导向不含糊,抓导向不放松”舆论宣传对于国家而言,是比较重要的内容,不仅关系着国家的长远发展,同时还关系着社会稳定和人民福祉,所以无论在何时何地,都需要坚守正确的舆论导向,将正确舆论用于利民、利国轨道中。

新媒体时代,人们的思想、行为日益多元化,社会生活中舆论生态的多元、多样、多变已是一种事实。在人人都是信息传播者的自媒体时代,更需要有主旋律来定音、导航、正向,需要用正能量来暖心、凝神、聚力。面对新媒体的崛起,传统媒体必须主动出击,充分发挥自身的内容和品牌优势,做权威信息的发布者,做观点信息的提供者,这样才能在当今“碎片化”的传播语境下最大程度地影响受众,进而实现舆论导向功能。调查性报道中,新闻工作者要坚守为民发声的初心、揭露事实真相的决心、不为利益诱惑的信心,不断推出具有强大正能量的新作品、好作品,抢占舆论制高点,在扑朔迷离的新闻事件和众说纷纭的意见观点中为受众指点迷津。

用户为核心,融合新媒体平台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受到大众尤其是年轻人关注的是新媒体,其中包含微信、微博等媒体,人民群众主要是通过新媒体来获取信息。

由于新媒体具有强大的辐射力和感染力,无论在传播方式还是传播渠道方面,新媒体的影响力和传播力都比较强,新媒体在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处理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作用。新媒体在不断崛起,传统媒体需要学习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和规律,使新媒体的运用能力得到提升。坚持移动优先策略,推动移动媒体建设,打通“报网端微屏”,建设新型媒体矩阵并使之在全媒体时代成长壮大。以用户为建设核心,将新媒体主要业务聚集,构建出全媒体形式,使更多用户的需求得到满足,这样有利于提升个性化生产、推动智能化发展、呈现出可视化内容,不仅能够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微动漫和短视频,同时也能够为客户提供新闻等产品,逐渐将主要媒体转化为移动传播媒体,使传播优势在各个方面得到展现,如在思想、服务人民、舆论引导及文化传承等方面都得到提升。

调查性报道的核心是内容,那么就利用传统媒体的优势,如在采访、调查、分析和解读等方面,把内容做足做精,同时启用新媒体的技术优势,如传播速度快、传播方式多样等,在全媒体平台上采用新型的方式呈现要表达的新闻。这样既可以使策划作用得到良好发挥,也可以使用户感受到更好的体验过程,并能够与媒体互动反馈自己的真实感受,还能够更大范围地使用自己的社交圈将新闻分享出去,提升新闻的传播力。

优化管理制度,培养有责任感的新闻记者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信息的传播方式逐渐从传统纸媒向微信、微博转化,再到H5、VR全景。在此背景下,一大批记者涌现出来,不仅可以提笔能写,同时也能够举机能拍。全媒体时代下,不仅使记者拥有创新热情,同时还能够生产出多种多样符合大众需要的新闻产品,在媒体融合考验中得到锤炼,包含对笔力和脑力,以及腿力的训练。但是,想要避免记者成为奔跑的仓鼠,需要为其创造有利条件,其中在管理制度方面需要得到强化。调查性报道具有调查取证难度大、采访时间较长的特点,同时在报道过程中,还会受到很多阻碍,所以需要媒体支持记者,如果记者从事调查性报道过程中,仅仅以发稿数量作为考核评估标准,就无法将调查性报道长期发展下去。由于调查性报道需要报道真实新闻,同时调查难度较大,所以调查性报道记者需要有高度责任心。同时,在报道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比较尖锐的问题,有时也会出现突发事件,因此,调查性报道记者不仅需要提升个人基础能力,同时还需要提升处理紧急事件的能力。

除此之外,一个新闻机构是否能够承担起对社会公众的责任,主要标准与调查性报道的质量及数量相关联,调查性报道主要关注社会上比较敏感的话题,以社会公众利益为主,通过写出尖锐话题,逐渐引发各种舆论,发挥出公众利益最大化。报道过程中,要以社会公众的利益为主,明确真实情况,这需要调查性报道的记者拥有对工作的热忱,长期从事调查性报道的记者需要富于新闻理想和社会责任感,传统媒体必须能够有一套特殊的绩效考评制度和记者培养原则来保证新闻精品的产生。

变更新闻生产方式

新媒体的到来,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挑战,亦是新的发展机遇。新媒体出现后,可以将调查性报道与新媒体结合起来,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传播有价值的信息。由此可知,新媒体环境下,调查性报道可以借助新媒体实现自身报道方式的变革。与新媒体相比,调查性报道虽然流量不高,但是由于其所呈现出的内容具有真实、客观等特性,且是以大众利益为主的,是一种正面的舆论导向,因此具有不可替代性。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引起人们重视,对调查性报道内容要多加关注。同时,调查性报道在坚守过程中,也应积极结合多媒体等媒介进行信息传播,进而得到更多的理论创新。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信息流动空间,冲刷和侵蚀了传统意义上的公私界限。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网络围观,人们有了监督能力,对于一些不良行为可以进行监督,对其产生约束力,但是与此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在网络中还存在很多负效应,所以,需要在网络中设置高低线,以此规范人们的网络社交等行为。

拓展和延伸网络品牌

长久以来,新闻调查报道中的节目,通常是品质较高的内容,通过打造栏目品牌,在人民群众中印刻上深层烙印,有利于形成具有品牌效应的影响力。在新闻报道中,最为重要的是内容,为其打造品牌,已经成为业界共识。但是,在新媒体背景下,传统的调查性报道必须考虑品牌效应,这就需要与互联网联合起来。互联网虽然对调查性报道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是只要将其合理利用起来,便可以有效实现调查性报道的内容拓展和品牌延伸,进而提升流量。调查性报道主要是向人们陈述客观事实,其内容更为真实,将其与互联网联合起来,不仅能够提升流量,同时也能够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能够让人民群众观看到更为真实一面。新媒体虽然对传统媒体有一定冲击,但是也可以激发传统媒体不断创新,制作出更有价值的节目。

在新闻报道中,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内容都是关键。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无论传播方式是文字还是视频,无论传播渠道是报刊还是手机客户端,人们对优质内容的需求从未改变。调查性报道被看作传统媒体的核心报道力,相对于新媒体而言,传统媒体在调查性报道上花力气、下功夫更容易打造出精品。如果能够融合新媒体的优势,调查性报道的道路会更加宽广。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内容
媒体融合背景下创新传统媒体新闻编辑工作的 方法策略
短视频对传统媒体主流价值表达的推动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实现融合与发展
培养多面能手 提高综合技能
建立内容权威 运用网络思维
当好微博把关人